2009年,廣州遭遇暴雨,全市內澇嚴重。事后,廣州市投入9億元加以治理。然而,第二年的暴雨證明,雖然一些老的易澇點情況有所改善,但是又暴露出許多新的易澇點。
同樣的事也發生在了北京。2011年6月23日,多年不遇的暴雨除了給北京市基礎設施體系帶來了巨大沖擊,城市中心CBD的白領們更是統一將微博簽名改為了“歡迎來北京看海”。今年的“7·21”暴雨,死亡78人,全市受災人口160.2萬人,直接經濟損失116.4億元。
中國城市化程度最高、基礎設施條件最好的城市群連續暴露出的城市型水災之困,不得不引起人們的警覺。
脆弱的現代城市
“北京的城市防洪排水標準全國領先。”在7月25日晚間九點北京市召開的“7·21”事件新聞發布會上,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新聞發言人潘安君表示。
事實也確實如此。據了解,北京市東、西護城河、天安門廣場、奧林匹克中心等地區排水標準為五到十年一遇。前三門大街等區域是3到5年一遇,城市主干路、環路、高速路、CBD、中關村等區域都是3年一遇。均高于住建部所規定的相關標準:一般地區1到3年一遇,重要地區3到5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