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城市人口將在未來十幾年間,平均每年以1.25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截至2030年使城鎮化率達66%-68%,城鎮人口達到2000萬人左右。這就是《新疆城鎮體系規劃(2012-2030)》(審議稿)中描述的城鎮化發展藍圖。
7月26日,新制定的城鄉規劃藍本提交新疆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37次會議審議。新疆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張鴻表示,該規劃將是未來新疆范圍內實施城鄉規劃管理,合理配置空間資源,優化城鄉空間布局,統籌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的基本依據。本規劃經國務院批準后將具有法律效力。
城鎮化率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但就新疆來說,城鎮化是中央作為推動新疆跨越式發展的路徑和方法提出的。
《規劃》(審議稿)中描述了新疆城鎮化水平發展的脈絡為,截至2015年新疆城鎮化水平為48%左右;截至2020年全區城鎮化水平為58%左右;截至2030年全區城鎮化水平達到66-68%。
截至2011年年底,新疆城鎮化率是43.5%,與2030年“終極目標”相比相差22.5個百分點,這就意味著在規劃期內每年的城鎮化增長幅度最低不能少于1.25個百分點。
以新疆在近3年中城鎮化率提高了3.9個百分點預測,這個目標并非遙不可及,但完成也并非易事。
據統計顯示,1999年以前,新疆的城鎮化率曾長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在2000年至2010年,新疆城鎮化速度年均增加僅為0.74百分點,低于同期全國平均增速0.5個百分點。2010年新疆城鎮化率已經低于全國水平8.35個百分點。
據中國社科院統計分析,我國中西部地區城市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以拉動GDP增長1個百分點,每建設1平方公里的市政設施,可以拉動投資1.5億元,每增加1個城市人口,可以拉動消費2.5萬元。同時,城市建設直接帶動建筑、建材、商貿、物流、機械制造、勞務用工等20多個產業,間接帶動60多個部門和產業。
在此前多次規劃修編會上,專家一致認可走新型城鎮化道路是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新疆要到2020年和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必須要提高城鎮化率,城鎮化的水平要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才能真正進入小康社會。
數一數全疆的22個城市,超過1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僅有烏魯木齊,50萬-100萬人口之間的大城市缺失,大部分縣城不到10萬人。
長期一枝獨秀的烏魯木齊與其他城市平均距離達500公里以上,平均8.5萬平方公里以上才有一個建制市,平均0.9萬平方公里以上才有一個建制鎮。
不過,在未來的新疆發展版圖上,城市發展呈現出來的將是一個“一圈多群、三軸一帶”的總體空間布局。
一圈,是把烏魯木齊都市圈打造成為我國面向中亞、西亞、南亞地區的國際性商貿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區域聯絡中心,把烏魯木齊市建設成為國家對外開放重要的國際城市。
多群,把烏昌都市區、喀什、伊寧-霍爾果斯、庫爾勒、克拉瑪依-奎屯-烏蘇、哈密、阿克蘇等培育成為新疆重要增長極,加快發展綠洲城鎮組群。
三軸,引導人口和產業向蘭新線城鎮發展軸、南疆鐵路城鎮發展軸、喀什-和田新興城鎮發展軸上主要城鎮集聚,建設一批5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水平。
一帶,大力扶持邊境城鎮(團場、口岸)發展帶,打造戰略屏障和對外開放前沿。
根據規劃預期,截至規劃期末,新疆將發展成為區域相對均衡發展和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城鎮化發展格局。
在新疆城市規劃建設專家顧問組看來,新疆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最應該注意的是資源、環境的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平衡問題。
在本月初召開的天山經濟論壇中,兵團副秘書長、經濟學者劉以雷曾指出,綠洲是新疆主要生產生活區,面積僅占5%,且孤立、分散分布。綠洲被荒漠和戈壁包圍、分割、面臨風沙侵襲和沙漠擴展的威脅。新疆生態環境極為脆弱,一旦遭到破壞,很難修復。所以,新疆城鎮化發展必須與生態環境相適應。
《規劃》(審議稿)中對于資源環境保護將落實最嚴格的管理制度,包括建立高效、節水、良性的水資源安全保障體系,其顯著指標就是,截到2020年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2,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對于土地資源,采取統籌安排生產、生活、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用地,實現用地總量動態平衡。
加大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力度,嚴格項目環評審查,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同時,積極推進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建設一批“低碳、環保、可持續”的綠色宜居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