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7月24日消息:7月21日,華北地區普降暴雨,北京城遭遇61年來最大暴雨,截至22日17時,北京市境內共發現因災遇難37人。北京的城市雨水管理措施出現了什么問題?我們應該從這個事件中得到哪些啟示?
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觀要素,但是城市會因暴雨來襲而成澤國,也有缺水之城卻比比建造宏偉水景。中國的現代城市雨水管理處于怎樣的階段?綠色屋頂、雨水花園,這些流行的雨水管理的措施是否適應于所有城市?我們的城市究竟需要發展怎樣雨水管理措施?帶著這些疑惑我們采訪了德國城市設計師、藝術家、景觀設計師,戴水道景觀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赫伯特·戴賴塞特爾,希望能得到一些啟示。
戴賴塞特爾(以下簡稱戴賴塞特爾):是的,在我所有的研究和項目之中,水的兩面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水不僅僅只是一個美麗、安靜的元素,它同樣也是非常危險的。當我們看到洪水時,例如最近泰國所經歷的,你就能了解到水的力量。特別是在城市之中,這種危險更加突出。我們并沒有對水投入很多的關注,水迅速地分流,迅速地流入溪水和大海中,在我們的城市環境中水難覓它的一席之地。這樣自然就會產生很多問題,包括水源破壞、洪水爆發、侵蝕問題、污染問題、旱季缺水等等。這也是我們為何將水的和諧與平衡看得如此重要的主要原因。城市水文和景觀設計兩者相結合,能夠為我們的城市水景觀帶來更多的和諧和可持續性。我們在新加坡有一個項目-碧山公園(BishanPark),它建立在城市中一整塊匯水區上。我們在那里收集、處理雨水,減緩水流過程并創造出一條新的河流,作為整個城市主要的飲用水來源。這是一項真正的生態基礎設施,同時也是一個充滿趣味的嘗試,將自然與具有文化性的城市主義結合了起來。
我們知道您的設計工作室非常關注雨洪的管理——是什么讓您對于水元素如此感興趣呢?
赫伯特·戴賴塞特爾:對我而言,水是城市生活和城市社會中最重要的關鍵性問題。能源和交通的問題或許將在今后能夠得到解決,因為我們可以主動降低消耗,但是水的問題卻是不易解決的,因此它也顯得更為重要。水是一種最基礎的需求,就像食物。從某種角度而言,雨水是淡水循環中的第一步,它非常重要,因為水與景觀設計、城市、食物、植被,以及健康息息相關因此,對這一重要的資源而言,需要一種智慧的管理方式,這也是一個對景觀設計而言緊密相關的問題。
您認為水景觀是如何激活城市空間的?
戴賴塞特爾:水景觀不是一種裝飾性的事物。它們關乎基礎設施,保護城市免受洪災并保護飲用水資源。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值得慶幸的是,水體極易創造美感,為場地營造氛圍,使人們樂于置身其中。除美感之外,水體還有助于調控溫度、改善室外舒適度,以及創造自然空間。因此,每一個宜居的城市都會首先考慮水這個關鍵性的問題。水景觀與一座城市的宜居性以及城市景觀、基礎設施的功能是緊密相關的。
在坦納噴泉公園(TannerSpringsPark)項目中,其主要功能是通過作為收集、凈化雨水的濕地區域得以實現的。然而公園吸引人的主要特征是一面藝術之墻。您能描述下如何在項目中平衡這兩方面?戴賴塞特爾:在我的作品中,美學和功能性的平衡是至關重要的。在我看來,美學并不是一種奢侈,它是人們一種最基本的要求,它將我們的內在價值與精神生活同外在世界與自然緊密聯系起來。例如,在糟糕的設計中,人們往往對此關注得很少,缺乏與城市環境的聯系或是責任感,導致景觀遭受破壞,最終需要更多的維護和修繕投入。而相反,當你將美學與功能更緊密地結合起來,人們便會喜歡上這個地方,會更加愛護這個地方。坦納噴泉公園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范例。周邊的居民很細心地照料著它,公園沒有受到任何損壞,事實上公園僅需要很少的維修費用,因為這里的居民同這座公園產生了非常強烈的聯系。這座公園除了具備清潔、收集、處理雨水,減緩雨水徑流,將凈水引入河流的功能之外,其中還設置了藝術作品,例如采用火車舊鋼軌制成的、能使人們回想起工業時代的藝術墻。人們能夠從情感上與之產生共鳴-他們對這個經歷過改變的場地感受強烈。如今,公園成為了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地方,那里有舞蹈表演,人們進行娛樂性的滑冰和休閑活動,或在那里午餐休息。處于公園之中就如同度假一般,它的確成為了城市之中的一處宜人之地。在我們的項目之中,工程技術方面很重要,但還不足以促成景觀設計的成功。我經常會搜尋文化方面的信息,尋覓如何將場地的內外特征相結合。實現這一點則需要將之融于故事之中,這也是藝術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降雨變化很大,并具有漫長的干旱期的區域,你們是怎樣進行雨水花園及水文景觀設計的?
戴賴塞特爾:中國擁有多樣的氣候帶,天津幾乎可以被認為是半干旱氣候區域。我們的工作涉及世界不同的地方,包括美國、亞洲,以及熱帶和沙漠地區,因此我們會運用這些經驗來應對不同的氣候區域。通常,這種全球性視角對我們很有幫助。所有項目的出發點都是基于詳細的數據信息,例如降雨數據,我們據此制定水管理概念以及水文計算。我們在適當的場地進行長期的計算機模擬。天津的情況并不是非常特殊。面對的主要挑戰是存儲雨水來緩解旱季缺水的情況,并盡快補充地下含水層以停止含鹽水從海洋倒灌。在天津的許多項目中,我們將大自然的智慧帶回到人工的城市之中,帶入到城市肌理之中。同時,隨著氣候的變換,我們也對在未來,如何調整項目以使其適應氣候的變化充滿興趣。作為景觀設計師,很重要的一點是能夠創造出活的系統,使其能夠足夠靈活地應對氣候的變化,同時減少因氣候變化而帶來的損害。
我注意到您的項目覆蓋了相當廣泛的尺度范圍,在面對一個河流匯水區和一個小型的城市廣場的項目時,有什么考慮上的不同嗎?
戴賴塞特爾:我不得不實話實說-無論是一個數英里的大項目,還是一個小的藝術項目,所需要的精力和考慮幾乎是一樣的。對于我來說,尺度并不真正影響什么。通常,我會在一些小尺度里發現大項目中問題的答案,反之亦然,我也能夠在大尺度項目之中尋找到小項目的新想法。它們之間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我喜歡這樣,這使得我的思維更加靈活多樣。
自您成立公司以來的實踐之中,哪些方面曾對您有所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您的方法是如何發生改變的?
戴賴塞特爾:我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從1980年成立個人公司以來,我一直努力地去認識水。我們進行了各種實驗,嘗試了很多事物,制作了1:1的模型來理解水體的自然變化、它是怎樣流動的、如何才能展現水的美麗、如何避免出現枯燥的千篇一律。我從以前的大師那里學到了很多,他們通常都是非常嚴格和精準的,切實地關注水是如何運作的。對我而言,我的哲學是更加關注于過程,而非結果。一方面是觀察物質:觀察景觀如何緣起,因為水在這個尺度上是一種非常強有力的力量。每一種景觀都是要通過沉降、侵蝕、移動轉換等等,才被創造出來。而唯有變化是永恒的。另外一方面需要學習的則是哲學和社會的品質。我們的內心感悟引導了我們的思想,引導了我們如何創建城市,以及如何對待我們的景觀和環境。也可以理解為,我們的內在精神和社會認知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因此對于我而言,這是很重要的另一個出發點。我認為,這在所有的文化中都很重要,而因為在水和內在精神領域擁有豐富的文化和智慧積淀,這一點對于中國而言也許尤為重要。綜合這些因素,我產生出了觀念,然后進行我的設計-設計并不只是一個偶然的結果,更是一種非常深思熟慮的產出,它源自于深入的理解。
您遇到過的挑戰都有哪些?在未來,您期望有哪些新的進展?
戴賴塞特爾: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我們社會的快速變化。例如,東德和西德的統一對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人來講非常震驚。在柏林市中心的波茲坦廣場(PotsdamerPlatz)項目中,我恰巧在那段時間里從事著這個熱點事件的相關工作,而且很幸運地通過我的項目在象征意義上將東西德聯系了起來。通過與倫佐·皮亞諾(RenzoPiano)以及其建筑工作室的合作,我們試圖在我們的設計中反映出這一重要的政治和社會變化。當我們考慮未來的時候,我們經常抱怨,說這些城市運作不暢,人們一成不變,每個人都想要開上高檔車等等。但是我認為環境會向我們發出更多的挑戰,我們需要轉變我們的條條框框和先入為主的觀念。人們會非常快地發生變化,因為如果我們繼續這種生活方式,很顯然,我們將在地球上自取滅亡。的確,我對未來的看法非常樂觀,我看到希望,這種希望是激勵著我作為一名城市設計師、藝術家和景觀設計師的動力。我推崇變化和新的觀念,我也相信我們的行為模式已經發生了改變。水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水總是處于不斷變化之中。水很靈活,就好像它對新事物都抱以開放的姿態,并勇于推陳出新。水并不只是在破壞,它也會進行建設,它是生命之源。
除了上述的解析之外,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發展,并認為我們的職業以及我們所做的事情并不僅僅是為了某一個項目,而是為了給所有后輩指明對于未來的愿景和方向。這就是我為之奮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