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民心工程明確“將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落實政府建設補貼和購買服務等扶持政策。指導區縣建設80個街道、鄉、鎮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和100個社區(村)老年日間照料服務站”。昨日從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本市將因地制宜開展以生活照料、就餐送餐、醫療康復、精神慰藉等為主的日間照料服務。
南營門街景陽里小區灤大娘:
她比親閨女想的還周到
昨日記者來到南營門街景陽里小區,羅大姐正來幫癱瘓在床的60多歲的灤大娘剪發。“灤大娘,我來了!您躺著別動,我來!”羅云笑著走到老人床邊,熟練地把老人從床上扶起,利用一旁的方凳,把老人一點點挪到輪椅上,推到了鏡子跟前。
“快過年了,我就掃掃邊兒,別太短了。”灤大娘一邊摸著頭發一邊說。
“我知道,過年您要戴花,剪太短了戴不上,對不對?”邊說著話,羅大姐已開始麻利剪起頭發,不一會兒的工夫,就完活兒了。
灤大娘指著羅蕓告訴記者:“這閨女可辛苦了。尤其到了夏天,她總是忙得一頭汗,我給她倒水都不喝,也不讓開電扇,說怕把我吹病了。比我閨女想的還周到!”
羅大姐說:“我喜歡這份工作,能為老人做點事心里踏實。”
6年前,羅大姐下崗后通過應聘成了和平區居家養老服務員。此后,每天早上7點,她就會帶上理發工具出門,為社區老人理發。每次理完發,她都像親人一樣詢問老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并力所能及地幫他們解決。6年間,接受過羅大姐服務的老人超過了2000名。
如今,羅蕓和丈夫、兒子還有87歲高齡的父親住在一起,因父親癱瘓在床,需要人在身邊照顧。羅蕓是個孝子,但成為養老護理員后,因每天太忙而無暇照顧父親。愛人老李下崗后,就毅然擔當起了岳父的“保姆”,每天洗衣做飯,伺候老人,讓妻子安心工作。
羅蕓是個喜興的人,笑容總是掛在臉上,而且心思也特別細,她的周到服務讓很多老人倍感溫暖。
現狀
126人服務4000老年人
上門服務4000名老人
“目前,和平區已經構建起居家養老模式。通過招標,泰康家政服務公司成為和平區居家養老業務承接單位,為全區90歲以上老人、歷屆老年志愿者榮譽標兵、離任老年協會會長、各類孤老、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的老人、70歲以上的獨居或空巢老人等4000名服務對象提供上門服務。服務內容涵蓋理發、家庭衛生、應急服務等60多個項目,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已擁有居家養老服務員126名,可以為老人進行各種服務。”和平區老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每個街道都有“調度員”
據介紹,目前居家養老服務員大多為“4050”下崗再就業人員。每天,他們帶著“服務項目表”分別入戶,根據老人的不同需求開展服務,并隨老人需求變化隨時調整服務項目。為確保服務質量,在全區每個街道設立了兩名協管員,對居家養老服務員進行指揮、調動和監督。為不斷提高他們的服務質量和調整他們的服務心態,每月還要對他們進行專業技能、個人素質、職業道德等培訓,增強他們的服務水平和社會責任感。無論什么時間,遇到任何問題,老人可以隨時撥打居家養老服務員的電話,為其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務。
“四定三送”暖人心
和平區老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居家養老服務員都把每一位接受服務的老人當成親人來對待,以真情感動老人,盡全力照顧老人。無論刮風下雨、路途遠近,都能堅持做到“四定三送”,“四定”即“定點、定時、定項、定人”;“三送”即“換季前、節日前、惡劣天氣后送去問候和服務”。
“無論臟活累活,無論老人的態度好劣,都能送上優質周到的服務。如今,許多受助老人都將女性居家養老服務員認作了干女兒。”這位負責人說。
目標
滿足老年人個性化需求
從和平區老齡委了解到,根據民心工程要求,今年將進一步完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提高為老服務水平方式,并增加日托項目,為更多老年人和家庭解決托養問題提供方便。同時投資184萬元,提升改造8個老年日間照料服務站,使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站)達到50個,并對服務人員建立完善的管理和服務評測制度,不斷滿足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
據介紹,今年將制定市場運作準入標準和監管方法,擴大社會服務范圍,完善應急服務隊伍,建立醫療服務小分隊。大力推進低齡健康老人結對幫扶高齡獨居困難老人工作,推廣80歲以上高齡獨居老人“白天有人照料,夜間有人陪伴”的做法,使老年人日間生活有人管,緊急情況有人幫。
此外,探索區街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站)在運營管理方面的規范化建設,完善理發、修腳、洗衣、就餐、培訓、講課等基礎服務項目。鼓勵各街辦事處采取自建、自辦或與駐街學校、機關、部隊、幼兒園、飯館聯辦的方式,開辦老年食堂,為更多的老年人解決吃飯難問題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