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隨著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生育觀念的轉變和健康壽命的提高,人口老齡化問題已成為當前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目前,北京市人口老齡化正以迅猛的速度推進。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46.0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2.5%,65歲以上人口為170.89萬人,占常住人口的8.7%。10年間, 65歲及以上的人口增加了56.6萬人,年均增長率為4.1%,增幅高于同期常住人口年均增長率0.35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北京在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過程中,呈現出六大特征:
一是老年人口中中、高齡老年人口增速較快,高齡化趨勢明顯。在北京人口總體老齡化的同時,老年人口內部結構也呈現出新的變化。隨著北京市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逐步下降,人均預期壽命隨之提高。“六普”數據顯示,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年齡結構中,中齡老人(70-79歲)占全部老年人口的36.19%,比2000年增加了5.97個百分點,年均增長率為5.64%;高齡老人(80歲以上)占全部老年人口的12.28%,比2000年增加了4.47個百分點,年均增長率為8.56%,快于同期老年人口3.76%的年均增長率。
二是農村老齡化率和老年撫養比高于城鎮。農村老齡化率和老年撫養比分別為9.71%和11.96%,分別高于城鎮1.16個百分點和1.65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人口向城鎮遷移和流動,如此以來,大量農村家庭的養老功能將日益弱化,農村老年人口的社會保障等問題更應引起重視。
三是城市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來源是離退休金和養老金,農村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來源是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城市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來源是離退休金和養老金,占82.74%;11.81%的老年人的主要生活來源是家庭其他成員供養;2.75%和1.56%的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來源分別是勞動收入和最低生活保障金。與城市相比,農村老年人口對家庭的依賴性較強,主要生活來源是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占52.74%;17.03%的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來源是勞動收入;14.87%和13.22%的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來源分別是離退休金、養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
四是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有所提高,城鄉差異明顯。與“五普”數據相比,北京老年人口中的文盲率大幅下降,從2000年的25.67%下降到2010年的11.07%。受過大專及以上的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有所上升,從2000年的13.65%上升2010年18.80%。城鎮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高于農村,受過大學專科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口(98.95%)主要分布在城市。
五是老年人口婚姻狀況穩定,健康狀況較好。與“五普”數據相比,老年人口婚姻狀況比較穩定,有配偶的比例略有提高,為76.42%。喪偶比例從2000年的23.42%下降到21.66%。男性老年人口有配偶的比例為53.29%,高于女性6.58個百分點;女性老年人喪偶的比例為74.10%,高于男性48.2個百分點,這與女性平均預期壽命高于男性有較大關系。“六普”數據顯示,82.75%的老年人口身體狀況為健康或基本健康,只有4.43%的老年人口生活不能自理。城鎮老年人口身體狀況要好于農村,城鎮84.61%的老人身體狀況為健康或基本健康,高于農村11.61個百分點。
六是純老年戶的比例大幅增加。由于老年人口規模的擴大,純老年戶的數量大幅增加,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趨勢加劇。與“五普”數據相比,純老年戶的比例從2000年的26.87%上升到2010年的35.9%,增幅較大。其中,單身老人戶增加了11.5萬戶,兩個老人的戶增加了15.95萬戶,增幅均達85%以上。
人口老齡化工作具有戰略性、綜合性、社會性、長期性等特征,是北京當前和今后時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大影響因素,必須堅持“黨政主導、社會組織、全民參與”的工作方針,綜合組織全社會的資源,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建立健全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的領導管理、保障服務的完整體系,構建齊抓共管的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