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山東萊陽五龍河口,丁字灣海上新城雖處于半停工狀態,但沿途極具視覺沖擊力的新城效果圖、已經建成的兩個高爾夫球場、兩處初具規模的別墅區,使人絲毫不會懷疑這個沙上之城會半途而廢。
這個全稱為丁字灣海洋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的海上新城,位于五龍河入海口,占用大量海灘與濕地,甚至將丁字灣尾水域嵌進別墅區作為水景。而根據國家海洋局對該項目用海情況的批復,僅僅其海陽部分就將填海1577.9137公頃,透水構筑物27.5599公頃。
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城七區”9大核心區之一,丁字灣海洋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已引進9個大項目,總投資過千億元。
丁字灣只是縮影,并且尚不是最瘋狂的。“龍口、乳山、海陽、萊陽、膠東,無一例外的都在建設休閑度假旅游區,灘涂濕地成了房地產項目的落腳點。”山東一位環保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這背后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獲批后,山東將海洋文化和體育產業作為重點產業,試圖把青島、煙臺、威海等打造成“國內外知名的濱海休閑度假目的地”。
圍海造地的過程中,海洋出現了新的環境風險:圍填嚴重改變了潮汐水道和河道的水文特征,導致灣內水質惡化、局部侵蝕或淤積、航道壅塞、洪災衍生……
度假區也瘋狂
相比之下,丁字灣還只是侵占五龍河入海口濕地,即通過填埋海灘水泡子獲取土地,將丁字灣灣尾圈進別墅區,形成海景;而龍口、文登等地更是直接填海造陸、建設人工島。
公開資料顯示,位于龍口灣南部海域的西海岸人工島群,北起龍口港主航道南約2公里處,東起現有岸線,西側、南側至龍口招遠海域分界線,號稱國內在建的最大海上人工島群。根據規劃,該項目規劃用海總面積44.29平方公里,其中填海35.23平方公里,將建設6個離岸人工島和1個突堤式人工島。
西海岸人工島群投資方南山集團董事長宋文作曾描述稱,島群建成后,“將全力打造高端產業新區、度假旅游新區、總部基地新區、綠色生態新區、低碳經濟新區和創新城市新區6個新區,到2020年,西海岸人工島群將完成投資1000億元、實現產值3000億元,屆時將建成一個10萬人就業、30萬人居住的海上新城”。
對丁字灣海上新城建設,萊陽當地居民并無好感。
“在濕地建高爾夫球場,誰能想到,這需要耗費多少水資源來支撐一些人的休閑生活?這些休閑度假區能起到‘地球之腎’的作用嗎?那里可以再承擔‘生命搖籃’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嗎?”山東民間環保人士任增穎指出,一些“名不副實”的生態旅游區建設,“將嚴重破壞當地的水源、植被、物種等”。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一位人士也指出,海濱休閑度假區建設將占據或破壞生物棲息地,導致沿岸生物遷徙或死亡,打破生態平衡,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影響,“當然,這種影響短期內無法精確評估”。而這或許使人容易放松對其危害的警惕。
如果海上休閑度假區建設涉及填海造陸,危害則更加嚴重。
以常見的采取順岸平推的方式填海為例,這是用最小的投資獲取最大的土地,但其對濱海濕地、近海生態的破壞也是最徹底和致命的。
對于鄰近水域的魚類而言,潮間帶濕地就像一座支持生命的港灣,圍填海使產卵場所消失,讓數不勝數的魚、蝦、貝、蟹、水禽無家可歸,生物多樣性大大降低;使近岸洋流改變流向,沿岸自凈能力下降。
有前車之鑒的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珠三角。近40年來,珠江口圍海總面積達600多平方公里,增加了大片城市用地,卻導致伶仃洋西部淺灘擴大、深槽萎縮,上游來沙在新口門淤積形成新的攔門沙,造成泄洪不暢、水災內澇。深圳由于河口灣濕地被大片造陸來發展城市和港口,使得深圳灣口淤積,近岸水域污染嚴重,赤潮頻發,紅樹林濕地減少了1/3 。
被忽視的生態后果
“圍海造陸有百害而無一利,而且潛在危害特別大。如果得不到遏制,后果不堪設想。”中科院地理所資深海洋研究員李寶田警告說。
為避免上述爭議,更多地方采取了人工島式填海造地而不是順岸平推。但是,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巡視員王詩成指出,雖然離岸的人工島群之間有水道,但目前也僅能從水流等方面論證對環境的影響,并不足以得出以后不會影響環境的結論。“像龍口灣是自然形成的,但人工島群建成之后,這個灣就相對消失了。”王詩成說。
即使官方,也不諱言填海造陸尤其是人工島建設的危害。國家海洋局2007年發布的《關于加強海上人工島建設用海管理的意見》中,就明確指出:“建設人工島尤其是連陸人工島,會改變周邊海域的水動力環境,從而導致海洋生物、海水交換和海底地形地貌改變。一定海域內建設過多過密的人工島,甚至會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災難性后果。”
由于很多項目都剛建成或在規劃中,還難以引起人們的警覺,填海的影響可能在幾年或幾十年之后才會非常顯著,如環境污染、泥沙淤積等。
但在龍口,雖然填海的海上危害尚未顯現,連帶后果卻已凸顯:為了填海,龍口附近的屺砪島被挖得面目全非,山頭被削去一半。原為黃縣八景之一的“屺砪收帆”、海光山色,已成了泥漿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