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增速進一步回落。對此既不能反應過度,也不能掉以輕心。只有立足我國發展階段來分析經濟增速、潛在經濟增長率和經濟增長動力等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才能避免經濟增長的大起大落,保持經濟更長時間的平穩較快發展。
反對盲目追求和攀比GDP,也不可忽視GDP
經濟增速回落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從學術界的分析看,主要有以下原因:主動宏觀調控的結果;主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結果;外需低迷、出口不振,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發酵;國內消費動力不足、投資需求不旺;資源、環境、勞動力供給等約束強化,潛在經濟增長率下移;企業經營困難,各種成本上升,資金緊張,市場需求疲軟;經濟增速回落有慣性。應當說,這些原因都存在,但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即一些地方在反對盲目追求和攀比GDP的過程中出現了忽視GDP、淡化GDP的傾向,不再下大力去做好經濟工作。這是值得高度重視的。
為什么不可忽視GDP?GDP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所有常住單位參與生產和服務活動所形成的增加值。物質資料生產以及相關的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活動,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穩定發展的實體經濟基礎。當然,在現實經濟運行中,GDP增長速度不能太高。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增長曾幾次出現“大起大落”現象。“大起大落”的要害就是“大起”,因為經濟增長速度過高、過急、過快的“大起”,會很快產生“四高”問題,即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通脹,很快造成對經濟正常運行所需要的各種均衡關系的破壞,進而導致經濟增長速度的“大落”。因此,反對GDP崇拜、反對盲目追求和攀比GDP是正確的。但也應明確,GDP增長速度也不能太低。如果太低,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其一,會給居民收入增長和人民生活帶來困難。因為GDP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基礎,GDP“蛋糕”做大了,不一定就能分好;但如果“蛋糕”做不大,就更難分好。其二,會使財政收入受到影響。如果財政收入大幅下降,則需要財政支持的經濟結構調整、社會事業發展、社會保障建設都會受到影響。其三,影響企業經營環境。較低的GDP增長速度,從需求面反映市場需求疲軟,影響企業的生產和銷售,影響就業的擴大。總的看,經濟增速過高會惡化經濟結構,增速太低也會惡化經濟結構;經濟增速過高難以持續,增速太低也難以持續。因此,應保持適度的經濟增速。
擴大內需應重視消費,但不可忽視投資
有學者提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是靠投資拉動的,這種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可持續,必須改變。如果說“近10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是靠投資拉動的,這種增長的動力結構需要改變,這是正確的。但如果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一直”是主要靠投資拉動的,則不符合實際情況。從我國消費、投資、凈出口三大需求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的統計數據看,1979—2001年的23年間,除了1993、1994、1995年,其他20年都是消費的貢獻率和拉動大于投資的貢獻率和拉動,只是從2002年起至2011年的近10年間(2005年除外),投資的貢獻率和拉動才大于消費的貢獻率和拉動。
近10年來,投資的貢獻率和拉動連續大于消費的貢獻率和拉動,主要是城鎮化加快發展的結果。城鎮化加快發展,既會帶動消費上升,也會帶動投資上升,但相比之下,對投資的帶動更大。這也反映在支出法GDP總量中,投資所占的比重即投資率不斷上升,而消費所占的比重即消費率連續下降。所以,在近10年來的經濟增長中,投資的貢獻率和拉動連續大于消費的貢獻率和拉動,有一定的客觀必然性。但投資率過高、消費率過低,是不可持續的。我國還處于城鎮化的中期,還要經歷一段較長時間的城鎮化過程。這是我國發展的一個階段性特征。城鎮化的發展特別是城鎮化質量的提高,需要適度的投資。同時,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也需要一定的投資。比如,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改造和設備更新、提升產品質量和經營效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節能減排、環境治理,發展現代農業,加強科學、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保障房等民生工程建設等,都需要一定的投資。
我國經濟發展應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據此,我們應重視消費,但不可忽視投資。適度的投資仍然是一定時期內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同時,應重視改善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擴大投資資金來源,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民間投資的作用。“錢從哪里來,用到哪里去”,對我們做好經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劉樹成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