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城市化或將進入“戰國時代”
時間:2009-11-21 09:47:21  來源:華夏時報 

中原逐鹿,春秋戰國,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遲早也會出現歷史上的合縱連橫,也就是城市之間的同城化趨勢。在網上搜索“同城化”,目前最完整的方案是廣州/佛山的同城化方案,一個非常粗線條的同城計劃就啟動了貫穿兩城的地鐵項目,讓佛山的樓市為之一振。廣州/佛山的同城化或許開啟了中國城市化的“戰國時代”,可以預料的同城化項目還有:西安/咸陽;北京/天津;沈陽/撫順并鏈接大連,以及上海與蘇杭的同城……

先談談京津同城,在歷史上,北京和天津本來就是一個城,所以天津有兩個別稱,一是天津衛,二是津門古城。幾年前從天津開車回北京,北京來接我的司機繞了很久出不了城,這才發現天津市的中心區內幾乎沒有一個路標指出“北京方向”。津門,津門,北京之門,所以天津海河是“通天之津”。如果說天津是“門”,北京就是“戶”,誰家的“門”進不了“戶”呢?天津應該算是一個,這恐怕是天津經濟相對落后的原因之一。直到濱海新區發展起來了,北京和濱海新區的一體化趨勢形成了,天津再次成為北京之門。津門斷則海門通,濱海新區成為北京的出海口,可以推論,在老天津市區若總是找不著“北京方向”就會被逐漸邊緣化。此外,大國之都北京只有一個民用機場,這在世界級都市中是絕無僅有的。北京機場經常管制,天津機場經常閑置,把天津機場并入北京航區就是同城化,只需一條輕軌,京津兩地受益。據麥肯錫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中國將出現6-8個超級城市,北京排名第一,天津排名第五,兩大城市合二為一就是世界級的超級都市!

再談談上海,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把這句話中的兩個“有”字改一改,可以讀為“上海天堂,下攬蘇杭”,一個大上海的新版圖就躍然紙上:左有蘇錫常,右攬杭嘉甬,區域經濟的一體化自然形成。國際上可以類比的是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當初是在維吉尼亞州和馬里蘭州各切出一個角落,只有國家行政中心的功能。現在的大華府地區已成為美國的科技文化和經濟重鎮,是僅次于加州硅谷的創新園區,引領生物醫藥和網絡科技的產業創新,完全改變了過去僅為國家行政特區的版圖。上海也是跨越兩省的大都市,伴隨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上海的比較區位優勢必然輻射周邊,所以未來的大上海都市圈會是:左有蘇錫常,右有杭嘉甬,甚至溫州都可能成為大上海的“外環線”。

曾經講過,未來中國的城市化會形成兩大超級都市,一條金蛇狂舞,五顆內陸明珠,八成左右的城市人口會集中在這些城市。廣州和佛山的同城化,只是一曲“金蛇狂舞”的前奏,港珠澳大橋已經啟動,廣州—中山—珠海的鐵路也即將開通,這都是同城化的項目,只是人們沒有使用這個概念而已。在這個變局之中,許多城市即將面臨的選擇是:或者同城化,或者邊緣化。特別是軌道交通技術發展到今天,自由流動的衛星城已經不復存在,城市化只有兩條主線:或者是集中的都市圈,或者是分散的城鎮化。在我看來,未來中國的十億城市人口會呈“二八”分布,20%左右選擇城鎮化,80%左右選擇都市圈。為什么會這樣呢?簡而言之有三個原因:自然選擇、經濟選擇和社會選擇。

首先是自然的選擇。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不僅人多地少,天然水源更少,淡水湖泊平均每年還要減少兩個。鳥擇木而棲,人擇水而居,當年咸陽之所以是國都,因為有“八水繞咸陽”。現在從西安去咸陽機場,途徑渭河大橋,橋下水流的寬度不足橋身長度的二十分之一!伴隨著城市人口的集中,自然水源必然供給不足,所以要依賴再造水源,依賴于城市的基礎設施投資,這就引出了城市化的經濟選擇。

從城市化的成本/收益分析看,1000萬人集中生活在一個城市和分散生活在十個城鎮相比,前者的人均GDP會增加20-50%,人均基礎設施投資會減少20%以上,單位基礎設施投資的使用效率會增加20%以上。特別是在中國,由于人均平原面積只有1.5畝,城市土地的稀缺性加大了城市化的開發成本,國家投資于鐵路公路基建,幾乎都是在推進著都市圈的外延,因為歐洲式的田園城鎮在中國絕對是價格昂貴的奢侈品。

再從人性的角度看,小富進城,大富進京,都市圈的文化氛圍對下一代人的誘惑決定了他們或她們的選擇。若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按照城市化率區分,所謂發達國家,就是65%-80%的人進城了,現代化幾乎就等于城市化。城市化是一個新的產業集群,以金融、地產為兩大支柱,交通運輸+文教衛生+吃喝玩樂+新聞八卦。都市生活的另一種表述就是第三產業的發展,美國經濟增長的產業結構是服務業75%,制造業13%,農業12%。美國人少地多,人均平原面積高達15英畝,在土地資源如此豐裕的國度,美國人也還是喜歡擁入城市,美國東西部兩大城市群積聚的人口占了總人口的大多數,可見都市圈模式不僅來自于自然和經濟的選擇,而且來自于人性和社會的選擇。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