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沿江開放開發總體規劃》解讀
省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省委、省政府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從新的戰略高度出發,提出全力推進新一輪九江沿江開放開發,這對于加快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支點,構建全省“龍頭昂起、兩翼齊飛、蘇區振興、綠色崛起”區域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進一步確立新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動沿江地區大開放、大開發和大發展,特修編制定《九江沿江開放開發總體規劃(2012-2020)》(以下簡稱規劃)。本次規劃圍繞沿江開放開發的戰略定位要求,對沿江地區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進行了謀劃布局,立意遠大,內容豐富,主題鮮明,措施有力,具有十分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區域特色。
1、體現先進理念
《九江沿江開放開發總體規劃》是由曾承擔江蘇、安徽沿江開發規劃和我市上一輪沿江開發規劃,具有豐富經驗、技術力量雄厚、業績優良的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編制的。規劃運用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多種數理模型進行多方案的比選等新技術、新方法,提出了科學的空間發展格局、交通布設、產業發展重點、城鎮布局,以及其他重大基礎設施、生態保護與環境建設等內容。
考慮到沿江開放開發規劃是一個系統的總體規劃體系,編制單位注重了與《九江港口碼頭規劃》、《沿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九江彭湖電網發展規劃》、《九江沿江開放開發區土地利用規劃》和《九江沿江四大板塊產業園區規劃》等專項規劃有機銜接,形成集優方案。
2、突出發展高度
加快沿江開放開發關系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全局,是著眼全省發展的戰略舉措和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強有力支撐。《九江沿江開放開發總體規劃》對九江沿江開放開發的總體定位為:中部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長江中游航運樞紐和國際化門戶、全省區域合作創新示范區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新引擎。這一定位體現了九江沿江地區在我國中部、長江中游、江西省和區域四個地域層次上的戰略地位、作用,并明確了沿江開放開發總體目標。提出通過縱深開發、聯動發展,進一步放大九江沿江開放開發效能,通過江湖、江路、港城和板塊聯動,實現臨江臨港產業和腹地產業發展協同,提高腹地利用深度。
3、彰顯后發優勢
沿江地處長江航運水道與京九大動脈交匯處,是東部沿海開發向中西部推進的過渡地帶,獨享江西152km長江岸線資源,在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加快現代臨港產業發展方面具有良好的區位、資源和政策優勢。加快沿江開放開發就是要立足該區域的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按照“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的思路,推動企業向四大產業板塊集聚,形成若干主業突出、產業鏈完整、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和產業密集區。
4、聚焦重點任務
圍繞沿江開放開發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規劃對產業發展、岸線利用、港口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城鄉建設、開放合作等重點任務進行了深入謀劃。現代臨港產業體系建設提出加快發展石油化工、鋼鐵冶金、新材料和新能源,打造四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加快發展裝備制造、電子電器和輕工紡織業,形成三大500億級產業集群。同時,突破發展現代物流與航運服務、旅游休閑、商貿市場、金融商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港口建設提出了“長江中游大宗散貨水水、水陸中轉樞紐港、江西省集裝箱樞紐港和航運中心”的總體定位,明確了建設億噸大港的奮斗目標和各港區的功能分工。長江岸線利用提出按照深水深用、淺水淺用,集約開發,上下游結合、近遠期協調以及利用和治理相結合等原則,切實用好長江岸線資源。基礎設施建設提出內外部不同運輸方式交通組織方案,以及電力能源、給排水設施建設重點。現代化濱江大城市建設提出強化中心城市區域地位,加快副中心城市、臨港新城建設,推動生態新城、重點城鎮和贛北美好鄉村建設。開放合作提出加強與南昌、武漢、皖江城市帶、長珠閩等地在交通、產業、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合作。
5、注重持續發展
為消除和緩解開發建設帶來的生態環境壓力,規劃十分重視生態保護與環境建設,提出構建“3片1橫6縱”生態網架;加強對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飲用水源保護區等的保護力度;提出臨港產業帶與其腹地進行差別化的生態管制要求,建設生態安全格局。強化區域環境污染防控,深化工業污染防治,建立高標準環境準入門檻,整治區域環境。(市發改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