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需要超大城市
時間:2009-11-18 11:01:01
來源:《重慶日報》
改革開放30年,東部沿海地區崛起,并誕生了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然而,這些大城市的快速膨脹,雖符合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但同樣也產生了樓價居高不下、資源短缺、競爭激烈等不良影響。因此,在未來的3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隨著中西部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如何加快中西部城市化進程,在中西部發展出超大城市應當成為當務之急。
中國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最大的特點就是面積廣闊,中西部地區土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近90%。然而2006年我國東、中、西部城市化率分別為54.6%、40.4%、35.7%,東部地區的城市化率是中部地區的1.4倍、西部地區的1.5倍。土地的廣袤和城市化率低意味著人口比較分散,而這對中西部未來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制約性。首先較低的城市化率意味著依賴農業的人口比例高,但中西部很多地區在資源上極端貧乏,不利于農業生產。中西部的貧困尤其是極端貧困,大都是資源短缺造成的。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性方法,就是必須把勞動力從農村轉移到城市中去,加速城市化進程,以工業代替農業才是根本出路。
然而,中西部每年都培養出了大量人才,但他們卻流向了東部大城市,直接導致東部地區人口壓力過大,卻令西部地區面臨嚴重的人口短缺。另一方面是雖然國家鼓勵企業去西部發展,但現實是流入東部的資金遠遠高于中西部,原因就在于大城市會產生規模經濟效應。一個大城市對個人而言意味著機遇更多,對企業商家而言,不僅可以容易地找到足夠的人才和便捷的基礎服務,同時最重要的是更多的商機和市場,帶動一系列下游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而一個只有萬余人的小鎮可能連一條公交線路都不需要,更不用提其他服務行業的發展了。
縱觀全球各國的歷史,對欠發達地區的開發是許多國家曾經面臨的難題。通過對欠發達地區城市化的推動,這些國家不僅解決了大城市分布不均所產生的困局,還通過這樣的開發產生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歷史上有美國開發西部,日本開發北海道,以及俄羅斯建設遠東地區等例子。在這些開發的先例中,都包括這一系列大規模的城市建設。美國幾個最著名的高新技術工業科研生產基地如加州的“硅谷”、北卡羅來納州的“三角研究區”、亞特蘭大的計算機工業等,都位于西部和南部。巴西甚至把首都遷到了內地的巴西利亞,使巴西利亞從一個人口十多萬的小城成為一個人口超過200萬的大城市,并在首都周圍地區新建了許多以發揮資源優勢為目的的工業綜合體———中小城市,由此對周邊經濟產生極大的輻射力,成功地使經濟重心從沿海轉向內地,帶動周邊經濟發展,使其本身成為巴西內地地區經濟發展的一極。
相對于各國欠發達地區的一張白紙,我國中西部地區則居住著上億的人口,已經有了不少城市,且在資源地理乃至國土安全方面都有著不同的情況。中國東部地區在城市發展上經過多年的摸索,最近幾年才總結出城市群的理論。對于中西部地區,我們應當未雨綢繆,了解國外和自身情況,早日有自己的城市發展的長遠規劃。值得一提的是,重慶正顯現出發展成超大城市的潛力,長安汽車、富士康以及惠普等大企業的入駐正佐證著這一點。也許重慶的發展能夠為其他中西部城市的發展提供一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