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土資源部等部門
找 礦 突 破 戰 略 行 動 綱 要
(2011—2020年)的通知
國辦發〔2011〕5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土資源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2011—2020年)》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加快實現找礦突破,是我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是保障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高礦產資源保障能力的重大舉措,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貫徹落實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遵循地質工作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全面推行“公益先行、商業跟進、基金銜接、整裝勘查、快速突破”地質找礦新機制,著力打造以市場為導向的多元投資制度平臺,立足國內增強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在工作部署上,要兼顧礦產資源分布規律和區域經濟發展布局,以找礦突破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整裝勘查區和省級重點勘查區的選區,要重點突出能源、國家緊缺資源和新興材料資源;要統籌安排中央、地方各類財政專項、地質勘查基金,完善體制機制,加快引進社會資金開展礦產勘查;要以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為契機,推進礦產資源管理制度改革和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發展,充分調動廣大地勘單位地質找礦積極性;要發揮科研單位、院校的科技支撐作用,以科技進步推進找礦突破,提升勘查開發利用水平。要力爭用8-10年時間,形成一批重要礦產資源戰略接續區,建立重要礦產資源儲備體系,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資源保障和產業支撐。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組織領導,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協調機制,周密安排部署,層層落實責任,精心組織實施。國土資源部要組織專門工作力量,加強對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工作的管理、評估和考核,強化督促檢查,確保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任務的全面實現。
國務院辦公廳
二○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2011—2020年)
國土資源部 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 財政部
礦產資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加快推進,我國礦產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對石油、天然氣、鈾、鐵、銅、鉀鹽等重要礦產資源的需求呈剛性上升態勢,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對礦產資源供給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當前,國際礦產資源市場競爭激烈,依靠國際市場的難度加大。加快找礦突破、立足國內增強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性問題。
我國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石油、天然氣、煤、鈾等能源礦產有較大找礦潛力,鐵、銅、鋁等重要礦產資源潛力很大。近年來,我國基礎地質調查工作程度有所提高,科技支撐能力不斷增強,地質找礦新機制探索初見成效,以社會資金為主的礦產勘查投入連年大幅增長,地質找礦多元化投入的格局基本形成,實現找礦重大突破的時機已經成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實施地質找礦戰略工程,加大勘查力度,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形成一批重要礦產資源的戰略接續區。建立重要礦產資源儲備體系。”據此,國土資源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了《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2011-2020年)》,以石油、天然氣、鈾、鐵、銅、鋁、鉀鹽等重要礦產為重點,開展主要含油氣盆地、重點成礦區帶地質找礦工作,力爭用8-10年的時間新建一批礦產勘查開發基地,重塑全國礦產勘查開發格局,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是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增強礦產資源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徑,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一、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貫徹落實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遵循地質工作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全面推行地質找礦新機制,著力打造以市場為導向的多元投資制度平臺,吸引社會資金投入礦產勘查開發,立足國內增強礦產資源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則。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依據資源稟賦條件,合理規劃礦產勘查開發布局,促進整裝勘查和規模開發,引導礦產資源產業集群發展。
突出重點、拓寬領域。以能源、國家緊缺資源、新興材料資源的找礦突破為重點,兼顧優勢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儲備與保護。
市場導向、合力推進。以市場機制為基礎,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加大投入,形成政府、企事業單位等共同推進找礦突破的有利局面。
堅持改革、創新制度。加快地質找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破解制約找礦突破的體制機制障礙。
科技支撐、協同攻關。充分依靠科研院所、高校的科技力量,加強成礦規律和找礦技術方法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高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水平。
依法實施、加強監管。完善礦產勘查開發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體系,建立健全高效協調的礦產勘查開發監管體系。
(三)總體目標。
用8-10年時間,實現主要含油氣盆地、重要礦產資源整裝勘查區、老礦山深部和外圍的找礦突破,以及重點成礦區帶找礦遠景區的找礦發現,形成一批重要礦產資源戰略接續區,建立重要礦產資源儲備體系。結合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區域產業布局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礦產資源產業向西部地區轉移、向海域拓展,推進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進礦產勘查開發體制機制改革,促進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和礦產資源可持續利用,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的資源保障和產業支撐。
(四)階段目標。
用3年時間,實現地質找礦重大進展。完成整裝勘查區的基礎地質調查。完成重點成礦區帶內的重要找礦遠景區1:5萬區域地質調查、航空地球物理調查、地球化學調查、遙感地質調查和礦產遠景調查工作量的75%。完成重點地區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潛力評價。新發現10-20個油氣資源有利目標區和300處其他重要礦產資源大中型礦產地,初步形成5-8處大型資源勘查開發基地。建立40個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初步形成全國統一的礦業權市場,完善礦產資源管理制度。
用5年時間,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基本完成重點成礦區帶內的重要找礦遠景區1:5萬區域地質調查、航空地球物理調查、地球化學調查和礦產遠景調查。鎖定重點地區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富集區并優選目標進行試采。形成3-7個油氣資源勘探接續區和10個以上其他重要礦產資源的大型勘查開發基地。基本查清我國大宗、緊缺和優勢礦產的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狀況,完成所有大中型礦山綜合開發的技術經濟評價和潛力評估。建立60個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示范基地。能源及重要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回收率與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率較2010年提高3%-5%。建成全國統一高效的礦業權市場,基本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礦產資源管理體系。
用8-10年時間,重塑礦產勘查開發格局。累計新增一批重要礦產資源儲量,新打造一批礦產資源基地,建立重要礦產資源儲備體系,提高礦業企業國際競爭力。礦產資源利用結構形成“油氣并舉”、“大宗緊缺礦產和新興材料資源并舉”、“開源節流并舉”格局,新礦物材料資源勘查開發取得顯著成果,能源及重要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回收率與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率較2010年提高5%以上,實現15%以上的難利用礦產轉化為可利用資源。勘查開發形成“陸海并重”、“東西并重”空間布局,深化陸域礦產資源勘查并取得新突破,海洋礦產資源勘查取得新發現,促進礦產資源產業向西部地區轉移,扭轉大宗礦產產地與消費區分割的局面,促進區域產業協調發展。初步完成以礦業權為核心的市場化改革,推進以總量控制、雙向調節為核心的礦產資源管理體制改革,重塑礦政管理格局。
二、主要任務
(一)基礎地質調查與研究。
1.基礎地質調查。
加快推進重點成礦區帶基礎地質調查和綜合研究工作,重點開展1:5萬區域地質調查、航空磁法測量和地球化學調查,開展1:25萬航空地球物理調查、區域重力調查、地球化學調查和區域地質調查,深化對重點成礦區帶成礦地質背景和成礦規律認識,發現新的物化探異常、礦(化)點和礦化線索,圈定新的找礦遠景區,更新一批國家基礎地質圖件,為全面推進礦產勘查奠定基礎。
2.油氣資源調查。
以天山—興蒙—吉黑構造帶、中上揚子海相盆地、青藏高原及重點海域為主,開展油氣新區、新層系、新領域和新類型的基礎地質與戰略選區調查,加強區域油氣地質綜合研究與編圖工作,著力解決制約我國油氣勘查的關鍵油氣地質問題。發現并圈定新的含油氣盆地,優選油氣遠景區,評價油氣有利目標區,查明油氣資源潛力和勘探開發前景,開拓油氣資源新區、新領域,實現油氣新發現和重大突破。引導油氣企業加強新區、新領域油氣勘探開發,形成新的接續區,增強我國油氣資源可持續供給能力。
開展煤層氣、頁巖氣、油頁巖、油砂、殼幔源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地質調查與研究,圈定勘探開發遠景區并評價開發利用前景,選擇有利目標區開展重點勘查示范,促進我國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開拓能源新領域,實現能源多元供給。
開展海域、陸域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圈定有利區塊,評價資源潛力。優選試采目標,實施凍土區和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工程。研發天然氣水合物勘采技術和裝備,籌建實驗基地。
3.礦產遠景調查。
加快推進重點成礦區帶的礦產遠景調查,選擇重要找礦遠景區,分階段部署礦產遠景調查。加大異常查證和礦(化)點檢查力度,力爭實現重要新發現,圈定新的找礦靶區,提交可供普查的礦產地,為后續礦產勘查奠定基礎。開展全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調查和主要城市淺層地溫能潛力調查,重點開展青藏鐵路沿線高溫地熱和重點地區中低溫地熱及干熱巖資源潛力調查,并開展綜合利用示范。
專欄:19個重點成礦區帶及其主要找礦遠景區 | ||
序號 | 重點成礦區帶 | 找礦遠景區 |
1 | 阿爾泰成礦帶 | 蒙庫-諾爾特(鐵鉛鋅銅)、卡拉先格爾(銅鎳鐵)、包古圖(銅金)等 |
2 | 天山-北山成礦帶 | 內蒙古北山雅干-烏力吉(多金屬),甘肅北山營毛沱-玉石山(鐵銅),寧夏賀蘭山北段(銅金)、寧南(多金屬),新疆阿吾拉勒(鐵銅金)、瓊河壩(銅鐵金)、土屋-筆架山(銅鉬)、景峽-銀幫山(銅多金屬)、烏拉根-霍什布拉克(鉛鋅)等 |
3 | 大興安嶺成礦帶 | 內蒙古莫爾道嘎(銅鉬多金屬)、得爾布干南段(多金屬)、甘河-烏爾其汗(多金屬)、吉峰-西陵梯(鉛鋅金銀)、阿爾山-博克圖(錫多金屬)、西烏旗-霍林郭勒(鉛鋅多金屬)、查干哈達廟-芒和特(銅鉬多金屬)、白乃廟-別魯烏圖(銅鉬多金屬)、阿巴嘎旗-西烏旗(多金屬)、查干敖包廟-吉爾嘎朗圖(銅鉬多金屬)、奧尤特-朝不愣(鐵銅鉛鋅多金屬)、溫都爾廟-白音敖包(鐵),黑龍江多寶山(銅)、呼中-塔源(銅金)等 |
4 | 祁連成礦帶 | 甘肅北祁連西段塔兒溝-小柳溝(鎢鉬鐵銅)、祁連東段(銅、稀土)、小沙龍-大沙龍(多金屬),青海祁連-天峻(銅多金屬)、冷湖-大柴旦(鉀鋰硼)等 |
5 | 西昆侖成礦帶 | 塔什庫爾干(鐵鉛鋅銅)等 |
6 | 東昆侖成礦帶 | 景忍-野馬泉(鐵多金屬)、格爾木-曲麻萊(金)、都蘭-興海(銅)、同仁-澤庫(銅)、阿爾金北緣(鐵多金屬)、祁漫塔格(鐵多金屬)等 |
7 | 秦嶺成礦帶 | 四川諾爾蓋(鈾金),陜西寧強-鎮巴(鉛鋅)、鳳縣-太白(鉛鋅金銅銻)、山陽-柞水(鉛鋅銅鐵銀),陜西勉略寧-甘肅文縣(銅鉛鋅金),甘肅夏河-合作(金銅鐵)、瑪曲西南部(金鉛鋅)、迭部-武都-禮縣(鉛鋅金銀銅)、兩當縣北部(鉛鋅銀金)等 |
8 | 遼東吉南成礦帶 | 遼寧岫巖-寬甸(金銅鉛鋅硼),吉林柳河-輝南(銅金鐵鉛鋅)等 |
9 | 晉冀成礦區 | 河北隆化-灤平(鐵)、邯鄲-邢臺(鐵)、冀東(鐵金)、鳳山-北岔溝門(銀鉛鋅鉬),河北大海陀-王安鎮-山西靈丘(銅鉬鉛鋅),山西雁門-靈丘(鐵)、中條山(銅),山東沂源-沂水(鐵),河南安陽-林州(鐵)等 |
10 | 豫西成礦區 | 河南陜縣-新安(鋁)、偃師-鞏義-滎陽(鋁)、魯山-寶豐(鋁)、商丘-永城(鐵)、許昌(鐵)、魯山-新蔡(鐵)、欒川(鉬金銀鉛鋅鐵)、木桐(鉬金銀鉛鋅鐵)、湍源(銀金鉛鋅)、下湯-神林(鉛鋅鉬)、桐柏(金銀銅鐵)、濟源(鋁銅多金屬),河南-陜西小秦嶺(金銀鉛鋅鉬)等 |
11 | 班公湖-怒江成礦帶 | 足那-恒星錯(銅鉛鋅)、丁欽弄-仁達(銅鉛鋅鐵)、玉龍-馬拉松多(銅鉬)、顛達(鉛鋅)、各貢弄-吉錯(銅鉛鋅金)、趙發涌-國從格(鉛鋅)、拉諾瑪-錯納(鉛鋅)、索達(鉛鋅)、扎格拉(金)、八宿(銅鉛鋅)、多隆(銅金)、窩肉-嘎爾窮(銅金)、材瑪(鐵)、羌多(銅鉛鋅鐵)、小唐古拉(銻)、舍索-班戈(銅鉛鋅鐵)、東恰錯(銅鉛鋅鐵)、木乃(銅鐵)、碾廷-當曲(鐵銅)、哈爾麥(鉛鋅)等 |
12 | 岡底斯成礦帶 | 瑪旁雍錯(金鉻)、在下根(銅)、馬攸木(金鉻)、隆格爾(鐵鉛鋅)、色布塔(銅金)、尼雄(鐵)、打加錯(銅鉛鋅)、朱諾(銅鉛鋅)、梅巴切勤-查藏錯(鉛鋅銀)、恰功-則學(鉛鋅銀)、則莫多拉-雄村(銅金)、吉如-拉亞(銅鉬)、扎西康(銻鉛鋅)、仁布(鉻)、廳宮-沖江(銅鉬)、浪卡子(金)、正松多-達布(銅鉬)、江翁松多(鉛鋅銅)、勒青拉-新嘎果(鉛鋅鐵)、驅龍-甲瑪(銅鉬)、劣布-程巴(銅鉬金)、措美-哲古(金銻)、拉屋-尤卡朗(鉛鋅)、蒙亞阿-龍馬拉(鉛鋅)、幫浦-米拉山(鉛鋅)、羅布莎(鉻金)、查拉普-邦布(金)、薩拉崗-彭崗(金銻)、昂張(鉛鋅銀)、亞貴拉-洞中拉(鉛鋅銀)、得明頂-湯不拉(銅鉬)等 |
13 | 西南三江成礦帶 | 四川白玉贈科-理塘虐顏(鉛鋅)、木里松機庚-金山(金銅),云南德欽紅坡牛場(銅鉛鋅)、中甸(銅鉬金)、維西-蘭坪(銅鉛鋅)、騰沖-盈江(錫鉛鋅)、保山-鎮康(鉛鋅)、瀾滄江(銅鉛鋅),青海沱沱河(鉛鋅)、納日貢瑪-下拉秀(銅鉬)、然者涌-莫海拉亨(鉛鋅)等 |
14 | 川滇黔成礦帶 | 四川馬爾康(金鐵錳鉛鋅、稀有金屬),川南-滇東北-黔西北(鉛鋅)、四川鹽源-云南麗江(金銅鐵鉛鋅)、揚子地臺西緣(銅鐵金),重慶城口(鋇錳),渝東南-黔中南(錳鋁鉛鋅),黔東南(金銻鎢錫銅),滇東南(鎢錫鉛鋅銀)等 |
15 | 湘西鄂西成礦帶 | 湖北神農架-黃陵(鉛鋅多金屬),湖南沅陵-懷化(鉛鋅鐵錳),湖南龍山-湖北鶴峰(鉛鋅鐵),湖南張家界-貴州銅仁(鉛鋅錳),湖北-四川-陜西大巴山(鉛鋅)等 |
16 | 長江中下游成礦帶 | 江蘇寧鎮(鐵銅),安徽廬江-樅陽(鐵銅)、銅陵(銅金)、繁昌(鐵銅)、馬鞍山-蕪湖(鐵)、無為-和縣(鐵銅金)、安慶-懷寧(鐵銅金)、貴池-青陽(銅金)、望江(鐵銅金),安徽天長-江蘇六合(鐵銅),江西九江-瑞昌(銅)、湖口-彭澤(銅金),湖北小池口(銅鉬金)、鄂東南(鐵銅)、幕阜山(鎢鉬金)等 |
17 | 欽杭成礦帶 | 浙江結蒙-楊林(鉛鋅銅金銀銻)、羅店-平水(鐵銅金)、德清-湖州(金銀),安徽祁門-休寧(金鎢鉬)、青陽-旌德-績溪-寧國(鎢鉬錫),江西村前-興源沖(銅金)、東鄉-賦春(銅鉛鋅金銀鎢)、蓮花-新余(鐵鎢錫銅鈮鉭),湖南幕阜山-望湘(金鎢鉛鋅)、瀏陽-板杉鋪(金銅鉛鋅)、衡陽盆地周緣(鉛鋅)、錫田-彭公廟(鎢錫)、銅山嶺-九嶷山(鎢錫),廣東信宜-廉江(錫金)、云浮-新洲(金銀鉛鋅),花山-姑婆山-連山(鎢錫鉛鋅),廣西博白-岑溪(銅鉛鋅銀)、大明山(鎢銅金),廣西大瑤山-廣東懷集(銅鉛鋅金鉬)等 |
18 | 南嶺成礦帶 | 江西崇義-大余-上猶(鎢錫)、贛縣-于都(銅鎢)、龍南足洞-信封(稀土)、龍南-全南-定南(鎢多金屬),湖南陽明山-上堡(鎢錫多金屬)、騎田嶺-千里山(鎢錫鉛鋅多金屬)、萬洋山-諸廣山(鎢錫多金屬),廣東花山-連陽(鎢錫鉛鋅)、始興(鎢多金屬)、樂昌-翁源(鎢錫多金屬),廣西南丹-河池(錫鉛鋅)、三江-融安(錫銅鉛鋅)、越城嶺(鎢錫多金屬)、關帝廟-大義山(鎢錫多金屬)等 |
19 | 武夷成礦帶 | 浙江龍泉-高亭(鉬鉛鋅金銀)、慶元-景寧(鉛鋅鉬金銀),福建浦城管查-上廠(銅多金屬)、建陽井后-建甌上房(鉬鎢)、建甌八外洋-南平后坪(銅)、德化雙旗山(金銅)、大田湯泉-漳平北坑場(鐵鉬)、德化陽山-漳平洛陽(鐵)、上杭太山頭-永定山口(銅),福建泰寧-江西廣昌(銅鉬金),江西虎圩-船坑(銅金鉛鋅)、臨川茅排-宜黃(金銀鐵硫)、會昌-尋烏(錫銅),廣東大柘-弄坑(金銀鉛鋅硫鐵)、豐順留隍(鉛鋅銀)等 |
4.地質科技攻關。
加強基礎地質業務建設,完善重點成礦區帶成礦理論和礦床模型。針對覆蓋區地質調查、特殊景觀區和深部找礦的需求,加強地球物理勘查、野外便攜式測試和鉆探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探討有效的勘查技術方法組合,加強航空、航天高光譜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研發應用,完善礦產勘查和野外地質調查數據采集系統,提高勘查速度與質量。
(二)重要礦產勘查。
1.油氣資源勘查。
按照“深化東(中)部、發展西部、加快海域”的方針,重點加強主要含油氣盆地的地質勘查,進一步深化成熟勘探區塊的精細勘探,加強老油氣區的新領域深度挖潛。東(中)部地區油氣勘探的重點為松遼和渤海灣等油氣盆地,石油勘探的主要領域為新近系、深層、古潛山、灘海,主要目標為構造—巖性和地層—巖性圈閉;天然氣勘探的主要目標為構造圈閉,兼顧構造—巖性圈閉。西部地區油氣勘探的重點是鄂爾多斯、四川、塔里木、準噶爾、柴達木等油氣盆地,主要領域為疊合盆地的前陸和克拉通古隆起,主要目標為大中型的構造和地層—巖性圈閉;同時加強羌塘盆地等新區油氣勘探。海域油氣勘探以尋找新的大中型油氣田為目標,勘探重點為渤海海域、珠江口盆地北部和北部灣盆地等。
加快推進以頁巖氣、煤層氣為重點的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查開發。加強重點盆地煤層氣勘探和煤礦區煤層氣(瓦斯)抽放利用。加大四川、重慶、云南、貴州、湖北、陜西、山西等地區的頁巖氣遠景區勘查力度,實現頁巖氣勘查開發突破,推動頁巖氣、煤層氣產業發展。
2.重要固體礦產勘查。
優選有望形成大型—特大型后備資源基地的礦集區,統籌調動企業、地勘單位的資金與技術力量,加大勘查投入、加快勘查進度,實施整裝勘查,盡快實現找礦重大突破,增加重要礦產資源儲量,形成大型礦產資源基地,建立重要礦產資源儲備體系。圍繞鈾、鐵、銅、鋁、鉀鹽、鉛、鋅、金等重點礦種,首批優選47個國家重點勘查區進行整裝勘查,動態評估其他重點勘查區工作進展,滾動調整整裝勘查區名錄,10年共部署約100個整裝勘查區。同時,兼顧錳、鎳、鉻、銀、煤炭、鎢、錫、鉬、銻、稀土以及金剛石、高純石英、石墨等礦產勘查。
鈾礦:以地浸砂巖型鈾礦為主,兼顧花崗巖型、火山巖型和碳硅泥巖型鈾礦,重點開展天山、準噶爾、祁連—秦嶺、華北陸塊、華南等鈾成礦區的勘查工作,以伊犁盆地、鄂爾多斯盆地、二連盆地、松遼盆地和南嶺等為主攻地區,評價并最終形成大型鈾礦資源基地。
鐵礦:以“鞍山式”沉積變質型鐵礦為主,兼顧矽卡巖(接觸交代)型、火山巖型、“攀枝花式”釩鈦磁鐵礦等。圍繞遼東吉南、晉冀、川滇黔、豫西、長江中下游等重點成礦區帶,在加大航磁異常查證力度的基礎上,加強隱伏礦和深部礦勘查,穩定和擴大產能。同時,圍繞天山—北山、西昆侖、岡底斯等重點成礦區帶加強新區找礦,形成新的礦產資源基地。
銅礦:以斑巖型銅礦為主,兼顧噴流沉積型、矽卡巖型。西部地區以岡底斯、班公湖—怒江、西南三江、東昆侖、西昆侖、天山—北山等重點成礦區帶為重點,加快找礦突破,形成新的資源基地。中、東部地區圍繞長江中下游、欽杭、大興安嶺等重點成礦區帶開展深部找礦,穩定和擴大產能。
鋁土礦:以沉積型鋁土礦和堆積型一水鋁土礦為主。重點在山西、河南、廣西、貴州、重慶等省(區、市)的資源分布區開展勘查。
鉀鹽:以海相(海陸交互相)沉積型和地下鹵水型鉀鹽礦為主,兼顧現代內陸鹽湖型。重點在柴達木盆地西部、羅布泊盆地南部、塔里木盆地、滇西南蘭坪—思茅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四川盆地西部以及藏北鹽湖區、羌塘盆地等地區開展勘查。
鉛鋅礦:以密西西比河谷型和噴流—沉積型等層控型鉛鋅礦為主,兼顧其他類型。重點在岡底斯、天山、柴達木周緣、川滇黔相鄰區、滇西、湘西—鄂西、豫西、西秦嶺等地區開展勘查。
金礦:以構造蝕變巖型、石英脈型金礦為主。重點在晉冀、秦嶺、阿爾泰、西南三江、東昆侖、大興安嶺等重點成礦區帶勘查。同時,在膠東、小秦嶺等金資源富集區加強深部找礦,其他地區加強新區找礦。
戰略新興產業所需礦產:以資源相對富集的內蒙古、江西、四川、新疆、湖南、廣東、廣西、福建和云南等省(區)為重點,開展稀土以及稀有、稀散礦產資源戰略調查,爭取發現新的獨立礦床;在已發現稀土以及稀有、稀散礦產資源的成礦區帶開展必要勘查以進行資源儲備。在青藏高原富鋰特種鹽湖區,重點開展鋰鹽及其他重要鹽湖礦資源的勘查,兼顧其他地區硬巖型和地下鹵水型鋰礦的勘查。在新疆、青海、甘肅、陜西、江蘇、河南、河北、內蒙古等省(區),優選有找礦潛力的地區開展高純石英遠景調查,對已發現的遠景地區,開展重點勘查。在山東、黑龍江、內蒙古、遼寧、湖南、河南、四川和陜西等省(區),開展石墨(包括晶質石墨和隱晶質石墨)的重點勘查。
鎳礦:以銅鎳硫化物型鎳礦為主。重點在東天山、阿爾泰、內蒙古小南山地區開展勘查,同時加強吉林紅旗嶺—和龍,甘肅龍首山,新疆東天山哈密、阿爾泰喀拉通克、坡北、菁布拉克,四川峨眉,陜西勉縣—略陽—寧強,云南哀牢山,河南唐河,廣西融水,貴州遵義等地區的勘查。
錳礦:以海相沉積型碳酸錳礦為主,兼顧淋積—遷聚型氧化錳礦,加強隱伏礦和深部礦勘查。加強云南宣威、香格里拉—鶴慶、丘北—彌勒、硯山、盈江、瀾滄,廣西宜山、靖西,貴州銅仁、遵義,湖南寧鄉,陜西—甘肅摩天嶺,新疆伊犁特克斯盆地南緣、和靜大西溝、庫車庫爾干,內蒙古四子王旗衛鏡爾登等地區的勘查。
鉻鐵礦:以西藏雅魯藏布江蛇綠巖帶鉻鐵礦為主,加強羅布莎地區深部和外圍接替資源勘查,開展雅魯藏布江蛇綠巖帶西段、阿爾泰、西準噶爾等地區的勘查。
鎢、錫、鉬等優勢礦產:鎢礦、錫礦勘查以云英巖型、石英脈型為主,兼顧矽卡巖型和構造蝕變巖型,重點在南嶺、東昆侖、祁連、大興安嶺等重點成礦區帶開展勘查,加強湖南錫田、大義山、三九—白云仙、臨湘,江西崇義—于都、修水,福建東游—玉山,云南個舊、麻栗坡,新疆白干湖—吐拉,廣西賓陽高田—馬嶺,廣東樂昌,陜西柞水—寧陜,甘肅白山等地區的勘查。鉬礦勘查以斑巖型鉬礦為主,主要在豫西、大興安嶺、南嶺、東昆侖、天山—北山、長江中下游等重點成礦區帶開展勘查,加強河南嵩縣雷門溝、大石門溝、欒川—嵩縣—汝陽、大別山北麓,黑龍江大興安嶺岔路口、翠宏山—鹿鳴,安徽金寨沙坪溝、池州黃山嶺等地區勘查。加強鎢、錫、鉬等優勢礦產資源的資源儲備。
煤:以南方缺煤省份、西部聚煤區及大型煤炭后備基地為重點,開展煤炭資源遠景調查與潛力評價,發現新的煤產地。開展西部地區大型煤炭后備基地整裝勘查,做好國家煤炭資源儲備。開展國家規劃的大型煤炭基地中有發展潛力礦區的煤炭資源普查和必要詳查。
3.老礦山找礦。
優先選擇大興安嶺、晉冀、長江中下游、南嶺等重點成礦區帶,開展老礦山深部和外圍接替資源勘查,促進深部找礦突破。通過攻深找盲、探邊摸底,發現并查明新的資源儲量,為現有資源基地的穩產、增產提供資源保障,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按照分期分批、先急后緩、逐年安排、分步實施的原則,統籌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優先安排在成礦地質條件有利、找礦潛力大和市場需求量大的大中型生產礦山特別是資源危機礦山開展勘查評價工作,對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重要礦集區深部找礦遠景作出初步評價。
(三)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
構建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監督管理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相關技術標準。推廣先進技術和管理制度,激勵礦山企業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加快轉化科技成果,實現難利用資源開發利用的規模化和產業化,不斷提高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加快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式轉變,促進綠色礦山建設,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1.開展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現狀調查評價。
調查我國主要大中型礦山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的現狀,建立和完善主要礦山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數據庫,通過開展技術經濟評價,摸清主要礦業企業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的潛力,進一步明確開展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工作的重點礦種、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和推廣應用方向。
2.建立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考核獎勵機制。
結合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年度檢查、實時督察、動態監管等工作,對礦業企業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進行考核,對節約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取得顯著成效的礦業企業給予資金獎勵。
3.開展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示范工程。
實施以礦業企業為主體的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引導和帶動礦產資源領域循環經濟發展。
油氣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示范。重點示范推廣老油田采收先進技術,低豐度、低滲透油氣資源有效開采技術,油砂、油頁巖、頁巖氣綜合開發利用技術。
煤炭和煤層氣資源高效開采及廢物利用示范。重點示范推廣中薄煤層機械開采、矸石回填綠色采煤、煤層氣綜合開發利用、含煤高嶺石及煤系硫鐵礦綜合利用和高灰難選煤泥分選技術等,提高煤炭資源的開采利用水平。
黑色金屬綜合開發利用示范。重點示范推廣寧鄉式、宣龍式高磷鮞狀赤鐵礦和褐鐵礦、菱鐵礦等復雜難選鐵礦,釩鈦磁鐵礦、含稀土鈮鐵礦、錫鐵礦、硼鐵礦等多組分共伴生鐵礦以及低品位微細粒碳酸錳礦等復雜難利用錳礦及礦山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技術。
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重點示范推廣低品位氧化礦、復雜難處理多金屬硫化礦、難利用銅礦、難利用鋁土礦和黑色巖系資源高效綜合利用技術。
稀土以及稀有、稀散、貴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重點推廣稀土多金屬礦、金礦、鉑鈀礦、鍶礦等以及鉛鋅冶煉過程中產生的稀散金屬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化工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重點示范推廣低品位磷礦、各類共伴生硫鐵礦、低品位硫鐵礦及鹽湖鉀鹽伴生礦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非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重點推廣示范高鋁粘土、螢石、石墨、菱鎂礦等優勢非金屬礦資源的高效利用工程,顯著提高共伴生非金屬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
三、組織實施與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遵循地質工作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打造以市場為導向的多元投資制度平臺,促進中央和地方政府及企業多方聯動,公益性地質調查與商業性礦產勘查有機銜接,資本與技術緊密結合,勘查開發一體化,地質找礦與礦業權管理及地勘單位改革發展協調配合,力爭地質找礦實現重大突破,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一)加強組織領導。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組織實施工作的領導,把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周密部署安排,精心組織實施。國土資源部要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技部等部門建立協調機制,形成合力,確保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順利實施。
國土資源部牽頭組織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加強組織協調和指導、監督。發展改革委要加強產業政策指導,并在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重大技術裝備建設方面給予必要的投入保障。財政部負責公益性地質找礦工作的穩定投入,加強資金使用監管,完善礦產資源收益分配制度。科技部等部門要加大對地質找礦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建立完善逐級負責制,創造良好工作環境,加大基礎性地質工作投入,制定本地區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具體工作方案并報國土資源部備案,國土資源部和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建設。
(二)統籌協調各類資金。
全面落實地質找礦新機制,統籌協調好中央和地方政府及企業出資的地質找礦工作,各級財政要根據工作需要和財力實際統籌考慮,加大資金投入。
財政專項資金要堅持公益性的定位,全面加強基礎性地質工作,開展基礎地質調查、礦產資源潛力評價、重點成礦區帶礦產遠景調查及事關找礦全局的重大地質礦產問題的攻關。中央財政專項優先保障整裝勘查區地質找礦工作需要,省級財政專項主要安排在整裝勘查區和本省(區、市)的重點勘查區,優先支持重點礦種找礦工作。
進一步確立社會資金在商業性礦產勘查中的投資主體地位,把加快引進社會資金作為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重要措施。通過合理規劃勘查布局,讓企業成為勘查投資主體。對可以由企業投資的商業性地質勘查項目,政府原則上不再出資。
地質勘查基金主要發揮分擔勘查風險和政策調控的作用,充分利用國家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成果開展風險勘查,促進公益性地質調查與商業性礦產勘查之間的銜接,同時根據國家建立礦產地儲備基地的需要,針對特殊礦種和特殊地區開展相應勘查工作。
(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完善礦業權市場和勘查服務市場,科學設定礦業權出讓方案和合理的勘查準入標準,通過競爭方式公開、公平地引入有實力的礦業企業和地勘單位參與勘查,完善收益分配制度,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實現共贏。
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切實保護礦業權人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明確財政資金投入方向,完善財政出資找礦成果的處置辦法。通過公開競爭的方式,有計劃地引入優勢企業開展風險勘查。鼓勵地勘單位與礦業企業組建勘查企業,實現探采一體化。勘查過程中有關地質勘查部門應及時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推進勘查工作快速有序進行。
國家財政資金單獨投資的項目,完成勘查工作后注銷探礦權,由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依法向社會出讓探礦權,出讓收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中央和地方之間分成,省級分成所得應向資源產地傾斜。社會資金與地質勘查基金合作勘查取得的成果,通過合同約定各方權益,合作方按照合同約定優先受讓地質勘查基金轉讓的探礦權權益。
(四)實行礦種差別化管理。
對于國家緊缺礦種,財政資金要加大基礎地質調查和前期地質礦產勘查力度。國土資源部要統籌各方資金,推進整裝勘查,盡快實現突破。鼓勵符合條件的社會資本參與緊缺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優先編制緊缺礦產資源礦業權設置方案,保障緊缺礦產資源礦業權投放。優先安排緊缺礦產資源礦業權審批、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礦業權價款評估備案等工作。對緊缺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布局不合理的礦業權,加快推進資源開發整合,進一步提高緊缺礦產資源利用率和開發規模化、集約化程度。
對于保護性開采的特定礦種和實行開采總量控制的重要礦種,堅持統一規劃、總量控制、合理開發、綜合利用的原則,根據相關產業政策、資源儲量變化、市場需求等,按年度分礦種下達開采計劃,依法設立探礦權和采礦權,并加強監管。探礦權人在對其他礦種開展勘查活動時,應對共伴生的保護性開采特定礦種進行綜合勘查評價,并單獨估算資源儲量。各省(區、市)編制礦產資源勘查專項規劃,新設探礦權原則上配置給中央和省級財政出資的項目,完成預查、普查工作后,根據國家需要進行儲備或部署進一步的勘查開發工作。
(五)統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
嚴格執行國家生態環境保護規定,嚴格控制在全國主體功能區劃中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的礦產勘查開發活動。
礦產資源勘查活動涉及自然保護區、重點國有林區和西部省(區、市)直管國有林區的,禁止社會資金進行商業性勘查,原則上只安排中央財政出資的、國家緊缺礦種資源的基礎地質調查和礦產遠景調查等公益性工作,勘查區要避開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確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內實施勘查,要注意減小對環境的影響,保護生物多樣性。
在生態環境承載能力較弱和生態功能重要的礦產資源富集區,應根據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充分考慮礦產地規模、生態環境承載力等因素,在生態環境保護優先前提下,統籌兼顧點上開發和面上保護,以點上開發促進經濟發展,為生態環境保護奠定基礎,達到面上保護的目的。提高礦產資源開發準入條件,引入社會責任感強并具有礦業開發先進理念和技術的大型企業,最大限度地減少礦產資源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同步修復生態環境,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六)大力完善礦業權管理。
按照地質找礦新機制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礦業權管理制度,著力打造競爭開放、規范有序的勘查市場。全面落實礦產資源規劃,科學編制整裝勘查區主攻礦種礦業權設置方案,保障礦業權的設置布局科學、勘查工作“快而不亂”。礦業權設置方案要根據勘查工作進展進行滾動修編。優選勘查主體,通過勘查實施方案審查和提交承諾書等方式,落實勘查主體責任。進一步規范財政出資勘查行為,鼓勵社會資金開展風險勘查。嚴格規范探礦權轉讓條件,抑制炒作。整裝勘查區新設探礦權必須達到普查以上(含普查)工作程度、地質勘查報告經評審備案后才能轉讓。充分發揮國有地勘單位地質找礦主力軍作用,促進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發展。開辟礦業權審批“快速通道”,主動服務,積極協調,提高審批效率。
(七)強化市場秩序和質量監管。
進一步強化礦產勘查市場秩序監管,實現執法監察全覆蓋,構建立體監管網絡,強化基層監管力量。對礦產勘查開發的熱點地區開展重點監控;對秩序混亂、管理松弛的地區開展重點整治。落實各級政府監管主體責任,建立政府統籌協調、部門密切聯動的執法監管制度,對違法違紀案件要嚴肅查處,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依照質量第一、效率優先的原則,建立地質勘查質量監管體系。加強各類財政出資的項目質量監管,保證項目工作質量和成果質量。建立項目實施單位信譽評價制度。嚴肅查處并及時公布質量監管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加強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推進地勘單位質量體系認證工作。繼續推進建立注冊地質師執業準入資格制度,強化地質勘查個人執業法律責任;開展誠信體系建設,發揮行業協會(學會)作用,促進行業自律,構建個人與單位共同負責的地質工作質量保障體系。完善地質勘查技術標準規范,全面清理制約地質找礦工作的過時技術規范標準,制定符合實際的新標準規范,提高地質找礦工作效率,加快推進地質找礦突破。
(八)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
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充分發揮已有科技成果在找礦突破中的作用。針對整裝勘查中的地質找礦重大理論問題組織聯合科技攻關,切實發揮成礦理論和勘查模型對地質找礦工作部署的指導作用。以老礦山深部找礦和復雜地區找礦的技術方法問題為重點,組織勘查技術方法引進、研發和推廣應用,提高礦產勘查的總體技術水平。引導加強企業研發工作,建立企業研究團隊和配套研發資金,建設勘查開采一體化研發基地。加強重大成果的綜合集成,完善地質資料信息共享機制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方法研究,針對我國緊缺礦種的綜合利用技術問題開展科技攻關。加強礦山環境綜合治理研究。
充分發揮全行業科技人員的作用,引進一批國外一流專家人才,廣泛開展國際合作。通過實施重點項目,打造地質找礦科技創新支撐平臺,鍛煉地質勘查隊伍。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
(此件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