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沐川縣城鎮化率將達40%
時間:2012-06-15 10:23:25
來源:樂山日報
沐川縣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邊緣,樂山市境東南部,縣城距樂山市區100公里。幅員面積1408平方公里,轄19個鄉鎮,總人口26萬(農業人口22.4萬),耕地20.4萬畝,林地160萬畝,森林覆蓋率72%。擁有“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縣”、“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綠化模范縣”和“中國竹子之鄉”等多項殊榮,被譽為“綠色明珠”和“天然氧吧”。《沐川縣“兩化”互動發展規劃》已經相關規劃設計單位和專家初審,現摘要登載,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
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國家烏蒙山連片扶貧開發歷史機遇,堅持“兩化”互動、生態發展;“三化”聯動、全域布局;統籌城鄉、綠色崛起,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縣。
戰略目標
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以上,超過65億元;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調整為20∶57∶2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達到4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2.1億元,年均增速18%以上;城鎮化率由現在的27.3%提高到35%,縣城建成區面積從4平方公里增加到8平方公里。
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以上,超過130億元;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調整為20∶52∶2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達到8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5億元,年均增速18%以上;城鎮化率提高到40%,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
規劃布局
城市定位:突出城市山水特色,構建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新農村為補充的特色城鎮化體系,建設生態養生·休閑度假綠城;積極融入天府新區一小時經濟圈,打造成都、樂山“天然氧吧”、生態慢城。
城鎮布局:構建“一中軸、兩中心、三組團、四園區、五特色鄉鎮”城鎮布局,即以國道213復線為中軸,圍繞舊城、新區兩個中心,以文教事業組團、行政商貿組團、旅游休閑組團,打造沐溪、永福、黃丹、舟壩、箭板五個特色風情集鎮。
產業定位:以新型生態工業為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循環工業。以制漿造紙、循環化工、生態加工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為重點,提升產業發展和優化空間布局,推進產業高端化和產品高端化。
產業布局:構建“兩線兩點、一園四小區”發展格局,即沿國道213線,以沐溪鎮為中心,圍繞“兩化”互動示范園區,布局制漿造紙和生態工業園區;沿省道103線,以黃丹鎮為中心,布局磷化工業園區。
實施路徑
以打造生態養生·休閑度假綠城為目標,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
1. 特色風情集鎮。以國道213沿線為主線、以馬邊河流域為走廊,規劃建設一批旅游文化型、商貿帶動型、工業主導型和綜合服務型特色小城鎮。
農耕風貌長廊:在新凡、沐溪等鄉鎮,以生態家園和生態村鎮為基礎,加快推進百里優美風貌長廊、五馬坪狩獵場、新村聚居點、新農村綜合體建設,展示農耕文化。
休閑養生綠鎮:在永福鎮,著力推進以休閑養生為主題的沐川竹海景區開發,爭創國家4A級風景區(現為3A級)。
歷史文化古鎮:在箭板鎮,以傳承地方歷史文化和道教文化為紐帶,堅持保護和開發并舉,恢復歷史記憶、彰顯古樸風情。
循環工業重鎮:在黃丹鎮,以發展焦化、循環化工等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精細磷化工產業園區、60萬噸焦化和焦爐尾氣綜合開發利用等項目,培育經濟次增長極。
水鄉風情新鎮:在舟壩鎮,以舟壩庫區水域為主體,著力做好水文章,發展娃娃魚、中華鱘等珍稀魚類水產養殖;發展水上旅游業,形成水鄉風情特色。
2. 綠色韻味舊城。結合 “河、城、橋、景”四元素,加快建設生態廊橋、碧水丹霞景觀工程,培育“一河映城、二水穿城、三山對峙”的獨特風味;按照川南民居特色,加快梨園街、竹林巷等舊城改造,打造風情水街、醉氧天街等特色商業街區,完善城市公園、休閑廣場;實施縣城綠化提升及珍稀樹種保護工程,推進景觀節點、綠水山體亮化工程,完成縣城區建筑立面風貌改造,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加快推進“兩化”互動示范區建設,配套完善城市供水、供氣、供電、通訊等工程,建成投用城市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加氣站、維修站、金石集團總部、永豐廣場等項目建設,著力培育生態觀光園區,形成“城中有園、園中有城”的一體化格局。
3. 山水園林新區。利用山、水、園、林自然特色,聘請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國內知名設計院,按照“山為骨、水為脈、綠為魂”的設計理念,規劃建設以公共服務為核心、旅游服務為引擎、山水環境為先導、主題文化為特色的山水慢城,著力打造成都天府新區“天然氧吧”。
產業興城:按照“引進一個產業,建設一座新城”的發展理念,規劃投資28億元,依托依百蘭鞋業,大力引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建成占地3280多畝的鞋產業園區,帶動新區建成區面積達到6平方公里以上;解決就業6萬人以上。
五區聯動:構建綜合服務區、茶覽園活動區、北部城市居住區、南部城市居住區和生態養生區“五區聯動”的新區城市布局。綜合服務區:完善星級酒店、民俗風情街、環湖步行道、行政綜合服務、展覽館、影劇院等綜合服務設施。茶覽園活動區:建設以登山活動、采茶活動、商務會展等茶主題山體活動公園。北部城市居住區:在新區北部,采用高層和小高層建筑,打造公寓式住宅區。南部城市居住區:在新區南部,依托基地內的原有高臺,采用小高層和多層建筑,打造臺地公園式住宅區。生態養生區:臨龍門溪設置養老綜合服務核心,配置醫療康體中心、濱河文體公園、老年人活動中心等設施,住宅以高品質花園洋房和山體別墅為主。
雙核引領:按照“同城互動、雙核引領”的思路,利用國道213線、國道213復線城市主干道功能和仁沐高速沐川段輻射功能,合理調整和優化城市配套功能布局,實現舊城與新區互動發展。重點利用三水交匯口,打造面積約5公頃的生態湖面,完善周邊公共服務設施,形成新區服務核心;利用楔入規劃區內的山體,規劃建設休閑公園、生態濱河路、濕地公園和城市休閑走廊,打造“綠道漫步、濕地休閑、山體健身”的舊城休閑綠核。
4. 生態休閑新村。大力開展生態村創建活動,推進城鄉環境治理向村莊延伸。堅持改建與新建相結合,著力打造具有竹鄉生態特色的民居新風貌。充分利用城郊區位優勢,加快推進桃源山居新農村綜合體工程建設,培育特色精品農家樂,建設農耕文化博物館,配套休閑娛樂、步游道等設施,形成城市中展示農耕文化、農村中享受城市生活的慢城特色,著力呈現“一片示范新村,十個景觀節點,百里優美風貌,千戶農家新房,萬頃綠色基地”的新農村氣象。
以發展生態綠色、循環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1. 制漿造紙產業。規劃占地2平方公里的制漿造紙工業園區,投入30億元,實施高檔文化用紙、生活用紙、粘膠絲等項目,實現林漿紙產業高端化。依托四川省竹材林漿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抓緊實施永豐紙業節能減排技改工程,加快推進永豐紙業10萬噸生產線技改擴能、20萬噸文化用紙、5萬噸生活用紙和5萬噸污泥紙板等項目。到2015年,年制漿造紙產能60萬噸、銷售收入達35億元;到2020年,年制漿造紙產能80萬噸、銷售收入達50億元。
2. 生態加工產業。規劃占地2平方公里的生態加工小區,投資15億元,加快研發薄型中密度纖維板、高性能竹型材、竹基纖維、竹編工藝品等高端產品。依托茶葉、獼猴桃、金銀花、黃白姜等特色農林基地和生豬、肉兔、烏骨黑雞等特色養殖基地,大力發展有機食品加工業。大力引進木材精深加工企業,建成投產年產2萬方細木工板項目,加快論證竹基纖維復合材料等項目,變生態優勢為產業優勢。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70億元。
3. 循環化工產業。加大煤礦技改擴能,確保焦化原料供應;建成投產榮翔玄武巖開采及加工項目,加快推進恒安、恒通兩個年產40萬噸玄武巖開采及加工、喻家坪銅洗選等項目,開工建設兩個年產110萬噸玻璃工業用石英砂項目。以金石循環工業園區為載體,加快推進60萬噸焦化、6.5萬噸合成氨等重大項目建設,大力培育磷系阻燃劑及其系列產品和農藥、醫藥及其中間體,發展磷化、焦化循環產業。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80億元。
4. 新興低碳產業。利用高新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重點培育發展生物質發電、10萬噸燃料乙醇、竹瀝水綜合開發、硅材料等新興產業項目。竣工投運火谷電站項目,加快推進龍洞山泉水、天一三維立體浮雕項目,盡快開工建設裝機1×3MW生物質能發電廠和占地3280畝的依百蘭女鞋產業園區等項目。到2015年,實現產值30億元。到2020年,實現產值55億元。
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核心,加快實現產城一體化
1. 生態旅游業。突出竹茶文化、草龍文化元素,加快建設沐川八景,大力發展竹編、草龍等特色旅游紀念品;利用高負氧離子含量對呼吸道病癥的獨特療效和延年益壽的養生功能,加快開發山景別墅群、金王寺水庫旅游地產,加快建設中華竹博園,著力打造品種全、面積大、文化厚、功能齊的竹產業展示園、科技園、體驗園;挖掘區域文化特色,規劃建設漢彝民俗風情街、竹鄉特色好吃街,提升文旅魅力。
2. 商貿物流業。大力發展特色商貿、餐飲娛樂、休閑旅游等生活性服務業和金融、通信、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建設大千百匯縣域城市綜合體,提升商貿能力;加快建設林產品交易中心、特色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特產品冷鏈流通體系、三八物流配送收儲交易中心,打造輻射兩省四市十縣的特色農產品物流中心。到2015年,現代服務業綜合收入達到15億元以上;到2020年,現代服務業綜合收入達到30億元以上。
3. 現代特色農業。對接全市“一都四基地”規劃,按照“帶狀布局、連片推進、園區示范、示范帶動”的思路,規劃建設林竹、茶葉、獼猴桃、林下養殖、林下種植、生態水產等六大類、30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同時利用園區產業和生態優勢,大力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培育和打造一批示范帶動能力較強的農家樂、林家樂、果家樂。到2015年,示范園區年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實現農業增加值12億元以上;到2020年,示范園區年產值達到30億元以上,實現農業增加值2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