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天津視窗6月12日電:5月30日,位于天津市河東區的天津紅星國際廣場晶海購物公園施工現場舉行開工奠基儀式。項目采用當今世界最時尚的HOPSCA規劃模式,采用雙街雙MALL設計理念,力圖打造天津商務新地標。公園式購物,天津的商業從來不缺乏想象力,在經歷了沿街為市、購物中心的簡單商業模式等階段之后,如今的天津商業開發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許多城市綜合體項目不斷涌現出來。市商務委昨天透露,截至5月底本市已投入運營的1萬平方米以上的商業設施達65個,在建的城市綜合體14個,面積約199.3萬平方米。
現狀
天津商貿服務設施趨于多極化 老商埠迎來新商圈
當天津的商業歷經了改革洗禮,業態地圖已經發生了質的轉變,原先全市僅有“唯一核心”的和平區濱江道、和平路這個中心商圈,而現在河西、南開、河東、紅橋區已擁有自己的商圈。它們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逐漸成為具有輻射力的新商圈。更重要的是,新的區域商圈與原有的中心商圈產生了一個微妙的關系——兩者既競爭又互補。
新商圈的代表就是這兩年出現的,被稱為現代城市綜合體的商業集群。現代城市綜合體的發展模式,不再像傳統百貨業那樣,簡單地依靠大賣場作為單一的主力店,而是要組合引進購物、休閑娛樂、餐飲、服務各功能的品牌主力店,協調發展多元文化,多元消費。它超越了傳統商業模式的單一城市價值,拓展到一個多元產業結合的新平臺。
天津自開埠以來一直以商埠聞名。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原在南方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官僚資本逐漸向北方滲透,這促進了天津商貿的發展。天津的繁華區進一步擴大、轉移,形成了以現濱江道與和平路交叉路口為中心的新的商業區。從那時起天津逐漸成為中國北方的經濟中心。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商業流通領域改革,打破了“三固定”、“三分割”的經營模式,逐步建立起國有、集體、個體一起上的經營格局,這期間天津零售業接二連三崛起的1萬平方米以上的零售商場達十幾家,仍然多集中在濱江道、南京路一帶。一地獨大的局面并沒有改變,盡管隨著歲月的變遷,商鋪名號的改變,逛和平路、游濱江道依舊是市民節假日購物的首選地。
從全國范圍看,改革開放后天津的商業發展主要用于滿足城市內部的要求,對區域服務輻射能力有所減弱,總規模低于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打造超廣域的商業中心成為提升天津吸引力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