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彰顯民族風情與生態旅游
按照自身實際,資源縣確定了“生態立縣、旅游強縣”發展思路,在推進城市建設中,緊緊抓住“生態”和“旅游”兩大優勢不放松,以城北新區為龍頭,以中峰、車田、梅溪、瓜里為重點,強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按照“城在林中,屋在樹中,人在綠中”的建設思路,努力建設更加適宜人居、消費、創業的生態縣城、文明縣城。
為體現丹霞地貌的獨特優勢,資源縣建成了山水互相映襯的丹霞山城,為旅游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為保護生態環境,該縣堅持“因地制宜抓城建”的原則,依山而建、環水而修,在城建中凸顯自然、生態的特質。在市政設施建設上,著力在提高旅游檔次,提升旅游游接待綜合功能上下功夫。先后實施了縣城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并率先實現城區管網全部下地的目標。先后建起了盛源、丹霞溫泉大酒店等四星級賓館,其中縣城丹霞國際大酒店、天門山景區賓館等五星級標準的賓館也在進一步的籌建當中;安廈集團投資1.5個億,占地10余畝的城北商貿城建設初具模形。與此同時,還加緊推進景區沿線的鄉鎮的特色小城鎮、村鎮建設,富有民族風情的浪田瑤寨民居改造和梯級滾水壩防洪堤建設已初顯成效,梅溪福竹、車田石山底、兩水兩河口和中峰井頭等農家旅游村鎮建設也在大干快上實施當中,隨著以人文旅游為主的丹霞溫泉度假山莊建設進程進一步加大,已逐步形成以縣城為中心向鄉鎮村屯輻射的旅游村鎮建設格局。
群眾文化設施滲透民族文化魅力
每年的農歷7月14日晚上,資江風雨橋段是最熱鬧的地方: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風雨橋上人頭攢動,行人如織。閃爍的霓虹燈勾勒出的風雨橋雄與江上的河燈、禮花相映成趣,蔚為壯觀。這是資源縣堅持圍繞旅游抓城鎮的建設理念,在城鎮化建設中注重凸顯文化元素、增添文化氣息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資源縣堅持把城鎮化建設提升文化檔次結合起來,始終把文化建設貫穿于城鎮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充分挖掘富有桂北風情的人文資源和旅游資源,充分發揮項目帶動戰略,打出一整套城建“組合拳”,拉開了彰顯文化特色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序幕。該縣把桂北民俗文化融入城市建設中,經過精心規劃和建設,總投資2億元的桂北民族風情街已初展風姿。在風雨橋漂放河燈域則建起與之相匹配的河燈文化長廊、在主要沿江地帶建起了休閑長廊,在紅提產區則建起了紅提長廊,生態文化長廊建設為該縣文化建設添上靚麗的一筆。到目前為止,資源縣已建成了風雨橋、文化宣傳大樓、民族會議中心、休閑廣場、健身館、少年宮等十大文化設施,城北田徑場和體育館也在建設當中。據統計,資源縣先后共實施投資在百萬元以上的大型城建項目近40個,總投資額達10億余元。
圍繞產業布局推進中心集鎮建設
看中峰鄉的紅提長廊、賞車田鄉萬畝西紅柿,成為近年不少游客到資源必不可少的行程,該縣各鄉鎮的支柱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中峰的紅提、車田的西紅柿都已成為億元產業,“別墅村”、“紅提園”成為這些支柱產業興起后給群眾帶來生活變化的代名詞。這是資源依托區域、產業優勢推進中心集鎮建設所取得的成效。
資源縣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結合縣域經濟發展努力做到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鄉鎮企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結合起來,走出一條以特色經濟為基礎并與之融為一體的城鎮化建設之路,城鎮化建設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該縣在現有小城鎮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強化優勢,突出發展特色,把中峰建設成綜合工業發達、輻射力強的經濟重鎮;把梅溪建設成為旅游及礦產品加工、湘桂商貿物流轉換中心集鎮;把車田建設成為旅游、農產品加工貿易的特色中心集鎮,并向其他鄉鎮輻射,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提升全縣城鎮化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