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地方官員恨不得一個晚上把農村全變成城市模樣。城市和農村若一個樣了,那就成了‘同性戀’。”5月2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北京大學三井創新論壇上的幽默比喻,博得臺下陣陣掌聲和笑聲。
“城鄉之間應該是曖昧結合關系,才會生出新希望和新生機。”仇保興如是比喻他所理解的新型城鄉關系。在長達近3個小時“新型城鎮化從概念到行動”演講和提問時間里,這位“學者型官員”的睿智和幽默,不僅體現在他以養豬作比,論述傳統農業作為就近循環經濟有效載體的耳目一新上,更體現在他回答“如何在任期內為新農村建設做幾件實事”的坦率與真誠。
談及當前我國城鎮化建設面臨的種種問題,這位有著規劃專業背景的部長,毫不掩飾自己的痛心和無奈。在對當下某些不良現狀的針砭中,他勸勉臺下同學,“將來若做了市長,一定要在城鄉規劃中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和普通人的利益,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的光榮與夢想。”
論道新型城鎮化
前30年,中國走了一條快速城鎮化之路,未來30年的城鎮化之路該如何走?演講中,仇保興將傳統和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發展方向作了鮮明對比。他指出,傳統城鎮化是城市優先發展、高耗能、數量增長型、高環境沖擊型、放任式機動化、少數人先富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則應該是城鄉互補協調發展、低能耗、質量提高型、低環境沖擊型、集約式機動化、社會和諧的城鎮化。
“農村與城市有各自不同的發展規律。歷史上看,凡是用城市發展規律取代農村農業發展規律時,三農問題就趨惡化。城鄉一體化發展不是搞‘一樣化’發展,而是要追求差異化互補協調發展。”針對當前存在的嚴重城鄉同質化問題,仇保興表示。
目前農村規劃建設中,存在盲目撤并村莊、片面理解城鎮化的現象,忽視了農業生產的特性,忽視了庭院經濟的收益。“盲目對農居統一改造,忽視了農民建房的積木式過程及傳統民居的個性,大量的歷史文化遺產被毀壞,喪失分享‘鄉村旅游潮’的財富機會。”仇保興說。
仇保興認為,傳統自然村落存在6大功能,它們是民族遺產不可再生,是潛在的旅游資源;是維持傳統農業循環經濟特征的有效載體;是發展現代農業、農民旅游經濟的基礎;是農民社會資本的有效載體;是5000萬散布在世界各地華僑和數千萬港澳臺同胞的文化之根;是國土保全的有力屏障。
“養豬對于農戶而言,既是存儲器,可以零存整取,又是垃圾桶,還是沼氣和肥料的發生器。”仇保興以養豬作比,細數傳統農業就近循環的經濟特征。
“當前,在盲目安排村莊整治時序中出現了種種怪象。比如:村里的路還是土的,農田里卻鋪上了水泥路;村民飲水困難,玉米地里卻有了‘自來水管’;村小學校舍仍屬危房,‘村活動室’卻一個個蓋起來。”對于村莊建設中存在的弊病,仇保興提出了批評。
什么才是理想狀態的村鎮規劃與建設?仇保興認為,鄉村規劃應盡可能保留鄉村原有的地理形態、生物多樣性及這兩者間的聯系;鄉村生活與生產在土地與空間適用上的混合性是一種有效的存在,應尊重并加以“拾遺補缺”,不能按城市“規整”的模式將其推倒重來。
對于如何提高城鎮化建設的質量。仇保興說,我們必須認識到城市的本質是使人們的生活更美好,而不是為了機器或汽車來建設城市。知識經濟時代,城市的競爭力表現在城市吸引人才的能力和宜居等方面。
為新農村建設做實事
當被問及任期內會為新農村建設做哪些實事時仇保興笑言,“這就像在匯報自己的政績一樣,很容易回答。”
他表示,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一個是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評級。在每一個縣、城市、省都建立名鎮名村的評選機制。村莊整治之前,必須要編制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規劃,在整治規劃建設過程中突出保護歷史風貌和自然景觀,搶救性地保護一些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同時要在發展旅游產業當中保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還有就是對傳統村落的調查保護。時下,‘舌尖上的中國’這個節目很火,但是這與傳統村落相比則是小不點。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城市,鄉村的傳統美將越來越值錢。”仇保興說,未來將打造出“中國最美鄉村”。
“另一個重點就是對農村危舊房的改造上。這幾年,這一問題越來越引起相關部門的支持和重視。”他表示。
對于大家關注的綿陽中學遭拆遷問題,他認為,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愚蠢的城市規劃的反面案例。地震后,為了加緊建設,3年的規劃2年建成,規劃師的工作量大,難免會出現一些規劃上的失誤,其實是可以改正的,但是我們卻缺少這種糾錯機制。“城市規劃最重要的是要有包容力。但中國的城市規劃中,上級政府干預不了下級政府,缺少‘糾正機制’。”仇保興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