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布街頭的報刊亭,構造著城市里最基本的閱讀生態,成為市民集體記憶的一部分。然而,臨時占道的報刊亭被認為阻斷交通、影響市容、經營混亂,“拆”聲不斷。近期,河南鄭州就因此拆除了全市所有的報刊亭。
報刊亭一拆了之,市民去哪里買報?對于目前的買報難,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建立優質便捷的報刊銷售網點?請看記者調查。
6月3日,鄭州市民李愛華從經八路一直走到花園路,卻買不到一本她每期必看的《文史參考》雜志。穿過一條又一條街,一個報亭報攤也沒找到。路人說,再走10多分鐘,去郵政總店看看,或許找得到。
今年4月中旬,依據相關規定,鄭州拆除了全市報亭,還路于民,“退路進店”。據介紹,此次一共拆除了421個報刊亭,主要是違規占道多年的私人報亭,其中被連帶波及的還有72個郵政報刊亭。
街頭走訪,市民買報遭遇“空當期”
上下班路上順手買份報紙,是很多人的習慣。在鄭州,報刊亭拆除之后,買報成了難題。
記者從紅旗經一路口,東西各走3條街,沿途未找到報刊亭,也沒找到賣報點。附近幾位居民都說,報亭拆了,不知道到哪兒買報。
在鄭州花園紅旗路口,記者看到,因為攤主不愿離開,一個郵政報刊亭還在堅持。然而,人行道、盲道和自行車道幾乎全被擠占,還遮擋著后面的店面。
正因為占道和違規經營,拆除報亭在鄭州是一項10年前就不斷被人大代表呼吁、從2010年底開始推行卻遲遲難以完成的任務。此次拆除報刊亭之后,鄭州提出“退路進店”,在路邊的小超市等地銷售報刊。
“退路進店”,店里能買到報嗎?幾經周折,記者在經二路政四街找到一家報刊“退路進店”點。問老板:“有報賣嗎?”對方很干脆:“沒有。”店里只進《讀者》、《青年文摘》一類的刊物。門口一位老人說:“這兒本來有個報刊亭,但現在要走10來分鐘去超市買報,很不方便。”
另一家“退路進店”點是個照相館。架子上稀落地擺著幾份《參考消息》、《當代歌壇》和《大河報》。店員說,店里已經賣報好幾年了,并不是拆報亭之后才開始的。
而報刊零售市場仍在。在金水玉鳳路口南,原先拆掉報亭的地方,小老板擺起了地攤賣報刊。
拆與不拆,報刊亭愛恨利弊糾結
拆了報刊亭,有市民為買不到報發愁,也有市民拍手稱快。報刊亭到底有何利弊?
據郵政方面統計,鄭州報刊零售大約占據整個報刊市場銷量的50%。現在的報刊亭不僅出售報刊,還開展了許多便民服務。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統計,全國共計5300個郵政報刊亭實現了繳費、購票、充值、充電等服務。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100個郵政報刊亭成為義務指路亭。2011年,天津200個郵政報刊亭實現自助充電服務,從手機到電動車皆可充電。過去功能單一的賣報亭,成了名符其實的便民亭。
而另一方面,報刊亭也給城市管理帶來難題。家住文化路的鄭州市民張向陽,多年來一直呼吁解決私人報亭占道問題。他說,鄭州交通擁堵嚴重,越是易堵的地方報刊亭越扎堆,有的十字路口設了4個報刊亭。很多報刊亭還占用了人行道、自行車道甚至盲道,市民繞行機動車道,既不安全,又加重堵塞。而且,名義上是臨時占道,實際上卻是十幾年“坐長莊”。
“報亭亂象,多年來市民反映強烈。”鄭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長葛震遠說,“我們想過很多辦法。2010年鄭州提出把300多家私人報刊亭交給郵政統一管理、配送,但遭到了經營業主集體抵制。最大原因就是,一旦納入規范,禁止違規經營,報刊統一配送,他們就無利可圖了。”
河南省郵政報刊零售公司經理張軍算過賬,賣報利潤低,經營者賺的是20%左右的差價。在鄭州,每月銷售額超過1萬元的少之又少。而一些私人報亭違規經營,出售假冒偽劣、非法出版物、設賭攤等,銷售額可以超10萬元。“不論拆除報亭,還是當前的進店,我們都積極配合。”張軍說。
成本增加,利潤偏低,“退路進店”遇難題
事實上,拆除報刊亭的現象并非鄭州獨有。據媒體報道,同樣是出于城市管理需要,南京報刊亭消失近半,北京將清除閑置報刊亭……來自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的數據稱,2008年至2011年底,僅郵政報刊亭,全國共拆除9508個。
拆除報刊亭之后,鄭州為報刊零售提出了解決方案——“退路進店”。據葛震遠介紹,目前進店售報點已有532個,已辦理文化經營許可證717個,兌現“兩個月內按拆報亭1∶2的比例進店”承諾問題不大,“空當期”買報難的情況正在緩解。
而據記者了解,“退路進店”目前也正遭遇難題。
在鄭州文化路儉學街路口,原郵政報刊亭經營者李平后撤,把一間原來的奶茶店變成了他的書刊店。作為“退路進店”較為成功的案例,李平也面臨不小困難:原來報刊亭每月交管理費800元,現在每月店面租金要2000元。“進店就交了一年2.4萬元的房租,還賺啥錢?”由于拆亭后積貨多,夫妻倆不得不硬著頭皮干下去。
鄭州市零售報刊公司的齊敏,這一個月來分外忙。她和幾個同事負責與政府談好的店家對接,讓報刊盡早“進店”。但她發現,當時承諾報刊亭迅速退路進店的想法過于樂觀,店主基本上不想接這攤活。
“賣一大堆報紙還不如賣條煙來得快!這點利潤不夠付房租!”賣報利潤低是最常見的理由。而且報紙上架時間早,等商鋪半上午開門,早過了報紙黃金發行時間。即使店家愿意接,種類數量也不算多,有的店一天才代銷3份《大河報》。
政府表態:即使政府補貼,也要方便市民買報
“市民有個適應期,市場需要培育期,‘空當’只是過渡期。”對買報難的現狀,葛震遠這樣說。
現在,鄭州提出,建起優質便捷的報刊銷售網點,與應群眾要求拆除違規報亭一樣,屬于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推動“退路進店”,鄭州通過開培訓會、對接會,讓郵政渠道向商家介紹經驗,提高商家積極性。報刊架可以提高客源人流,和原來生意沒有沖突,商家尤其是小超市比較認可。同時,通過統一懸掛標識,讓市民能夠找得到報攤網點。
葛震遠說,下一步將提升郵政報刊零售的主渠道作用,售報點要增多而非減少。不僅要進超市、門市,還要進社區,進加油站,上快速公交站臺,郵政售報體系要在今后城市規劃發展中充分體現。“即使政府補貼,也要方便市民買報,把郵政零售扶上馬,還要送一程。”
對此次鄭州拆除報刊亭引發的爭議,中央黨校教授高新民認為,在很多城市,報刊亭不僅方便市民買報,也是城市文化的一個承載和標志。而且,占道違規報亭與規范經營報亭是有區別的,不應簡單地把所有報刊亭一拆了之。政府決策必須有前瞻性,切忌一刀切,要因勢利導,不妨先建后拆,先立后破,不能給群眾增加不便。“買報方便是群眾需要,行路方便也是群眾呼聲。矛盾并非不可化解,完全可以通過科學決策實現雙贏。”高新民說。
最近,記者從鄭州報刊亭整治指揮部得到消息,網絡投票支持的報刊零售標識牌已正式產生,正在統一制作,將陸續安裝到售報門店,今后市民可以方便地找到買報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