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則“謠言”7年前就已經在網絡上出現,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有關部門采取了“冷處理”的方式,加之時間推移逐漸沖淡了公眾的疑惑,最終“電表門”問題不了了之。但隨著近年來各地大面積推廣智能電表,公眾反映電表“走得快”的事例越來越多,這則帖子也死灰復燃。
在當前高度信息化的時代,既然是造謠,應該說很容易就被識破。然而,不少人卻抱著“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態度,對此,有關部門值得反思。
按理說,公眾對電表的準確性有所懷疑,就應交由權威部門檢測,給出可信的結論。但在現實生活中,不管居民有多大意見,電表檢測始終是一個“謎局”:電力部門把與電表有關的業務“一鍋端”,向企業定購智能電表,自己安裝、校對,用戶出現問題時電力部門“自查自糾”,等等。如此,又怎能保證公正性?
質疑是推動變革的重要力量,消除公眾疑惑的過程,恰是改進管理、服務民生的一個契機。因此,電力部門應采取行之有效的舉措、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還公眾一個明白。一方面,有關部門不能僅僅滿足于“辟謠”,而要對謠言的來源展開調查,及時予以制止和懲戒;另一方面,有必要引入獨立第三方保證電表檢測過程和結果的獨立性、公開性、公正性。(邵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