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和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也是教育部和國家四大石油石化企業集團、教育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學校是石油石化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學科專業覆蓋石油石化工業的各個領域,石油學科總體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被譽為“石油科技人才的搖籃”。現有東營、青島兩個校區,有專任教師15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
學校是新中國第一所石油高等學府,其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北京石油學院。學校辦學歷史比較曲折,三次更名,四次建校,其中尤以東營建校最為艱辛。1969年遷校山東以后,在中國石油天氣集團公司、教育部、山東省的正確領導下,在東營市和勝利油田的無私支持下,歷代師生勵精圖治、團結奮斗,使學校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自建校以來,學校始終以服務國家能源戰略、石油石化工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在山東辦學40多年來,學校積極融入山東省發展戰略,特別是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建設中,努力為地方和區域發展做貢獻,油田、地方、學校之間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在服務與貢獻的過程中,學校的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在新的歷史時期,學校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確立了“建設石油學科國際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奮斗目標,明確了“特色發展、開放發展、和諧發展”的基本策略,努力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高等教育強國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當前,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兩大國家戰略的實施,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東營市作為黃藍戰略的交匯區,更是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同時,這兩大國家戰略也為我校強化社會服務、拓展服務領域、轉變服務方式提供了有利契機并提出了新的要求。2009年,為了深化油地校合作,加強對東營市和勝利油田的服務,學校成立了科學技術研究院,現在又參與共建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與資源研究院,這是學校努力將東營校區打造成“以科學研究和高端人才培養為主的研發基地”的重要舉措,也是學校拓寬學科領域、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具體行動。
中華環保聯合會在推進國家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推動國家環保產業政策落實、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維護我國良好的環境保護國際形象中,做出了卓越貢獻,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環保事業發展的重要社會力量。這次,在環保部支持下,中華環保聯合會牽頭組織成立的環境與資源研究院,是由研究平臺、資本平臺和企業集群有機構成的一體化綠色低碳協同創新平臺,是共建單位創新科研體制、大力推進協同創新的產物。在我國節能、環保和可再生資源利用領域,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自身創新能力不足、主體創新作用不能充分發揮的背景下,研究院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技術集成和再創新為手段、以促推進技術產業化和產品應用為目標,凝聚各方力量,將國內外的資金、技術、人才等匯聚起來,實現資源的全面對接,對提高科技創新和產業化速度、最大限度提升創新價值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大中華、大環境、大聯合”共同理念感召下,以先進的體制機制為保障,研究院必將實現快速、穩鍵的發展,也必將對我國、我省特別是區域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和我校研究型大學建設發揮重要的助推作用。
中環環保聯合會環境與資源研究院在我校東營校區建設,體現了對我校的信任,也賦予了學校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校一定不辜負各方的希望,認真貫徹落實顧委員長的指示精神,按照中華環保聯會的要求,發揮學校的人才、智力、學科、成果等資源優勢,全力以赴做好研究院的共建工作,采取切實措施支持研究院的建設和發展。除了給予研究院與學校自建研究機構同等的政策之外,學校還將在以下三個方面強化對研究院建設的支持:
(1)學校將在東營校區為研究院提供所需的科研場所和場地,支持研究院在東營校區的科學研究、技術轉化等工作。
(2)充分發揮高校在引進高層次人才方面的優勢,多種形式支持研究院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工作。同時,吸收研究院高層次人才作為學校研究生指導教師,支持研究院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工作。
(3)學校為研究院科技創新提供智力、圖書信息、網絡資源等支持,鼓勵學校教師參與研究院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