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城市化委員會專家牛瑞鳳在為光明網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創新座談會創作的文章中指出要擴大縣域經濟發展的自主決策權。
他強調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各地經濟要素稟賦、發展水平、面臨的矛盾問題差異性極大,全國一個經濟發展模式是行不通的。各地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條件制宜,實現區域差異化發展是推動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必由之路。所以改革開放以來,減少審批,下放權力,擴大地方發展經濟的自主權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取向。在經濟資源配置權力過度集中于中央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發展經濟自主決策權擴大到省區或地區(市、盟)一級還遠遠不夠,擴大到鄉鎮一級不具大的必要性,擴大到縣(市)一級是正確的選擇。
第一,我國一個省區即相當于一個歐洲大國的幅員,一個地區(市、盟)亦下轄數百萬人口、上萬甚至數萬平方公里,區域內差異性依然非常之大,推行整齊劃一的發展模式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鄉鎮內各行政村之間的差異性雖然不大,但人口、產業規模較小,故鄉鎮政府調整要素配置的空間不能不受到極大限制。
第二,一個縣域一般下轄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人口、數百甚至數千平方公里,域內產業門類相對齊全,擁有整合資源、優化結構的基本幅員。自秦漢以來縣級一直是我國的基本行政建制單元,黨政公檢法、工農兵學商等政治機構和社會組體系完整,具有協調各種利益矛盾,優化要素配置的基本組織架構。縣(市)內鄉鎮、辦事處之間差異性較小。與國家對?。▍^)、省(區)對地區(市、盟)、地區(市、盟)對縣(市)相比,縣(市)對下轄鄉鎮、辦事處的信息把握更充分,信息反饋更及時,因而縣(市)級對所轄鄉鎮(辦事處)實施統一的發展政策更具成功的條件,因而成為地方政府擁有發展經濟自主決策權的最適宜的行政層級。
第三,改革開放以來,以縣域為單元的區域經濟的橫向競爭,縣域經濟活力的迸發,縣域經濟的競相發展成為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昆山、常熟、張家港等一批縣域經濟體迅速崛起,GDP已達數千億元,財政收入數百億元,其經濟規模和綜合實力已超過內地一些地級城市。實踐證明,縣(市)級擁有較大的發展經濟的自主決策權具有極高的成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