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培育社會組織發展方面,惠州積極探索,勇于嘗試,主導政府“松綁”,推動公益服務類社會組織發展;并通過購買、補貼、獎勵項目等多種形式,加快推進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步伐。
但由于受多方因素影響,相比珠三角其他城市,惠州的社會組織發展比較緩慢,整體規模偏小,先天發展不良,能力不足,普遍缺乏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的經驗和手段等。據悉,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登記的社會組織共1440個,社會組織從業人員近2.7萬人。在這些現有社會組織中,近40%社團是掛靠在部門(單位)的專業性團體,行業協會僅約占6%,民辦非企業單位主要是民辦教育類,政府和社會急需的行業協會類、公益慈善類和社會服務類社會組織較少。
創舉:“特色之家”分擔社會治理任務
一到傍晚時分,惠州市區橫江二路便開始熱鬧起來。十來輛樣式統一的推車整齊地擺放著,擺賣的物品包括水果、蔬菜、燒烤等各種類別,前來購物的市民絡繹不絕。
“以前每次出來擺攤都心驚膽戰,生怕遇上城管被沒收了家當。現在有了固定的擺賣點,在規定的時間內出來擺賣就行,再也不用擔心被抓了。”因為擺賣種類多,價格也實惠,水果攤主林女士的生意一向很好,她告訴記者,擺賣疏導點規范起來后,來這里買東西的市民比以前多了,她對流動商戶的設置很滿意。
為了破解小販和城管之間緊張的“貓鼠關系”,去年初,惠州開全國先河成立“流動商戶之家”.相關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惠州市區(包括惠城區、仲愷區、惠陽區、大亞灣區)有流動商戶6044戶,約24182人;已登記入“家”的有4283戶,16001人。
有了固定疏導擺賣點,同時也有了反映訴求的渠道。自“流動商戶之家”掛牌成立到現在,“流動商戶之家”的四級管理和服務網絡機制已經形成。如今,流動商戶如有訴求,可直接前往市流動商戶之家反映。城管行政執法部門會定期到流動商戶之家、工作站和工作室接訪,聽取訴求和建議。
“成立系列特色之家只是我市推進社會自治的一個新開端。當前,惠州正處于黃金發展期,也正處于矛盾凸顯期,各種社會問題日益凸顯,政府負擔越來越重,我們很有必要逐漸將一些公共服務交由社會力量去做,讓民間組織更多地承擔社會治理的責任。”惠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黃業斌曾在多個場合強調這一觀點。
在惠州,“特色之家”這類非公社會組織,已逐漸走上分擔社會管理職能的道路。
現狀: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數量不多
“目前,惠州已有一些社會組織在發揮社會管理的作用,比如交通運輸協會、惠東鞋業商會,還有富有惠州特點的‘特色之家’以及一些公益社團等。”惠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葉思南介紹。多年來惠州市內的非政府組織,不僅在充當“社會潤滑劑”,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穩定方面頗有成效,而且還扮演了“助推器”作用,有效促進了惠州經濟社會的發展。
此外,惠州市“一窗燈火”公益團隊也在公益幫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團隊負責人黃偉輝介紹,截至目前,該公益團隊已向100多所學校贈送過圖書,走進了100多所學校開展心靈健康知識講座,開導了100多名困惑青少年。近年來,其向貧困少年兒童、患病青少年、殘疾人家園、地震災區等募捐累計人民幣近百萬元。目前,該團隊還承擔了省、市財政重點支持發展志愿服務項目:12355與青少年心連心和惠民之州文藝巡演直通車。
“惠州的一些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確實已經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從全市整體來看,惠州真正有實力參與社會管理的社會組織還不多,可以說是比較少。”惠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葉思南介紹,由于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登記注冊制度等因素影響,惠州的社會組織發展目前還處于較低水平。
葉思南介紹,相比珠三角其他城市,惠州的社會組織發展比較緩慢,整體總量偏少,規模偏小,發育程度不高;同時大部分社會組織皆掛靠于政府部門,組織結構不夠合理,服務能力偏弱,普遍缺乏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的經驗和手段。
據悉,截至目前,全市社會組織總共1440個,社會組織從業人員約為2.7萬人。目前,惠州市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的數量只有3.3個,這個比例相比深圳和東莞等兄弟城市,要低很多。
困境破解??建社會組織孵化中心
葉思南認為,社會管理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在目前促進政府職能轉變、主導政府向社會組織放權的過程中,培育發展種類齊全、專業性強的社會組織,并激發其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是創新社會管理的必然步驟。
“惠州的社會組織發展較慢的原因,主要是受此前社會經濟整體發展狀況及登記制度等因素影響。目前,在社會組織登記方面,惠州已經出臺相關改革措施,降低社會組織登記門檻,簡化社會組織登記程序。”葉思南介紹。
據介紹,去年,市委九屆十一次全會通過了《關于加強社會建設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惠州將實行公益慈善類、社會福利類、社會服務類、工商經濟類社會組織直接申請登記制和社區社會組織備案制。
“這一制度顯然降低了社會組織登記門檻,以前社會組織登記必須找業務主管部門,有了業務主管部門,社會組織才有資格申請登記注冊。”黃偉輝介紹,在去年實施社會組織登記制度改革之后,目前社會組織登記手續簡單多了。
針對目前社會組織規模較小,較為零散等問題,葉思南介紹,目前惠州已在規劃建立社會組織孵化中心。“惠州社會組織孵化中心選址目前已經確定,即原來的惠州市質檢所,計劃利用政府這一現有的物業,劃出近2000平方米場地改造成社會組織孵化基地。”
黃偉輝認為,惠州要是建立了社會組織孵化中心,惠州的社會組織發展將迎來一大新機遇,“對于有發展潛力的社會組織,首先有了專業人才指導和專項扶持資金,可以幫助解決實際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讓社會組織少走彎路。其次是解決了社會組織的辦公場所難題;此外,各類社會組織的集中辦公,可以增加彼此交流學習的機會。”
未來??2015年平均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逾6個
葉思南介紹,今后3-5年,惠州將重點培育和發展5類社會組織:一是行業協會;二是公益服務類社會組織;三是社區社會組織;四是職業類社會組織;五是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其提出,到2015年,全市社會組織總量要達到3000個,平均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6個以上。其中,力爭到2015年,原則上每個街道、鄉鎮培育發展一個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和一個社會服務類社會組織。
在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接受媒體采訪時,黃業斌表示,惠州將積極推進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一是激發社會組織發展活力。深化登記體制改革,進一步降低社會組織登記準入門檻。完善行業自律機制,形成法律、政府、社會監管與社會組織自律相結合的管理格局。二是提升社會組織服務能力。建立市、縣(區)兩級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和扶持發展專項資金,健全政府購買服務制度。三是提高社會組織影響力。加強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建立社會組織評估制度。
此外,惠州還將建立健全以項目為導向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政府部分公共服務、事務性事項采取公開招標、項目發包、項目申請、委托管理等方式,以契約為基礎履行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向社會購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