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發起,多家單位共同創建的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與資源研究院在山東省東營市正式成立。
中華環保聯合會名譽主席、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曾曉東,山東省原副省長張瑞鳳,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原副司令員李洪程,國務院資深參事王秉忱,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崔曰臣,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設計院總工程師侯立安院士,建設部原總經濟師、科技委常務副主任李秉仁,中小企業金融資本服務平臺主任王錫峰,東營市市長申長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長山紅紅等領導、專家學者以及企業代表約300余人出席了會議。全國政協常委、原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張黎上將,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分別發來賀信表示祝賀。
顧秀蓮對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與資源研究院成立表示祝賀,希望這個新生的民間研究機構能夠聯合更多的熱愛環保的力量,實行產、學、用投融資一體化,實現科研成就轉變為現實的生產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環境保護的改善。
曾曉東認為,環境治理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節能減排,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解決生態環境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重大問題。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資源研究院的成立,將把最適合我國國情的環保科技成果推向市場,將加快環??萍汲晒霓D化應用,將調動更多社會民間力量參與到環保科研當中,將成為環境科研領域的一支生力軍。
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資源研究院聯合了科技、產業、金融的優勢力量,對加強環境與資源領域的科學研究,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促進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將起到深遠影響,是實現“兩型”社會的有益探索,我國低碳環保產業如何走出困局,實現跨越式發展,支撐“兩型”社會建設,創建產、學、研、用與金融資本緊密融合的綜合平臺,需要政府、企業、科研、高校、社團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據悉,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與資源研究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國內外已有技術為基礎,通過技術集成與再創新,提高科技創新和產業化速度,最大限度提升企業產品價值效益;以技術和資本為紐帶,以示范基地建設為載體,聚集和創立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示范基地,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推動企業集群化發展。
會上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與資源研究院與牛莊鎮人民政府、中小企業金融資本服務平臺、山東省油區環境污染治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簽署了合作協議。環境與資源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環境與資源技術交流及成果推廣會、投融資合作洽談會同期進行。
顧秀蓮:研究院對科技興環保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環保聯合會名譽主席
今天,我們在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的山東召開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資源研究院成立大會。這個研究院是個民間集產學研用為一體的研究應用機構,目的是把環境與資源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進行集成、孵化,盡快轉化成生產力,這是一項重要的創新探索,是醞育了燦爛文明的山東大地革新探索的又一舉措。在此,對參與研究院創建的各單位表示由衷的敬意!
經過三十多年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環境保護壓力不斷加大,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建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方式已經迫在眉睫。2009年和2010年國家相繼批復實施《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兩個國家發展戰略。這兩個國家戰略的實施,對引領我國經濟社會轉型,走生態文明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具有探索示范的重要意義。以環境優化經濟發展,科技必須先行,更重要的是要把先進的科技成果盡快應用到生產生活當中,應該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與資源研究院聯合了多家資源與環境領域的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可以針對社會需求進行科研攻關,同時依托共建單位盡快將科研成果向生產力轉化,這是緊密結合科研與應用的有益探索,對加快科技成果應用,以科技興環保必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與研究院共建的單位各有優勢。中華環保聯合會匯集了一大批國內外高層次的專家,各行業領域的領導,是一個“大中華、大環境、大聯合”的高端平臺;中國石油大學是我國最早設立的高等學府之一,為國家培養了周永康、吳儀等領導和各行各業的專家骨干,有著優厚的專業研究人才團隊;東營市地處黃河三角洲黃藍兩大國家戰略核心區,人文薈萃,生態良好,具有后發優勢;勝利油田是我國最早的大油田之一,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工信部中小企業金融資本公共服務平臺可以提供資金支持;還有一批參與共建的新能源、環保企業,為將來研究成果及時轉化提供了條件。這個研究院可以說是研究、應用、資本、政府各方面資源的集成。希望研究院成立后,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主動探索,積極配合,率先在黃河三角洲開花結果,為配合黃藍兩大國家戰略的實施做出貢獻。
昨天,我參觀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規劃,感到即將在這里建設的國家級自然環境博物館勢必會提升該區域的環境質量。同時,研究院也將針對環境的重大突出問題開展產學研用,解決節能減排、污染治理等問題,保護生態環境。所以,東營的未來將更加美好,環境也將更加優良。這個研究院將通過產學研用投資融資一體化,來實施科研成果的轉化,使科研成果變成現實的生產力。這完全符合國家發展的方針政策。
地方政府給予大力支持,讓研究院這一創新探索的民間新生事物盡快成長壯大,為推進我國環保事業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探索新的經驗。
崔曰臣:促進節能減排與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長期以來,山東省委、省政府把環保工作擺在重要戰略位置,堅持環保優先的發展理念,采取有力措施,扎實推進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生態省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當前我省正處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的實施也對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次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與資源研究院成立暨環境與資源技術成果推介會,將貫徹落實我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各項重大決策部署,增強企業自主科技創新能力與產業化發展的引領作用,推動環境與資源領域的科技進步與成果轉化,促進節能減排與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
中華環保聯合會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民政部注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主管,由熱心環保事業的人士、企業、事業單位自愿結成的、非營利性的、全國性的社團組織。它匯集了一批多學科、高層次、高水平的專家和人才,他們長期關注環境與發展問題,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和較高的政策水平,為政府決策提供了很多針對性強、切實可行的建議,為社會公眾提供了很好的環境咨詢服務。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的大學,是石油、石化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被譽為“石油科技人才的搖籃”,現已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石油石化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學。 建校以來,為石油石化工業和國民經濟建設輸送了20多萬名各類畢業生, 以及一大批石油石化行業領軍人物和工程技術骨干。
我相信,中華環保聯合會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強強聯合組建的環境與資源研究院將逐步發展成為技術領域覆蓋較為齊全、區域分布較為合理、對行業發展有較強引領作用的綠色低碳合作平臺,使研究院成為中國環境資源領域協同創新基地、技術聚集與轉化基地、領軍人才培養基地、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示范基地。
申長友:研究院將成為東營的科技支撐力量
山東省東營市市長
今天,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與資源研究院正式成立,標志著東營市的發展又增加了一份科技支撐力量。在此,我謹代表中共東營市委、東營市人民政府,對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與資源研究院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出席儀式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和各屆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向環境保護部、中華環保聯合會給予東營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東營市地處黃河三角洲中心,是唯一實施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重合疊加的城市,而中國石油大學又是唯一橫跨“黃藍”兩區的國家重點高校,具有人才、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優勢。2009年11月和2011年1月,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先后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東營加快發展迎來了重大歷史機遇。
當前東營市正在按照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力實施國家戰略,全面推進開發建設,努力把東營建設成為一座經濟繁榮發達、城市秀美宜居、社會文明和諧、人民富裕幸福的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做好黃藍兩大戰略在東營的率先突破,可以起到示范帶動兩大戰略的整體良性發展。因此東營的新時期的發展,更加迫切需要專業的科技人才隊伍和科技創新平臺。中華環保聯合會在推進國家環境保護事業發展中做出了卓越貢獻,借助中華環保聯合會“大中華、大環境、大聯合”的組織優勢,成立環境與資源研究院,特別是研究院融合了產、學、研、用與金融資本為一體而建立的綜合平臺,這對加強環境與資源領域的科學研究,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促進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在東營設立研究院,更加體現了中華環保聯合會貫徹落實國務院批復《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和環境保護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簽署了《環境保護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精神。不僅有助于推動“黃藍”兩區建設,更有利于為東營市發展提供當今國內外高層次的智力和科技支撐。
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能源緊張的今天,加強環境與資源領域合作,是我們的共同愿望和需求,也是我們抓住“黃藍”兩大國家戰略的機遇和現實選擇。衷心希望中華環保聯合會充分發揮“大中華、大環境、大聯合”的組織優勢,全力支持推進研究院的建設和發展。
山紅紅:打造科研高端人才培養基地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長
中國石油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和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也是教育部和國家四大石油石化企業集團、教育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學校是石油石化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學科專業覆蓋石油石化工業的各個領域,石油學科總體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被譽為“石油科技人才的搖籃”?,F有東營、青島兩個校區,有專任教師15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
學校是新中國第一所石油高等學府,其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北京石油學院。學校辦學歷史比較曲折,三次更名,四次建校,其中尤以東營建校最為艱辛。1969年遷校山東以后,在中國石油天氣集團公司、教育部、山東省的正確領導下,在東營市和勝利油田的無私支持下,歷代師生勵精圖治、團結奮斗,使學校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自建校以來,學校始終以服務國家能源戰略、石油石化工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在山東辦學40多年來,學校積極融入山東省發展戰略,特別是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建設中,努力為地方和區域發展做貢獻,油田、地方、學校之間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在服務與貢獻的過程中,學校的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在新的歷史時期,學校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確立了“建設石油學科國際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奮斗目標,明確了“特色發展、開放發展、和諧發展”的基本策略,努力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高等教育強國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當前,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兩大國家戰略的實施,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東營市作為黃藍戰略的交匯區,更是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同時,這兩大國家戰略也為我校強化社會服務、拓展服務領域、轉變服務方式提供了有利契機并提出了新的要求。2009年,為了深化油地校合作,加強對東營市和勝利油田的服務,學校成立了科學技術研究院,現在又參與共建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與資源研究院,這是學校努力將東營校區打造成“以科學研究和高端人才培養為主的研發基地”的重要舉措,也是學校拓寬學科領域、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具體行動。
中華環保聯合會在推進國家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推動國家環保產業政策落實、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維護我國良好的環境保護國際形象中,做出了卓越貢獻,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環保事業發展的重要社會力量。這次,在環保部支持下,中華環保聯合會牽頭組織成立的環境與資源研究院,是由研究平臺、資本平臺和企業集群有機構成的一體化綠色低碳協同創新平臺,是共建單位創新科研體制、大力推進協同創新的產物。在我國節能、環保和可再生資源利用領域,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自身創新能力不足、主體創新作用不能充分發揮的背景下,研究院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技術集成和再創新為手段、以促推進技術產業化和產品應用為目標,凝聚各方力量,將國內外的資金、技術、人才等匯聚起來,實現資源的全面對接,對提高科技創新和產業化速度、最大限度提升創新價值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大中華、大環境、大聯合”共同理念感召下,以先進的體制機制為保障,研究院必將實現快速、穩鍵的發展,也必將對我國、我省特別是區域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和我校研究型大學建設發揮重要的助推作用。
中環環保聯合會環境與資源研究院在我校東營校區建設,體現了對我校的信任,也賦予了學校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校一定不辜負各方的希望,認真貫徹落實顧委員長的指示精神,按照中華環保聯會的要求,發揮學校的人才、智力、學科、成果等資源優勢,全力以赴做好研究院的共建工作,采取切實措施支持研究院的建設和發展。除了給予研究院與學校自建研究機構同等的政策之外,學校還將在以下三個方面強化對研究院建設的支持:
(1)學校將在東營校區為研究院提供所需的科研場所和場地,支持研究院在東營校區的科學研究、技術轉化等工作。
(2)充分發揮高校在引進高層次人才方面的優勢,多種形式支持研究院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工作。同時,吸收研究院高層次人才作為學校研究生指導教師,支持研究院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工作。
(3)學校為研究院科技創新提供智力、圖書信息、網絡資源等支持,鼓勵學校教師參與研究院建設。
李秉仁: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要從效益考慮
住建部原總經濟師、科技委常務副主任、城市化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當前,資源能源的短缺、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節約資源、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成為我們的基本國策,因為這涉及到我們國家的安全問題。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靠的是高能耗、高資源消耗。這讓我們成了世界上的制造業大國,很多產品居于世界第一位。比如,我們每年生產鋼七億噸,水泥產量達到90億噸。全世界的家電幾乎都是中國生產,空調80%是在中國生產的。我們的工業產品在世界上也是第一位的,包括原材料,以及最近就稀土跟美歐的談判??梢哉f,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付出了資源和環境的代價,這個代價可能幾十年、上百年都無法挽回,包括重金屬污染,應該說是相當的嚴重。舉個例子比較一下,中國消耗占世界能源的20%,美國也是20%,但我們的GDP占世界的9.5%左右,不到10%,美國的GDP占世界24%,這個比例相差非常懸殊,也說明中國的能源效率不及美國的一半。世界上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國家是日本,我們和日本的GDP基本持平,前兩年才超過他們一點,但是日本能源消耗比我們低很多,日本消耗的石油占世界5%左右,煤炭占世界的10%左右。
對于我們國家來說,三大耗能領域是工業、建筑、交通。其中,建筑耗能較多。我們國家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30%。既有建筑大概有400多億平方米,每年還在建設20億平方米左右。由于中國城市化的發展還在持續,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約一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每年增加1000多萬城市人口,從而帶來大量的新建建筑。而城鎮人均能源資源消耗要比農村高很多。并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舒適度的要求越來越高,能源消耗還將持續增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2050年中國低碳發展道路》報告認為在節約能源、低碳的前提下,到2050年我們每年要消耗標準煤56億噸,現在是32億噸。如果按照這個速度,中國的能源消耗還將持續增長,建筑能耗也將持續增長。
可見,我國面臨著節能減排的艱巨任務,十一五期間我們完成了既定的節能減排指標,但是十二五的頭一年沒有完成。這是因為十一五期間,從較高的能耗降下來相對好辦,但到十二五再繼續降,難度就大了。推進節能工作是我們必須做而且一定要做好的事,在建筑節能方面,我們已經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法制建設方面,我們有《節約能源法》、《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公共建筑節能條例》。住建部和財政部也在大力推進太陽能光電技術與建筑一體化的示范。國家在政策、資金上都給予很多支持。在綠色建筑標準方面,我們也建立了自己的標準。在新建建筑方面,建筑節能設計達到了百分之百。施工方面,節能執行達到了95%以上。難度最大的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我們也在積極地推進。還有一條,關于行為節能的問題。舉個例子,上海市對民用住宅的測算,每平方米住宅一年的能耗是55度電??墒菍崪y的結果是20到30度。這說明我們廣大的居民是注意節約資源、節約能源的。
今天,研究院的成立提出了要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我想是非常重要的,近年來,我們國家節能環保產業進步很大。特別是我們很多企業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發了很多節能產品。但要推進我們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還要在技術上有突破。任何一個產品能夠推廣,技術要先行,經濟要可行。比方說節能燈泡,裝修房子時為了節能換節能燈泡,花了八百多塊錢??墒枪澞軣襞輭勖⒉婚L,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壞了。如果這八百塊錢用來買電又能用多長時間呢?客觀上說,買了節能燈泡,節約電了,對國家有好處,但對于消費者來說并沒少花錢,還可能多花錢了。因此,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要從效益考慮。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建筑節能任重道遠,需要各方面的關心支持,是政府的重要任務,是企業的責任,也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
王秉忱:從我國水資源環境現狀看研究院成立的重要意義
國務院資深參事、城市化委員會副主任
目前,我國水資源環境形勢極其嚴峻。在參事室工作期間,雖然多次提出建議,但令我感到遺憾的是,由于我國自然條件和國情復雜及個人知識能力有限,始終沒能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形勢。我國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這個問題一直高度關注。江澤民總書記在1990到1999年期間曾有四次批示,早在1990年就提出我國水資源極其緊缺,是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我們要認真研究解決水的問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應該未雨綢繆。在后續的幾年里面又有三次重要批示,反復強調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求引起全黨重視,要盡快落實到議事日程。但直到今天,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很多城市需要建立應急水源地解決干旱缺水問題,但很多應急水源地已經不是應急的,而屬于常年開采,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并引起地裂縫和地面沉降。2003年我向溫家寶總理匯報這個問題的時候,家寶總理說,像滄州這樣大范圍區域性地下水位下降以及嚴重的地面沉降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我們國家660多個城市里面,有400多個城市缺水。濟南市的保泉工作做了多年,至今仍然爭論不休,濟西供水本來可以解決,但是有些人堅決反對。山東曾提出要恢復濟南泉城的特色,但泉域補給區已經被破壞了,要想恢復當年“家家有泉水、戶戶有垂楊”的面貌,談何容易。我們去山西省調研時發現,大同是最典型的缺水城市,每天缺水20多萬噸。他們的城市規劃做得非常漂亮,但等于是紙上談兵,沒有水根本就建設不了他們規劃的城市。大同市五套班子早已取得共識:以水興市。
我國水資源緊缺狀況總結起來有三種,第一種是水量性缺水,水資源本身就缺乏;第二種是水質性缺水,是由水質污染造成水量不足;第三種是管理性缺水,是由水資源管理體制不善造成的。其中水質性缺水所占比重很大,江南水鄉鬧水荒,就是這個緣故。最可怕的是地下水有機污染,出現了三致(致畸、致癌、致殘)污染物。另外,很多城市被垃圾包圍,由于垃圾填埋場選擇不當,垃圾濾液中的有害物質直接滲透到地下,對地下水造成污染。還有土壤污染問題,陜西潼關土法煉金造成土壤嚴重污染,產生了毒大米、毒蔬菜。我看到了調研報告和圖集,情況非常嚴重。
我們國家節能減排任務很重,家寶總理曾多次談到這件事情,非常擔心完不成這個任務,實際上也是如此,有些地方是通過拉閘限電完成的。經過國內外實踐證明,利用熱泵技術開發淺層地熱能是很好的節能減排途徑,2005年到2006年,我們六位參事連續跟蹤調研我國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問題,寫了三份國務院參事建議,兩次直接向國務院領導同志匯報,均受到重視。緊接著2007年初國土資源部和住建部等部門大力開展這項工作。國土資源部部長和主管副部長對此高度重視,在全國國土資源系統開展淺層地溫能資源調查評價和規劃工作,并把天津市作為典型示范區?,F在發展形勢很快,全國利用淺層地熱能供熱制冷的建筑面積已經超過1.4億平方米,在十二五規劃期末,全國利用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的建筑面積要達到3.5億平方米,形勢非常好。
東營已經取得了很多的重要科學技術成果,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和山東省黃河三角洲新能源技術開發研究院等也都有很好的技術基礎。在最近舉行的東營市牛莊鎮低碳生態城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專家評審會上,我充分肯定了牛莊鎮低碳生態城市建設對山東省和全國的示范意義。最后,衷心地希望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與資源研究院建立以后取得很大的發展,作出突出的貢獻。
張貴才:努力打造綠色低碳協同創新平臺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
首先我代表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與資源研究院對各位首長、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在百忙中來參加研究院的成立大會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代表研究院做工作報告。
一、研究院基本情況
1、研究院建設的背景與意義
“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中長期戰略任務,“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由之路。加強環境與資源領域的科學研究,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促進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是實現“兩型”社會的重要基礎。
然而,我國節能環保產業正面臨一系列困難,大部分企業步履維艱。
從企業層面看:我國低碳環保產業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技術相對落后、企業利潤低、融資困難,受國際競爭和市場雙重擠壓。
從技術層面看:我國低碳環保領域由政府和高校為主建設了眾多研究機構,取得了大量創新成果,但成果轉化率低。據統計,十一五期間僅節能領域就申請專利近6萬項,專利成果產業化率不足4%。
從資本層面看:國內大量閑置資金無投向,由于利潤率低,對低碳環保行業普遍存觀望態度。
從市場層面看:耗能和污染大戶往往是大型企業,由小企業去給大企業作節能環保工程,小馬拉大車,利潤空間嚴重縮水。
在這種局面下,我國低碳環保產業如何走出困局,實現跨越式發展,支撐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創建產、學、研、用與金融資本緊密融合的綜合平臺,是政府、企業、科研、高校、社團和社會各界的共同探索。
2、研究院籌建工作情況
2010年7月5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科學技術研究院與山東省黃河三角洲新能源科技開發研究院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在濱州市召開了“低碳經濟技術發展及示范區建設研討會”,會議對我國低碳環保產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全面分析,并對如何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行業綜合實力進行了深入研討。
2011年3月15日山東省黃河三角洲新能源科技開發研究院、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科學技術研究院邀請國內融資平臺、節能環保企業在濟南召開了“低碳環保產業和城市發展促進基金建立與運行研討會”,會議重點研討了金融資本與低碳環保產業的高效對接機制。
2011年4月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科學技術研究院、山東省黃河三角洲新能源科技開發研究院聯合向中華環保聯合會提交“關于籌建成立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與資源研究院的建議”。
2011年7月15日中華環保聯合會組織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省黃河三角洲新能源科技開發研究院在北京召開組建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與資源研究院籌建工作會議。會議原則同意組建研究院,并成立了工作小組。
2011年8月23日中華環保聯合會秘書長會議研究、并報宋健主席同意“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科學技術研究院、山東省黃河三角洲新能源科技開發研究院基礎上籌建成立中環環保聯合會環境與資源研究院”。
2011年10月25日中華環保聯合會組織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省黃河三角洲新能源科技開發研究、中財國發世紀投資擔保有限公司、中國信息產業電子十一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國源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上海中科國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山東省黃河三角洲新能源基金會、江蘇承煦照明電氣有限公司、山東國源城市亮化工程有限公司、東營明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單位在青島召開了研究院第一屆理事會會議,會議選舉產生研究院第一屆理事會,通過了研究院章程和建設規劃,任命了研究院領導班子,并對下步工作進行了部署。
2012年2月27日在北京召開研究院工作會議,部署研究院2012年工作,決定召開中環環保聯合會環境與資源研究院成立大會,并組建了大會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二、研究院職能定位、工作思路及目標
1、研究院職能定位
研究院在籌建過程中認識到,壯大企業規模、顯著提高創新價值是我國低碳環保產業走出困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礎。在目前產業現狀下,要實現企業規模壯大、創新價值顯著提高,必須走聯合之路、走協同創新之路。
研究院是在廣泛聯合研究機構、資本平臺和企業群,以技術和資本為紐帶,共同組建的綠色低碳協同創新平臺,實施政府指導下的企業化運作模式,秉持“大中華、大環境、大聯合”開放式發展理念,團結凝聚各方力量,不斷吸納國內外有志于環境資源事業的單位和個人壯大研究院,合力推進環境資源行業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
研究院的主要職能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國內外已有技術為基礎,通過技術集成與再創新,提高科技創新和產業化速度,最大限度提升創新價值;以技術和資本為紐帶,以示范基地建設為載體,聚集和創立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推動企業集群化發展。
2、研究院工作思路
研究院總的工作思路是的“夯實基礎、穩中求進”,具體要做到三個“突出”、二個“強化”。
(1)突出聯合 能否將國內外資金、技術、人才、企業群聯合起來,并實現有機結合、利益扭合、市場融合關乎研究院的成敗,是研究院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第一要務。
(2)突出協同創新 協同創新指圍繞創新目標,多主體、多因素共同協作、相互補充的創新行為。協同創新的目的是提高科技創新和產業化速度,最大限度提升創新價值。研究院的建立本身就是高校、科研院所、行業產業、地方政府深入融合構建的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是國際上協同創新的典型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如何實現參與者擁有共同目標、內在動力、實現多樣化協作,是研究院貫徹始終的工作。
(3)突出示范基地建設 示范基地是資金、技術、企業、人才聚集的載體,是低碳環保產業的聚集區,是協同創新的主戰場,是研究院推進技術產業化和產品應用的主陣地。研究院將充分發揮示范基地先行先試、探索經驗的優勢,增強示范基地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效應,以點帶面,推進技術創新,引領行業發展。
(4)強化制度建設 建院開始就必須建立運作職能、崗位職責、行為準則、工作程序、信息傳遞、資源利用等方面的決策機制、工作制度和監督機制,通過這些機制和制度的建立,確保研究院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運作。
(5)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研究院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一流的事業要靠一流的人才完成”的理念,遵循“以用為本、高端引領、整體開發”原則,采取多種體制并存的靈活用人機制,廣泛吸納國內外各類人才參與研究院建設。
3、研究院建設目標
用3年到5年的時間,將研究院發展成為技術領域覆蓋較為齊全、區域分布較為合理、對行業發展有較強引領作用的綠色低碳協同創新平臺,使研究院成為中國環境資源領域協同創新基地、技術聚集與轉化基地、領軍人才培養基地、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示范基地。具體目標是:
(1)探索建立適合中國低碳環保產業的研究院發展新模式在我國環境資源行業面臨巨大的國際競爭,資金缺乏,節能環保技術相對滯后的現實情況下,研究院只有走進困局,推進技術與企業、資本有機對接,才能引領企業走出困局,實現跨越式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探索建立一套適應研究院目標和任務的發展新模式。
(2)廣泛聯合、不斷壯大研究院綜合實力 依托研究院發展模式的創新,以先進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為保障,在政府指導下,以技術和資本為紐帶,廣泛吸納研究機構、金融資本平臺、企業聯合構建資本實力雄厚、產業規模較大、自主創新能力強的協同創新平臺。利用平臺強大的資源對接優勢,造就一批整體實力強的領軍企業,提升中國低碳環保產業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3)推進一批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示范工程建設 研究院充分發揮平臺的資金、技術、人才優勢,大力開展協同創新和集成創新,推動一批高水平、標準化的示范工程建設。通過示范工程建設拉動企業生產和產品應用,為協同創新注入內動力,促進企業集群化發展和行業標準化建設;通過示范工程建設樹立一批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形象,為培育環境友好的文化氛圍和塑造中國節能減排國際形象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研究院近期主要工作
1、協同創新平臺建設
工程中心是研究院協同創新平臺的基本單元。工程中心以一家或多家成員企業為基礎,充分利用國內外已有技術和人才,根據市場需求,開展工程化集成和再創新,拓寬技術應用領域、提升產品競爭力,為企業提供交鑰匙工程。
工程中心的建立采取成熟一個建設一個的原則,研究院一期逐步建設五個工程中心。
(1)溫室氣體減排工程中心 依托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等國內外研究機構的技術和人才優勢,聯合東營發電、水泥、裝備制造和油田等企業共同組建。主要開展二氧化碳捕集、資源化利用、封存技術研究和成套裝備制造,大力推進產業化示范。
(2)油區污染控制及生態修復工程中心 依托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東營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等國內外研究機構和企業共同建設,主要開展油區污染源控制及應急處理關鍵技術研究、石油污染土壤和水體系生態修復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工程建設等工作。
(3)生物質能源工程中心 利用國內外已有技術,發揮中國石油大學在油品研究方面的優勢,聯合國內相關企業共同組建。主要開展微藻柴油、地溝油生物柴油生產關鍵技術、裝備開發及示范工程建設;對國際先進的(如芬蘭)生物質熱電聯產技術和裝備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開發適合我國農村小城鎮建設的生物質供熱成套技術。
(4)地熱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工程中心 依托北京工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等國內外研究機構和企業共同建設,主要開展地源熱泵與建筑應用體系的系統技術集成、地熱和中低溫余熱發電示范工程建設等工作。
(5)風光熱系統集成工程中心 依托東南大學風力發電研究中心、上海法諾格風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國內儲能、太陽能光伏企業共同建設,主要開展聚光太陽能技術開發、風光互補發電系統關鍵設備制造和產業化等。
2、金融資本平臺建設
由中小企業金融資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管理委員會與研究院共同組建“環境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中心主要從事投融資、產權交易、技術創新及技術引進等業務的評估和咨詢。
中小企業金融資本公共服務平臺依托環境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設立“環境資源可持續發展促進基金”。一期啟動1億元投資資金和10億元信用授信擔保額度。重點支持黃藍兩區節能、環保和新能源領域科技發展、科技成果轉化、中小企業發展、重大示范工程項目建設等。
投資資金主要用于:以享有成果權益方式投資技術集成和再創新工程;以享有股權方式、依托研究院成員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促進研究院成果產業化;以享有固定資產所有權方式,推進研究院示范工程建設。
信用授信擔保額度主要用于:為研究院成員企業和研究院示范工程建設提供無抵押融資擔保。
3、示范基地建設
在東營市人民政府支持下,研究院一期規劃建設三個示范基地。
(1)牛莊低碳生態示范城鎮基地建設 示范區位于東營市牛莊鎮,示范區由四個社區和低碳生態工業產業園組成,一期規劃建設面積300萬平方米。該項目以節約資源、減少碳排放量、最大限度地維系生態環境發展為目標,綜合運用各類新技術,建立節能環保生態小城鎮樣板工程,實現整體能源管理。
(2)原油污染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建設 針對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的石油污染現狀,研究石油污染物的生態毒理作用機制,篩選出數種具有較高生物量的目標耐鹽植物和菌株,構建植物-微生物修復體系,建立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的石油污染修復示范區。
(3)節能環保產業示范園建設 充分發揮研究院平臺在技術、資金和人才等方面的聚集優勢,在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規劃建設環境資源高技術產業示范園,推動產業聚集和集群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