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全國普查自來水合格率僅50%”的消息,引發公眾擔憂。對此,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有關負責人回應,據2011年最新抽樣檢測,我國自來水廠出廠水質達標率為83%,我國城鎮供水總體安全,近年來水質不斷提高。
“達標率83%”,并不是對 “合格率50%”的否認。此前媒體的報道,是針對2009年全國自來水質量普查的情況,當年的普查結果一直沒公布,業內專家便向媒體曝出了合格率僅50%的數據。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主任邵益生也承認,2008年、2009年對全國4457個城鎮自來水廠進行普查,其中城市自來水廠出廠水質達標率為58.2%。
這里有幾個問題值得注意:一是,2008年、2009年的自來水普查結果很不理想,有關部門一直沒公布這個結果,意味著很多居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喝了不少劣質水;二是,新的抽樣檢測結果表明水質達標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達到83%,但依然有“17%的不合格率”,何以得出“我國城鎮供水總體安全”這一結論呢?三是,如果不是專家與媒體自行發布數據,那么相關部門打算什么時候將上述兩個檢測結果公之于眾?是否壓根就沒打算公布?
發布一個數據并不難,難的是所發布的數據經得住考驗。關于“全國普查自來水合格率僅50%”的報道出街當日,許多地方都迅速作出反應,如昆明相關部門宣稱該市出廠水及管網監測點水質合格率達99%;佛山水務局則宣稱今年該市水廠自檢合格率100%;上海市也表示,該市水質總體良好,符合國家標準,與住建部所說“供水總體安全,水質不斷提高”意思差不多。這么多城市合格,那么究竟哪些城市的哪些水廠屬于17%的行列?
對于樂觀的數據,專家們另有看法。住建部水質中心總工程師宋蘭合對《新世紀》雜志說,2009年以來城市自來水水質并無“太多改善”。新華社的報道引述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的話說,大多數城鎮輸水系統陳舊,由凈水廠流經管網到達水龍頭時,水質合格率會下降約10%。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也表示,目前我國的供水水質測定都是以水廠的出水水質為主,而入戶水龍頭的水質狀況卻無從知曉。就算出水廠的水質達標,供水系統中陳舊的管網也難以保障到戶水龍頭的出水水質。
種種疑問所傳信息顯而易見。那么對于自來水,我們該喝還是不喝?就算83%的出廠水質達標率可信,居民又如何曉得自己飲用的水是屬于83%,還是17%的范疇?17%不是一個小數目,按4457個城鎮自來水廠計,不合格數字很大。有關部門有必要公布不合格的水廠名單,一來可供各地居民參考,二來可促進水廠整改。
公共信息與百姓生活、健康密切相關。很多時候,拒絕公開的另一層意思也是拒絕監督,而“不明真相”的群眾因信息不公開難免會受到身體或財產的損失。我國將在今年7月開始實施新的生活飲用水標準,據說標準很嚴。如何保證這個很嚴的標準執行到位,我看不如從水質信息公開常態化開始,尤其對于不合格水廠的監督曝光,要表現得像重視他們提水價一樣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