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杰森火了,不僅這位美國小伙本人莫名其妙,其實很多人都感覺莫名其妙。送一包薯條給一個乞討的老婦人,不算什么大事。可這樣一件不足掛齒的小事,卻引起了超乎尋常的關注和贊譽——“有愛”“敬佩”“感動”“愛心關懷不分國界”的贊揚聲,總讓人覺得有些別扭。
送一包薯條的簡單,卻被解讀出“人性大愛”和“自由平等”之類的各種復雜——類似的事兒近幾年著實不少。曾記得網上流行一段視頻,視頻中一名售票員為一名女乘客穿鞋,她被網友稱為“北京最讓人感動的公交售票員”。其實,這原本不過是一個熱心人對于陌生弱勢者的一種非常樸素和天然的關懷。送薯條的美國小伙,大抵如是。就跟偶遇迷路的孩童,我們該做的是抱起這個孩子幫其尋找父母,而不是視而不見匆匆走過,本不至于要上升到“感動社會”的高度。人與人之間這種舉手之勞的相互關愛,真的沒必要被拔高到“道德和正義”的高度。動不動就“感動社會”,動不動就冠之以“最美××”的道德美名,其間所隱喻的道德吊詭令人警惕。
現(xiàn)如今,做人的基本品行和作為公民的基本責任,屢屢被無限“提拔”到道德的高度。“過度道德闡釋”的泛濫成災只能說明——我們的道德標準和道德底線在逐漸退化和降低,同時也反過來證明,社會性的道德饑渴和焦慮是何等強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