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文化改革發展重要階段召開的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站在歷史的新高度,從戰略全局出發,全面總結了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成就和經驗,深刻分析了文化建設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闡述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提出了新形勢下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重要方針、目標任務、政策舉措,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各級財政部門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扎實工作,健全和完善促進文化改革發展的財政政策保障機制,確保全會提出的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施落到實處。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加大財政文化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財政文化投入穩定增長機制
各級財政部門在安排年度預算時,要認真按照中央要求,積極采取措施,努力調整支出結構,切實增加財政文化投入。各級財政年初預算安排公共財政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不含基本建設支出)的增長幅度應高于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對預算執行中超收部分的安排,也要按照上述原則增加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預算,保證全年預算執行結果實現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的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
按照政府性基金管理規定,繼續做好文化事業建設費和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的征收、上繳、預算分配和使用管理等工作,完善相關管理辦法。有條件的地方應研究采取相關措施,逐步增加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業的支出。
二、優化財政文化支出結構,加強重點文化領域經費保障
新增財政文化投入應重點向農村傾斜、向經濟欠發達地區傾斜、向民族地區傾斜、向困難群體傾斜、向改革發展的薄弱環節傾斜,加強重點領域經費保障。
(一)支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把主要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公益性文化活動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建立完善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的長效機制。要促進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以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為重點,支持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擴大覆蓋、消除盲點、提高標準、完善服務。中央、省、市級財政要設立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對村級公共文化設施設備更新維護和開展農村文體活動按照一定標準予以補助,并對成績突出的地方予以獎勵。繼續支持推進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支持改善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條件,豐富市民業余文化生活,引導企業、社區積極開展面向農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動。要進一步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
(二)支持優秀傳統文化保護。文化遺產保護涉及國家和民族全局性利益,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加大投入責任,大幅增加文化遺產保護資金投入,地方財政也要相應增加投入,支持文化遺產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移動文化保護、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大力推進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等。要重視加強文物安全工作,消除文物安全隱患。支持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進文化歷史資源數字化。
(三)支持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和對外文化傳播。設立“國家文化發展基金”,擴大有關文化基金和專項資金規模,鼓勵和引導優秀文化作品創作和人才培養,支持收藏和推介優秀文化作品。地方財政也要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加大對優秀劇節目創作和重點文學藝術作品創作的投入,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要支持提高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推動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支持重點媒體加強國際傳播能力,促進中華文化“走出去”。
(四)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增加扶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支持文化體制改革重點企業發展,落實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跨地域、跨行業經營和重組,推動文化產業技術改造和升級,努力發展新媒體和新的文化業態,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干文化企業,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
三、創新財政投入和管理方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遵循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堅持科學化、精細化管理,不斷創新財政文化資金管理和投入方式,努力探索財政支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新途徑、新辦法,進一步增強財政文化投入的有效性、激勵性和引導性,努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一)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投入方式。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通過采取政府采購、項目補貼、定向資助等政策措施,鼓勵包括民營文化企業在內的社會各類文化機構參與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文化事業,逐步拓寬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渠道,促進文化公共服務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
(二)創新財政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方式。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通過項目補貼、貸款貼息、保費補貼以及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等,引導和帶動金融資本和其他社會資本投入文化產業,搭建文化產業發展投融資平臺。鼓勵擴大文化消費,有條件的地方要為困難群眾和農民工文化消費提供適當補貼。
(三)創新財政投入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財政投入激勵約束和績效管理機制,把向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作為財政投入的重要依據。加強財政資金管理和制度建設,完善支出定額標準體系,規范專項資金申報、審核和撥付管理,提高財政資金分配使用的規范性和安全性。財政設立的各項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應當隨著文化改革發展形勢和績效評價情況不斷進行調整和完善。
四、落實完善各項扶持政策,加快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要求,科學界定文化單位性質和功能,分層次、分類別實施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在重點領域取得新進展。
(一)穩步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支持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深化勞動人事、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探索實行績效評估考核結果與財政投入掛鉤辦法,促進其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支持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等重要新聞媒體完善管理和運行機制,不斷增強其發展的內在動力與活力。推動一般時政類報刊社和重點文藝院團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鼓勵其在面向群眾、面向市場過程中發展壯大。落實鼓勵社會捐贈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公益性文化事業。
(二)支持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繼續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在資產和土地使用、處置、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人員分流安置、財政稅收等方面給予有力保障,并按照中央規定將扶持政策執行期再延長五年。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推動已轉制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產權制度,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
(三)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對文化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強政策銜接,鼓勵和引導文化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促進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源有機對接。落實鼓勵文化產業研發和高新技術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推進文化和科技相互融合,培育新的文化業態。實施鼓勵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出口退稅和營業稅政策,引導文化企業開拓國際文化市場。
五、建立健全新型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不斷壯大文化建設整體實力
在進一步鞏固和完善非經營性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的同時,建立健全經營性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切實加強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國有資產管理,促進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一)建立完善經營性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按照政府社會經濟管理職能與國有資產管理職能相分離的原則,結合經營性國有文化資產的特殊性,完善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相結合的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逐步建立完善以資產關系為紐帶的經營性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系。
(二)切實加強國有文化資產監管。進一步規范行政事業性國有文化資產配置、使用、處置及出租、出借行為,細化和完善有關審核流程,明確審核原則與審核依據,不斷提升監管的信息化水平。加強國有文化企業轉制過程中的資產監管,做好轉制單位清產核資結果審核、資產評估備案、產權登記等資產管理基礎性工作。開展國有文化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等工作,落實負責人經營管理責任。加強兼并重組、重大投資等重大事項管理,提高資產運營效率,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三)推動國有文化資產優化配置和結構調整。加快推動文化領域結構調整,盤活存量,優化增量,合理配置文化資源,積極鼓勵和引導國有文化企業組建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企業集團。加快國有文化企業合并、重組、股改和上市步伐,努力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的發展格局。
(四)逐步將國有文化企業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加強文化企業國有資本收益管理,逐步將國有文化企業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支持國有文化企業做大做強,促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六、加強組織領導,確保財政支持文化改革發展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各級財政部門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的極端重要性,把支持文化改革發展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統籌協調,加強督促檢查,扎實做好財政支持文化改革發展各項工作。要加強與黨委宣傳部門和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結合本地實際,緊緊圍繞地方文化建設、改革和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調研,進一步摸清情況、總結經驗、分析形勢、查找問題、理清思路,科學合理制定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創新等各項財稅政策,出臺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措施。要密切跟蹤分析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完善財政政策措施,推動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
財政部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