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怎樣荒誕的一個場景,四家媒體輪番追問深圳公車的數量,當事官員卻真的可以左躲右閃,身形靈活,表情木然。
4月24日,深圳市政府組織綠色出行主題新聞發布會。本來不算發布會主題的公車數量,卻因為官員的幾次躲閃,搶鏡成功。現在來看媒體報道中描述的追問場景,畫面感依然極強:先是政府拋出話題,綠色出行公務車要做表率,按尾號每周停駛一天。記者順桿爬地多問一句,那公車數量究竟有多少呢?
一問,我躲;再問,我再躲。引來四家媒體記者的輪番追問,其間官員對問題的扭捏與躲閃,應該說成了主因。四次發問與四次避而不談,拋開毫無有效信息的前三次“A推給B,B轉給C”,在躲無可躲之后,深圳市交委副主任于寶明先生的一段話,竟也極盡波折之能事:需要先定義什么是公車,需要確定統一的統計口徑,到底是多復雜的一個事兒?公布個公車數字,真的很難嗎?(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三公消費,公車改革,據說都在穩步推進,但再“穩步”的改革,連一個最簡單、最初級的數字都統計不出來,或者統計出來卻不愿意公開,實在說不過去,也太不應該!一切痛心疾首的承諾,在拒不公開的瞬間被完爆,露出拖延時間的那點小九九,讓人有置身劇場的觀影效果——— 連個數字都沒有,人們真的可以信賴那據說“動真格”的改革誠意嗎?
2011年4月,北京市財政局公布全市公車數量:截至去年底,北京市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實有數為62026輛,其中,市級公務車20288輛。就這么兩個數字,其實還遠未到達公眾可以據此監督的程度,竟已然榮膺“全國首次”。怎能不讓人感到辛酸——— 納稅人酸,相應的,公務員可能會是美吧。大到整個中國,小到一個城市,公務車的數量竟可以就這樣長期秘而不宣,這背后得是“多好的人民”?
也是在2011年,有內地報道顯示,與深圳僅一河之隔的香港,一座擁有700萬人口的城市,政府用車僅有6343輛,其中還包括垃圾車、警車、救護車等,竟能滿足17萬公務人員的出行需求。而就在河對岸,深圳連怎么確定一個統一的統計口徑都含糊其辭。真不忍細說,因為“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那副“就不告訴你,就不告訴你”的尊容,令人憤怒。(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昨日南都報道還原出的這一場景,在互聯網上引來圍觀,眾多網友爭相競猜,究竟有多少輛呢?十幾萬,二十幾萬,各有各的道理。而據知情人士透露,深圳的公務車大約在三萬輛左右。這或許也是不公開的副作用之一,因為信息的不公開,為揣測提供了無限的空間,在模糊中深化人們對腐敗的印象。深圳乃至全國,各級政府真的寧愿背負如此模棱的惡名,而咬緊牙關不松口?何苦來哉?
坦承地公開數字,或者說盡快確定標準,統計出數字,并第一時間公開,不僅是為了爭取主動,而且是所有公車改革(包括三公消費)步驟最初始的大前提。給出數字,進而細化預算與決算的把關,進而提供所有的公車信息,讓公眾有監督的可能與渠道……而在說出公車數字之前,所有的設想都毫無操作可能。
因緣際會,深圳公車數量被作為標本單獨揪了出來,那就不妨以其為突破口:公車數字一天不公布,公眾的圍觀就一日不退場。讓我們就這么一遍遍、念念不忘、不停不歇地問下去:深圳公車,到底有多少輛?全國公車,又到底有多少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