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保障對象或將向上擴容
時間:2009-10-30 10:35:06
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盡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一再否認了“二次房改”傳聞,但在未來的住房政策取向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二次房改”的建言者卻有些不謀而合。
“二次房改”的建議者認為,目前保障性住房制度基本滿足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商品房制度滿足了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但對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供給卻是空白。因此,建議者提出“三三制”,針對三個收入階層實行三種住房供應制度。
而住建部副部長齊驥近日在江蘇省常州市考察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建設時表示,要堅持住房改革的市場化方向,落實政府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的責任,不斷完善市場機制與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政策體系。同時,齊驥強調,要積極探索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等住房建設方式,加快解決新就業人員和進城務工人員等“夾心層”群眾的住房困難問題。
這顯然與建言者的思路并無二致。“住房政策的下一步調整,不是要從市場化退回到舊有的住房分配體系,而是進一步完善多層次、有區別的住房供應體系。”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表示,未來政策的基調不會發生大的改變,在堅持住房改革市場化方向的前提下,進一步平衡政府保障和市場機制的關系,努力實現“住有所居”的目標。
住房保障升級
“長遠看來,住房保障的范圍肯定會進一步擴大。”一位接近住建部保障司的人士告訴記者,如何厘定住房保障的范圍一直都是政策研討的重點。
自“24號”文出臺后,住房保障成為各項住房政策的核心。按照國務院提出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意見,2008年底要做到城市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應保盡保,2009年將住房保障范圍擴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
但在著力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的同時,中等收入家庭、新就業人員以及外來進城務工人員的住房困難問題也日漸凸現出來。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曾多次建議,將中等收入群體納入政策性住房的范疇,以減輕高房價給“夾心層”帶來的壓力。
最近種種跡象表明,中等收入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已逐漸進入政策視野。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近日透露,在住房工作的“十二五”規劃中,住房保障體系重心將會上移。
事實上,這也是住房政策在某種程度上的回歸。在1998年啟動房改的“23號”文中,曾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多層次城鎮住房供應體系”。當時規定的經濟適用房的供應對象是中低收入群體,試圖滿足60%~70%的住房需求。
完善供應體系
與住房保障體系重心上移相對應,未來住房市場的供應體系也將出現調整,新近興起的公共租賃住房將成為重要的一環。
齊驥在常州調研公共租賃房建設時就表示,新就業人員和城市外來人口的住房困難是當前住房保障工作的重點之一,今年以來各地紛紛開始探索公共租賃住房建設,政策框架逐漸清晰。
陳淮也透露,“十二五”住房規劃中應加大發展公共租賃房等租賃房產品。
事實上,今年以來,多個地方都曾積極探索公共租賃住房的建設。廈門、常州、北京等地的《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均進入實施階段,較為詳細地規定了公共租賃住房的建設資金、供應對象、分配方式等內容。
一位接近住建部的專家透露,公共租賃住房已進入決策層視野,將有可能寫入未來的住房保障工作規劃,為全國的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出臺指導性意見。
而在最近出臺的利用公積金閑置資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實施意見中,也明確包括了“特大城市政府投資的公共租賃住房建設”。
這意味著未來中國住房市場上供應體系將由目前的“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限價房、商品房”四級模式向更為完善的“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公共租賃房、限價房、商品房”五級“無縫對接”的模式轉變。
此外,陳淮還建議,與住房保障體系的上移相對應,將政策性住房供應轉向有一定購買能力,但與現實購房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的人群身上,并針對這些人群在土地、金融、稅收等方面提供政策上的綜合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