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錢”如何用,短時間內恐怕很難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但無論如何,社保基金的運作都應該本著穩健、穩健、再穩健的態度,社保基金虧不起,畢竟這是我們的養命錢。
3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社保基金受廣東省政府委托,投資運營廣東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結存資金1000億元,將更多配置固定收益產品實現 保值增值。廣東千億養老金委托社保基金投資運營,成為全國首例“入市”的地方養老保險基金。資金將分批到位,委托投資期限暫定兩年。
不過,即便如此,對于解決當前養老金運營收益過低的問題已算是不小的進步,收益率超過當下自然不成問題,更有專家匡算,如果比照社保資金此前的運營業績,養老金運營收益或能實現200%的增長。
養老金也稱退休金、退休費,作為國內大多公民退休后最主要的養老保障,自2005年起,國家已連續多次提高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的總體待遇水平翻了一番,截至2010年,企業退休人員平均月養老金超過1200元。
此次國家的高調宣布社保基金的運營,也使得沉寂已久的社保話題再次變的“熱鬧”起來,一時間,關于“養老錢”的爭論再次牽動億萬百姓,最主要的是,“養老錢”能不能真的養老,能不能真正實現保值、增值。
現實尷尬
目前國內管理養老金等社保基金的組織,一般都是社保局下屬機構,集保費征收、基金管理、投資運作等多種職能于一身,以政企合一的方式運營基金。 這種缺乏監督、信息不透明的運營方式,難免暗箱操作、效率低下。更重要的是,對企業年金、養老金的受托人,老百姓除了社保局,別無選擇。可以說,社保局一 手壟斷了養老金的管理和運營。在這種情況下,即便養老金實現了市場化運營,也有可能難以真正確保這些錢的安全。
在香港,積金局只是一個監管單位,養老金的管理和運行均由受托公司操作。從香港的經驗來看,養老金市場化運營,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首先需要一個規范的金融市場、一個公平公正的監管機構和一個透明的法治環境,而這恰恰是內地市場需要重點加強的。
從技術層面上,我國城鎮五項社會保險基金進入資本市場投資運營并無問題,近幾年來,相關部門也一直在不斷研究和嘗試投資渠道。但社會保險基金進 入資本市場的重要條件之一是,統籌層次提高,否則社保基金的投資方式就無法改革。就現實而言,我國現有2000多個社保統籌單位,也就是有2000多個資 金池,很難集中管理運營。社會保險基金要投資資本市場,就必須有全新的制度設計,且必須要考慮道德風險。這是制度性改革,應分清近期和遠期目標,并區分輕 重緩急,逐步解決。過渡期內,也需要制定一些特別辦法。
一方面,就提高養老保險統籌層次而言,主要障礙在于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中,社會統籌賬戶與外部社會經濟環境的矛盾。另一方面,就投 資主體而言,至少應是省一級的投資主體,如果再低,就會過于碎片化。因為即使是同一省份,具體區域的情況也不一樣。為此業內人士呼吁養老保險要盡快實現全 國統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截至2006年底,全國已有13個省區市實現了養老保險省級統籌;遼寧、安徽等7個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市級統籌為 主;其他省份仍以縣級統籌為主。
多年來,“縣級統籌”給流動人口帶來的種種不便日益明顯——只要不能在一個地區工作、繳費15年以上,將來到了退休年齡就不能享受退休金待遇, 參保者就要被清戶處理。但是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將社保賬戶限死在一個地區,與勞動者的流動性特點形成了巨大矛盾,而清戶更是讓人無所適從。據全國政協委 員倪豪梅透露,在廣東一些地區,農民工退保時,只能退出個人賬戶中個人繳納部分,企業繳納部分被沉淀在當地社會統籌賬戶中。退保使農民工只參保,不受惠, 不僅直接損害了農民工享受社會保障的對等權益,而且影響了用人單位的參保積極性。倪豪梅委員對此概括為“只保不養,企業盡了責任,地方政府得了實惠,農民 工丟了權益。”
社保形不成“全國糧票”,原因在于當前還屬多數的以縣級為單位的統籌,不僅財政范圍過小,而且統籌地域又畫地為牢,互不相通。表面上看,這是因 為“分灶吃飯”形成的財政單位過小,歸集能力太弱,管理手段跟不上。但是根子還在于民生意識還有差距,對此重視程度尚嫌不夠。中國參保人數逐年擴大,這是 政府“民生大餐”的重要部分。但是社保福利如果只是“地方糧票”,只限在當地享用,其含金量肯定大打折扣。因此,建立全國社會養老保險一卡通制度,讓流動 人口的保費一旦繳納,就隨人流動、終身擁有、全國通用,應該像重視社保本身價值那樣,當作一項必達目標來追求。
無奈之舉
為應付未來老齡化支付壓力,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在制度設計之初即在現收現付的統籌基金之上,增設個人繳費、長期儲蓄的“個人賬戶”。
截至2010年底,已有吉林、黑龍江、天津、山西、上海等13個省市開展了做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賬戶累計金額達到2039億 元。由于絕大部分地方的個人賬戶已被當地政府挪用于發放當期養老金,個人賬戶長期空賬,所謂投資運營無從談起。但自本世紀初,為償還歷史欠賬,應對未來老 齡壓力,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工作逐步推開。
這些試點省份,主要采取了兩套“做實”方案:以遼寧為代表的“補缺口”模式。做實之日起,個人賬戶與統籌基金分開管理。個人賬戶強調賬人對應,并與基金總數嚴格對應;由于統籌基金不得占用個人賬戶資金,由此出現的當期發放缺口,由財政資金填補。
這一模式被學界看做是真正意義上的做實。然而,由于在遼寧,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的聯系被切斷,現收現付體系被徹底打破,統籌賬戶的支付壓力比預想的要沉重許多。
根據《2011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披露的數據,若無財政補貼,僅考慮征繳收入,2010年遼寧的基本養老保險資金缺口在146.5億元。由于 老齡化趨勢,以及每年養老金支付基數的增加,失去個人賬戶資金支援的統籌基金部分缺口越來越大。中央的補貼為定額補貼,壓力均集中于地方財政;而與此同 時,已經做實的個人賬戶資金無處投資。社科院學者鄭秉文形容遼寧乃是“頭枕面包餓肚皮”。不得已之下,遼寧又開始“借支”個人賬戶資金,以填補統籌基金缺 口。
當初,也正是考慮到“補缺口”模式給當期財政帶來的巨大壓力,在此后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中,決策者才選擇了“補賬戶”的模式,并降低了做實起步比例。
在“補賬戶”的模式下,個人賬戶資金仍先填補當期統籌賬戶的發放缺口,而后再用政府財政資金補賬戶。
不過,財政的資金并沒有一一對應到每個人的賬目上。在采用該模式的試點省份中,有九個省份享有中央財政提供的補貼。該補貼由各省委托全國社保基 金理事會進行投資運營,而未真正填補進地方的個人賬戶;與此同時,地方政府也需要按比例為個人賬戶提供大量補貼。這部分資金也是作為一整塊資金,由省級財 政管理。因而,地方的個人賬戶中仍為虛賬,僅有補貼資金與之遙相對應。
在一些地區,財政面對的壓力并未減小。如在上海市,2010年基金收入為707.93億元,支出高達811.47億元。即便將個人賬戶征繳資金 全部墊付給統籌基金,當年仍有103.54億元的缺口。地方財政為了“補缺口”,即拿出107.43億元。而對于個人賬戶部分,則無力再行補貼。作為做實 個人賬戶試點省份之一,上海市依靠財政“補”出的個人賬戶比例遠未達到預計的3%。
若不計算財政補貼,根據《2011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在2010年,全國有14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基本養老保險收不抵支,缺口總計 679億元。其中,湖南、上海、湖北、吉林、天津、黑龍江、新疆均為通過“補賬戶”來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省份。財政既要補當期支出缺口,又要補賬戶,苦不 堪言。
“入市”之爭
今年的“兩會”上,養老金入市再次成為熱門話題。先是會上養老金雙軌制遭到質疑,養老金入市與否再引爭議;“兩會”閉幕后的3月20日,養老金入市問題塵埃落定,廣東千億養老金確定入市。
去年12月15日,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一個公開場合表示,我國目前大約有2萬億余額地方養老保險金和2.1萬億住房公積金余額,如果將這些資金進行統一管理,學習全國社保基金投資股市獲取收益,無論是對個人、政府還是資本市場均大有好處。
中國社科院前不久發布的《2011年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也指出,國家可能成立投資管理公司來管理運營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報告建議,國務院有關 部門對地方管理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中央財政集中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管理體制進行統一研究,統一決策。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國際金融論壇 常務副理事長戴相龍指出,地方養老金進入資本市場投資的著眼點是長期回報,將有利于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但不是所謂的政府救市、托市。
直到今年1月2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在20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養老金暫無入市計劃。養老金投資運營的舉措一定要經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審核同意。
據了解,到2011年年底,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余總額2.87萬億元,其中養老保險累計結余1.92萬億元。
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養老金仍面臨著基金統籌層次太低,個人賬戶欠賬太多等現實問題,沒有能力入市;現有相關制度和法規限制不能入市,而且修改 制度和法規絕不是短期內能夠完成的,而且養老金只能賺不能賠的剛性決定了也沒有決策者敢于冒此風險、敢負此巨大責任修改現行制度法規。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國家的企業職工養老金目前結余1.9萬億,去年養老金收入大約為1.3萬億,支出約為1.2萬億,略有結余。
對于養老金入市,網民更多地表現出擔憂。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秘書長蔡義鴻在微博上提問,“養老金入股市,是福還是禍?”
對于養老金入市問題,質疑焦點主要集中在養老金入市要虧錢怎么辦。
我國基本養老保險金需要尋找新的投資渠道,已成業界共識。但怎樣拓寬投資渠道等問題爭議頗多。一個常識是,基本養老保險是事關社會和諧穩定的戰略資源,不容錯配。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運營社保基金投資的11年中仍有三年未能跑贏當年CPI,而且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其高收益的取得和其“國家隊”身份密切相 關。最令人關注的是,國內資本市場發展尚不健全、不規范,并沒有成為經濟的晴雨表,反而經常和整個經濟形勢脫節,某種程度上成了投機的場所。
社保理事會是國務院直屬正部級事業單位,負責管理運營逾8000億元社保基金。根據目前社保理事會的投資規定,其從2003年6月開始投資股票,目前股票投資上限為40%,一般情況下占30%左右,其資金運營情況通常一年披露一次年報。
目前,社保理事會尚未披露廣東省受托養老金在股市、固定收益產品上各自的投資比例。
據新華社3月20日報道稱,戴相龍表示,可分步推進地方養老金投資運營,地方養老金投資股票應該是“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其投資配比應低于社會保障基金40%的入市比例,高于商業養老保險的25%。
對于地方養老金入市的收益率評估,社保理事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委托人可獲得不低于同期銀行定期存款利息的收益。”
根據社保理事會3月20日發布的信息,廣東省千億養老金委托給社保理事會投資期限暫定為兩年,目前銀行兩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為4.4%。這也意味著,社保理事會對該部分委托資金的承諾年收益率為不低于4.4%。
顯然,上述收益率顯著高于此前10年地方養老金的投資收益率,低于去年中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 5.4%的漲幅,遠超年初4%目標,今年前兩個月國內CPI已有所回落。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2年CPI控制在4%左 右。4.4%的年收益率高于今年CPI漲幅預期。而另一組數據是,截至2010年12月底,地方管理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存1.5萬億元,這些錢90%存 入銀行,10年來,年均投資收益率不到2%,低于年均通貨膨脹率。
另一個可比的數據是,社保理事會從2006年開始受托管理中央財政補助9個省市區政府做實個人賬戶資金(注:中國地方養老金的一個組成部分,中 國養老金由統籌賬戶資金和個人賬戶資金組成)。信息顯示,截至2011年底,共受托管理個人賬戶基金本金543.62億元,獲得記賬收益及風險準備金 114.31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為10.27%,超同期通貨膨脹率近8個百分點,比承諾收益率高出6.8個百分點。故有分析認為:廣東養老金入市并不意 味著全國地方養老金即將“入市”,但不排除成為全國其他地方養老金以后效仿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