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伊始,西安市在環城路內開始限行機動車,無環保檢驗合格標志和持黃色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的機動車7時至22時禁止駛入,三個月時間過去了,據估計,每天可限制0.8萬輛車次黃標車、無標車進入環城路內區域,全年可減少主城區域內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約1788噸。
汽車尾氣排放是PM2.5的主要產生來源之一,作為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其與存留在空氣中更大直徑的其他顆粒物相比,由于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西安實行的機動車限行政策組成了全省環境治理工作中的重要舉措之一,不惟如此,一場圍剿PM2.5的行動已經在陜西全方位啟動。
科學監測確立行動時間表
當中國還處于城市化與工業化快速前行之路的關口,環境污染問題已經為發展提出了日益嚴重的挑戰。據中科院地球研究所的最近研究表明:西安市以及關中地區大氣污染是全國最為嚴重的三大地區之一,據2009年對西安、北京、廣州和上海四個大城市同步PM2.5觀測顯示,西安秋冬季大氣細粒子濃度均居于首位,尤其是冬季,西安大氣細粒子濃度是北京、上海的兩倍,廣州的2.5倍。春夏季西安PM2.5濃度均小于北京,位居第二。
自2003年起,位于西安市高新區的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就在其辦公樓上設了1個大氣顆粒物自動監測站,開始對該區域的PM2.5等顆粒物、臭氧等進行了連續監測及相關研究,一直堅持至今,獲得了長達十年的相關數據。2011年下半年開始,在省上的支持下,西安又增設了高壓開關廠、興慶小區、紡織城等六個PM2.5空氣自動監測站。
科學的檢測數據是圍剿PM2.5的基本保證,加上此前,主要用于檢測PM10,我省在各市縣共布設城市環境空氣質量87個常規監測點位,“讓人民呼吸清潔的空氣”的環境改善運動已經深入三秦大地。
在2016年全國實行環境監測新標準之前,將通過“三步走”的方式實現對不同層次PM2.5的監測數據的公布,我省在此基礎上也安排了PM2.5監測發布的時間:
今年下半年開始,西安市發布PM2.524小時平均值、各監測點位實時監測值。
2013年起,西安市、寶雞市、咸陽市、銅川市、渭南市、延安市和楊凌示范區發布PM2.524小時平均值、各監測點位實時監測值。
2015年起,設區城市、楊凌示范區、西咸新區發布PM2.524小時平均值、各監測點位實時監測值,所有縣城發布PM2.524小時平均值。
在此基礎上PM2.5等顆粒物的治理目標也做了相應規劃:
到2015年,PM2.5年均值降至0.060毫克/立方米;關中和陜北地區城市(含縣城)PM10年均值降至0.090毫克/立方米。
到2020年,PM2.5年均濃度值降至0.050毫克/立方米;關中和陜北地區城市(含縣城)PM10年均值降至0.080毫克/立方米,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到2030年,設區城市、楊凌示范區、西咸新區和所有縣城空氣質量達到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要求,PM2.5年平均值降至0.035毫克/每立方米,環境空氣質量優良。
交通出行方式向低碳轉型
西安精鍵是一家主營自行車的公共租賃業務的公司,目前該公司擁有800輛自行車,租車點30個,主要集中在西安市經開區。不久前,他們與通訊運營商合作推出了手機一卡通業務,今后西安市民可以通過“刷手機租單車”的方式實行更為靈活多樣的出行。精鍵公司所提供的服務正是政府部門應對PM2.5的一項具體舉措。
生活在現代城市中的人們,已經為日漸擁堵的交通環境失去耐心,據研究發現,汽車在擁堵、“怠速”與低速狀態下行駛時,PM2.5等污染排放物排放就會增加,濃度也會相應提升,這也是不少城市實行“限行”、“限牌”措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公交優先”已被確定為陜西特別是關中城市群的交通戰略。通過增加公交專用線路、設立快速公交線,加大地面公交運力,發展立體交通,加快地下交通設施建設。到2015年,西安市地鐵運營里程達到100公里以上,中心城區公交出行達到50%。推行錯時上下班,緩解城區擁堵,一個以“以免費自行車服務網絡”為代表的慢行交通體系的建設將極大降低PM2.5的排放。客運“零乘換”、貨運“無縫銜接”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將進一步完善地鐵、輕軌、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的銜接功能。
后年起,西安市三環路范圍以內禁止黃標車上路行駛;省內其他城市要相應劃定黃標車和摩托車禁行路線、禁入區域。到2015年,全省機動車環保檢測標志發放率達到85%。一系列與車、與路、與能源的治污組合拳正在頻頻發力。
今年2月17日,由西安比亞迪所生產的電動汽車在寶雞出租車行業正式投入運營,這是我省率先在城市公交車、出租車等營運車輛普及推廣新能源、清潔燃料為動力的低碳交通工具的新成就。另外,隨著加油加氣站污染治理工作的進一步推進,PM2.5排放的“咽喉”將被緊緊扼住。
優化經濟結構節能減排
我省經濟結構呈現出能源化工當家、工業強省的格局。這種特點不可避免造成了污染物排放的可能。
據中科院的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就西安市PM10來源而言,燃煤就占到了其中的17.8%。為此,我省將實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制度。從2015年起,全省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1.275億噸以內。擴大城市禁煤區、限煤區范圍,到2015年,西安市和西咸新區建成區除集中供暖設施以外區域全面禁煤,其他設區城市和楊凌示范區禁煤區、限煤區面積應達到建成區面積的80%以上,從總量上限制PM2.5排放增加的可能因素。
PM2.5 主要來自燃燒過程,清潔能源的使用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太陽能、風能、核能、生物質能、地熱、煤層氣等使用比例將逐步提高,到2015年,關中和陜北設區城市和楊凌示范區、西咸新區建成區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5%以上;縣城區域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60%以上;所有工業園區實行一個熱源供熱。
我省還將大力提高關中地區工業、交通以及民用天然氣的普及使用率,其中西安市區和咸陽市區的氣化率達到95%,其他市級城市氣化率達到85%,縣區級城市氣化率平均達到60%,實現“氣化陜西”。
圍剿PM2.5,與我省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調整步調一致。環境質量改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
關中地區將在未來幾年逐步淘汰運行滿20年、單機容量10萬千瓦級以下的常規火電機組,淘汰炭化室高度4.3米以下的小機焦;淘汰年產量6萬噸以下的氮肥企業,淘汰窯徑3.0米以下水泥機械化立窯生產線、窯徑2.5米以下水泥干法中空窯、直徑3.0米以下的水泥磨機等落后產能。
重污染企業實施“退城入區”行動,從城市、村鎮等人口集中居住區搬遷至相關工業園區。到2013年,西安市主城區內的工業企業全部退出,禁止燃煤鍋爐。建立產業轉移污染防范機制,企業的搬遷建設必須符合節能、環保、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的要求,禁止重污染企業原工藝、原設備的異地搬遷轉移,防止污染“下鄉”、污染轉移。
綜合治理改善環境質量
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行之前,為兌現奧運會空氣質量承諾,國家環境保護部與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及各協辦城市建立了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北京市空氣質量達標率為100%,創造了10年之中北京市和華北地區空氣質量最好水平。
區域污染聯防聯控被證明是控制污染的有效舉措,我省也將建立相應機制應對PM2.5,區域空氣質量將被分為橙色、紅色、紫色、褐紅色四級預警。
到今年6月底前,建成西安市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超級站,2013年底前,西咸新區、延安市各建成1個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超級站,建成2個環境空氣質量背景值監測站;到2014年底,設區城市、楊凌示范區、西咸新區、全省縣城和工業園區全部建成含有PM2.5等六種指標的大氣自動監測站。
通過建立“天眼”遙感空氣質量監測體系,形成地面和立體相結合的監測網,拉近監測結果與人民群眾對藍天白云的切實感受。
聯防聯控應急響應機制建立之后,完善空氣質量重污染日應急預案,遇重污染天氣時,暫停施工工地土石方作業和渣土運輸,重點排污企業停產、限產,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停駛部分機動車。
多一份綠色,就少一點污染。一條“增水擴綠”的安全生態保障帶正在三秦大地上展開。
陜北構建生態安全帶,推進長城沿線防風固沙林帶建設,開展以防護林營造、植被恢復、退牧還草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治理。
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全面加強植被保護和水土流失防治,通過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封山育林以及淤地壩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整治,形成黃河中游地區生態安全屏障。
渭河生態景觀帶建設,重點開展護岸林營建、灘涂綠化、濕地修復等生態治理,構建渭河千里綠色長廊。
秦巴山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通過實施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保綜合防治、生態修復等,提高森林覆蓋率和水源涵養能力,構建我國南北地理分界帶的生態安全屏障。
城市之中,建設公路、鐵路兩側綠化,加強綠化和硬化工作,設區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小于10平方米,推進森林城市建設,推進公共地段片林建設和屋頂綠化工程。
去年9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了首份全球城市空氣污染報告,評估表明,世界許多城市的大氣污染物水平已經達到了威脅人類健康的程度。
我國的城市化水平已經超過50%,城市成為圍剿PM2.5的重點區域。包括西安在內的我省各市目前正處于大建設時期,加強城市揚塵污染控制刻不容緩。
各類建筑施工、道路施工、市政工程等工地和構筑物拆除場地周邊必須設置圍擋,濕法作業。城市建成區內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砂漿,施工現場主要道路必須進行硬化處理,易產生揚塵的物料堆置必須采取密閉、覆蓋、灑水等抑塵措施,減少露天裝卸作業,嚴禁渣土車遺撒。
重點防控城市建成區內所有煤場、煤炭轉運點、攪拌站堆料場必須實施全封閉,嚴禁露天隨意堆放。
用不了多久,西安市建成區所有道路、其他城市主要道路實施機械吸塵式清掃。主干道及施工工地周邊實施沖刷保潔作業,確保道路不起塵。禁止露天焚燒秸稈、樹葉、垃圾等廢棄物。
省上還將對設區城市和楊凌示范區、西咸新區建成區范圍內的制鞋、印刷、電子、噴漆、服裝干洗等企業實行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排放達標治理。
禁止在城市建成區內進行平面及立體廣告制作的露天噴涂作業。
廚房煙氣是PM2.5的另外一個來源,2012年底前,五個重點城市建成區內的餐飲服務企業全部完成油煙污染達標治理任務,其他城市2013年底前完成油煙污染治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