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城市群建設 變相圈地
今天下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將發布《2010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報告顯示,我國有些地方城市群建設不顧紅線爭相擴權,引發了大規模的變相圈地造城運動。
專家表示,如此造城下去,勢必導致產業用地不集約、用地效率低,二三十年后不少城市群面臨無地可用的困境。
案例
鄭汴新區規劃面積達2100平方公里
報告顯示,在全國各地爭相建設“國家級試驗區”的熱潮助導下,不少省份和城市政府借城鄉一體化之名,編制各種名目的城鄉統籌與一體化發展規劃,脫離實際地提出建設國家級先進制造業基地、國家級現代服務基地、國家級經濟中心等戰略目標,進一步為取得土地尋找“合理的理由”。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方創琳給法晚記者舉例,河北邢臺規劃建設的“一城五星”區面積高達1600平方公里,河北滄州渤海新區規劃建設面積1700平方公里。
特別是河南省于2009年2月先提出規劃建設面積達1840平方公里的大鄭東新區,定位為城鄉一體化的復合型城區,后提出規劃建設面積達2100平方公里的鄭汴新區,其面積是鄭州和開封兩市2020年中心城區總規劃面積的3.5倍。
解讀
嚴防圈地造城剝奪基層發展權
方創琳表示,城市群建設中的大規模“新區”建設成了某些地方政府實施趕超、展示政績的重要手段,至于是否具有可行性、資源環境能否承載則無人問津。
無序的“新區”建設不僅嚴重影響城鄉關系,加劇了城鄉用地矛盾,違背了城鄉統籌的科學發展觀,而且阻礙了城鎮化發展過程,使得虛高的城鎮化不可避免。
“如此造城下去,勢必導致產業用地不集約、用地效率低,二三十年后不少城市群面臨無地可用的困境。”方創琳認為,要嚴防部分領導變相圈地造城,越位撤縣改區,剝奪基層地方政府的發展權;嚴防出現“建而不管,占而不用”的“新區”囤地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