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方案的更多細節開始浮出水面。
在昨天舉行的“第五屆山東地煉市場與發展峰會暨第四屆中外油商高峰論壇”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政策中心執行主任姜鑫民透露,當前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一個思路是當國際油價低于130美元時,成品油定價權或交由三大石油公司自主定價。
姜鑫民說,國內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經過這幾年運行,基本保持了石油市場的穩定,但也帶來一些弊端,尤其當國際油價大漲時,就出現囤油、市場供應偏緊,“在這種情況下,讓成品油更多由市場定價的呼聲很高。”
“故此,當下機制改革的一個思路就是當原油價格在130美元以下時,國家有可能把成品油定價權交給三大石油公司。而必要時國家還是會實行一些干預。”姜鑫民透露說,“這也是一個過渡,最終還是想完全市場化。”
但在他看來,如何達到完全由市場定價目前仍是未知數,“是中石油(10.02,-0.03,-0.30%)、中石化互相盯對方的定價?還是按成本定價,或按市場的最大值來定價?這其中還有一個市場承受能力的問題。”
至于定價機制中的另一個重要參數——三地原油變化率,此前有專家透露,在新的定價機制里,價格相對便宜的WTI原油價格將被新納入成品油定價的參考油種之中。
姜鑫民昨天證實了這一說法,“的確可能引入WTI油價,但至于最后是三地原油還是四地原油則尚未有定論。”
另據姜鑫民透露,商務部正在研究把此前發布的《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變成條例。
他告訴本報記者,《辦法》在改為《條例》后可能進一步提高對申請進入市場者的資質要求,目的還是為了讓市場進一步整合以提高效率。“不管國有還是民營,決定它進不進入的唯一標準,應該還是效率——誰效率高就用誰。”姜鑫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