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國務院批轉《關于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的意見》(下稱工作意見)對外公布,其中,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被放在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首位。
“我個人認為,今年應該在大企業的股權多元化上做文章,特別是央企的母公司股權多元化,應該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表示。
今年的財政預算報告中,2011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收入765.02億元,完成預算的90.6%,與預算有差異主要是國有股減持數量少于預期。
按照工作意見,今年將深入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健全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優化國有資本戰略布局。
去年國有股減持停滯
在張文魁看來,所謂合理流動實際上就是有進有退。
“國有資本從沒有優勢、沒有戰略意義的行業可以退出,退出之后要流進那些真正涉及到國家安全、提供公共產品的兩類行業里去,這就是合理流動。”張文魁說,可行的方案是,引入非國有股,把國有全資的企業變成混合所有制企業。
按照國資委的設想,對于競爭性國有大企業,包括省級地方性國有競爭性大企業,這些企業的改革方向是體制和機制的進一步市場化,最后使企業在體制上實現公眾化。
不過,具體的操作方式并非像以往國有中小企業改革那樣,賣掉或改制成為內部持股,而是依托資本市場,推動國有企業整體上市。
按照國資委的判斷,競爭性國有企業最終的體制模式,成為沒有集團的上市公司,完全以市場要求運作,和社會資本緊密結合,從而實現流動性。
張文魁認為,國有股減持不完全是證券市場上的減持國有股,但是不管是哪種國有股減持,這幾年都沒有太大的進展。
今年的財政預算報告中,2011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收入765.02億元,完成預算的90.6%,財政部在做預算報告時表示,與預算有差異主要是國有股減持數量少于預期。
相較于2010年國有股減持收入127億元,2011年由于國有股減持操作幾乎為零,國有股減持收入比預計少了50億元,導致國資預算收入短收79億元。財政部人士預計,2012年國有股減持收入仍會較少。
“國有股減持中央早有明文規定,而且絕大部分的競爭性領域都可以減持。”張文魁說。
公共預算支出增至50億
根據上述工作意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還包括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收益分享制度,提高國有資本收益用于社會公共支出的比重。
根據財政預算報告,去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支出調入公共財政預算用于社會保障等支出僅為40億元,而同期中央企業累計實現凈利潤近1.5萬億。
從2010年開始,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嘗試將10億元調入公共預算,2011年增加到40億元,今年這項支出將增加到50億元。
根據財政預算報告,2011年的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支出769.54億元,主要用于國有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中央企業改革脫困補助、重大科技創新、重大節能減排、境外投資、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建設、兼并重組以及新興產業。其中,國有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支出占491.66億元。
今年的財政預算將工信部、體育總局所屬企業,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中央文化企業,衛生部、國資委所屬部分企業,民航局直屬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等共301戶企業,也納入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2012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為875.07億元。
此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今年首次將地方國有資本納入經營預算。
“隨著國企納入預算和征收紅利范圍不斷擴大,國有資本收益將逐步增加。”一位接近財政部人士表示。
據悉,下一步財政部門將逐步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研究提高國有資本收益提取比例,同時優化支出結構。
按照國務院的批示,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的主要由國資委、財政部、發改委負責。
據介紹,國資委主要負責國有企業的股權多元化,也就是說,國有資本的合理流動,應該由國資委來落實,而財政部負責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提高國有資本的分享機制,負責落實提高國有資本收益用于社會公共支出的比重。而發改委負責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對國有經濟需要控制的領域有一定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