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競爭由單一競爭演變為區域性競爭,城市群成為國家參與全球競爭與國際分工的重要地域單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選擇了“注重效率優先非均衡發展”的區域發展戰略,出臺系列優惠政策,鼓勵東部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率先發展。
當前,世界經濟格局進入深度調整期,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國也正在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經濟從高速增長向穩步發展轉型。特別是2011年以來,上海、北京等地區經濟增速放緩,迫切需要構建新的“增長極”,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
扛鼎崛起重任的中部,呼喚自己的超級城市群。
在我國經濟發展格局中,以武漢、長沙、南昌為核心的中三角地區具有明顯的發展優勢,得水獨厚、得科技獨厚、得中獨厚。從所處流域看,長江流域在中國經濟版圖上舉足輕重,是帶動中國經濟起飛的脊梁。中三角地處長江中游地區,扼長江經濟走廊之“心臟”。
從所處區位看,中三角地處我國經濟地理的中心,連南接北、承東啟西。其中,武漢位于橫貫東西的長江和縱穿南北的京廣鐵路干線的交匯處,與北京、天津、上海、重慶、西安等特大中心城市的距離都在1200公里左右,市場輻射的比較優勢尤其突出。
從資源產業看,中三角地區擁有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和產業基礎,潛在市場巨大,資源稟賦和要素成本優勢明顯。
加快長江中游區域經濟發展,推進中三角合作,對全國統籌區域發展、構建新的經濟增長極,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