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華:清華大學教授、著名建筑歷史專家、中國古村落保護專家
有了人類就有了文化。比如文化博物館的第一件文物是什么呢?是北京人的顱骨。這值得我們思考,是先有生產,還是先有人類?所以,經濟建設之后還會有文化建設高潮,是不符合歷史的。因為有了人類就要有了文化,不是說有了經濟高潮以后,才有文化高潮。文化為經濟建設讓路,這一讓,讓我們新的老的文化損失了不知道多少。如果我們能夠克服這一點,那么這幾十年里可以減少很多文化損失。樂從有一些文化遺產能夠保留得那么好,確實很使人感動。大家也許還記得,二三十年前,我們對文化是什么態(tài)度,積極分子是那些把文化破壞的最多的人。跟文化結合的最高潮不是去建設文化,而是去破壞文化,理由就是不破不立,先有破后有立,文化也是不破不立,因此先破了再說。破到現在已經40多年了,我們有沒有新的文化?沒有。
中國的文化不是獨立的,是世界的。因為我們不可能離開這個世界,所以我們的也是世界的,我們的破壞是對不起世界的。看到這個大宗祠的屋脊上這么多的雕刻,都是江南一帶、沿海一帶的特點,這與當地的文化與海外文化之間的交流、了解、喜愛很有關系。如果往北走一點到浙江的話,會發(fā)現這些雕刻都受到很大的破壞,第一個破壞就是統(tǒng)統(tǒng)臉都打掉,不要臉了。很多好建筑,雕刻都是沒有臉的,這叫一種革命,是很糟糕的。但樂從這邊的雕刻臉都在。這說明我們很重視自己祖先的臉,另一方面很重視與世界、與國際的交流。因為中國傳統(tǒng)建筑除了佛龕之外,其他的建筑是沒有這樣的雕刻,而歐洲有很多這樣的雕刻。文化交流也是人類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的路徑,是促進我們文化發(fā)展迅速而且提高的一條路子。現在,我們與世界的交流,汽車飛機方面的比較多,但還應該有文物建筑保護方面的。其實,十七世紀開始,羅馬教皇就開始保護他們的文物和教堂了,那是真正的科學的、有思維、有理論、有條條框框,有比較深刻的理解的保護。這并不是說我們就很落后,我認為樂從現在的保護能夠做到這個地步很好,希望這項工作能夠繼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