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該通知要求,今后出臺有關就業、義務教育、技能培訓等政策措施,不要與戶口性質掛鉤;繼續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逐步實行暫住人口居住證制度。
《通知》為未來的戶籍制度改革設定了一個非常清晰的由簡入難的路線圖,將實行分類戶口遷移政策,在縣級市市區、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其他建制鎮,有職業住所 可落戶;并在設區的市,工作滿三年可落戶并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同時按照國家規定參加社會保險達到一定年限的人員,可入戶;最后一步將是在直轄市、 副省級市和其他大城市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戶籍制度改革路線圖明確了保護收入金字塔最底端人群的利益,并從這個塔底入手,試圖不斷通過改革來令底端人群逐步進入中間階層,從而實現良性的紡錘型社 會。須知,在中國這樣一個身份制特征依然明顯的社會里,個人和普通家庭的實際購買力、財富很大程度上與其特定的身份掛鉤,城鎮戶口中附著了很多農民、進城 務工者所沒有的權利,這充分表現在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等民生需求方面。坦率地說,如今姍姍來遲的戶籍制度改革并不是擴大農民、進城務工人員的權利,而 是給予他們原本就應該享受到的國民權利。推進以平等、公平為導向的戶籍制度改革,將令農民、進城務工者的生活境遇會有實質性改變,他們在城市中不再作為一 種“異端”身份而存在。
此外,從縣、中小城市入手的戶籍制度改革,不僅是為了緩解大城市近年來患上的“大城市病”,也可以避免全部放開后大城市人口可能發生的“井噴”。可以預 見,如果在切實保護農民農地權益的基礎上,中小城市戶籍制度改革取得進展的話,那么對大城市的人口分流將是一種自然發生的現象。
力度如此之大的戶籍制度改革,依然需要相關的配套政策與措施輔助完成。比如,該《通知》也明確指出了,必須確保農民的農地權益。近年來,“物”的城市化在 很多地方令農民既失去了農地,又在城市缺乏實質性保障而無法立足,一般在這樣的地方,社會矛盾較為突出。中央政府已經頻頻發出了確保農民農地權益的要求。
戶籍制度改革具體實施中面臨的挑戰也需要足夠大的勇氣和智慧去克服。比如中小城市未來在就業、教育等方面如何才能真正的確保公平。舉例而言,去年媒體報道 的大學生、白領逃離北上廣深現象令人關注,而后不久又出現了“返流”,據悉是因為小地方的社會關系網絡復雜、這些普通就業者無法得到應有的公平,還是得逃 回北上廣深這種經濟總量較大的地方求職生存。而平日里并不鮮見的不公平包括地方上的“蘿卜招聘”,或是依靠裙帶關系,這些職位大都是政府部門或壟斷國企。 我們認為,要想保證公平,除了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自律以外,應該加大地方人大監督和社會監督的作用。要知道,一個地方或是一個區域內,除了政府肯投錢到義務 教育、就業培訓、醫療、保障房等方面以外,還應該做到程序透明、法紀嚴明、監督有力,只有實現了這樣的程序正義,才能真正做到公平。這樣最終會令人們感到 入戶中小城市、留到中小城市是幸福的、有前途的。
戶籍制度改革的財政投入方面也是另一大挑戰,政策給出了框架,實施則最終會落到地方政府身上。須知,經過了近年來“經營城市”的惡習洗禮,地方政府的利益 主體特征越來越明顯,現在,戶制制度改革是要把它們重新拉回到原本應有的公共角色里來。短期內,對戶籍制度改革的投入的財政連續性是值得擔憂的,這也提示 中央政府,如果想要在地方實現各種民生目標,最終必須改革GDP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