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轉型,是產業功課,也是有關社會福祉、人文傳承的綜合學科。今天,粗放的城市化未必帶來心靈上的溫暖;單純的GDP往往和幸福、快樂扯不上關系。轉型,其實是一道良心考試,能力、德政都在其中了。
今天,我們走進坪地,走進深圳的東北門戶,也走進曾經沉寂但從不甘寂寞的土地。
“國際低碳城”——國家級愿景花落坪地
坪地,深圳的東北門戶,經濟特區最外圍的所在,曾經以“牛皮城”聞名的落后產業積聚地。正是這塊偏遠的土地,神奇般地孕育了兩位世界冠軍:女子撐桿跳高世界冠軍孫彩云和殘奧會女子射箭金牌選手肖彥紅。
雖處江湖之遠,但坪地人向來不乏破土而出的沖力,“國際低碳城”就最新發力點。
幾年前,坪地街道一班人就開始醞釀嬗變:請污染企業外遷,摘掉“牛皮城”的帽子;騰挪空間與土地,為綠色產業和可持續發展鋪路,為新一輪城市化探路。
經濟原本落后,基礎設施配套不足,這樣的努力,確有不易。
這樣的過程里,遲疑、爭論和誘惑從來不少,作為現代產業、綠色產業、低碳產業的追求者、看門人,坪地人堅守得很好,也很執著。
真轉型,嚴把關,是坪地轉型求變的關鍵。
“國際低碳城”,最初只叫高橋產業園區。其最大不同,是對綠色、低碳理念的追求始終如一,對園區企業的篩選始終如一。
記者調查采訪時,園區已引進企業179家,其中10家屬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如深南電路、冠旭電子、珈偉光伏照明等率先進駐;15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相繼落戶。這些新型產業的龍頭企業,其帶動作用和示范作用,十分明顯。
所謂自助者天助。坪地人志在求變的勇氣,實實在在的轉型,吸引了多方關注。
2009年,深圳市長王榮調研園區,提出一流園區、一流管理、一流企業的規劃理念,從戰略層面給予肯定和推動;
2010年,龍崗區長領銜,成立專職建設領導小組,全面提升園區定位、總體規劃和產業布局;
2011年,深圳與荷蘭聯手,共同打造國際水準低碳城,坪地“國際低碳城”呼之欲出;
今年春節剛過,國家發改委蘇偉司長一行專程考察,從國家戰略高度給予關注和推動。
至此,坪地高橋產業園區幾經升級,終以國家級愿景——“國際低碳城”落筆藍圖之上。
目前,“國際低碳城”一期規劃25平方公里,這意味著它不僅是深圳連片開發最大的產業園區,也必將成為未來深圳經濟轉型+增長的“第三級”。
轉型是還賬也是重生
“清理淘汰低端企業,為沿線產業升級騰出空間,為轄區基礎設施鼓與呼,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執政追求。”坪地街道辦黨工委書記黃惠波對記者說。“如果不能讓居民生活得更好,不能向企業提供更優的服務,那才是管理的失職。”
黃惠波,坪地的掌門人。早年的為人師長經歷,之后16年的基層工作歷練,使他擁有了善于思辨又實事求是的風格。采訪過他的記者,都對黃書記的魅力印象深刻。
過去,坪地以“牛皮城”聞名。由于歷史和區位的原因,這里租金和土地便宜,積聚了大批落后、低端、污染的企業,時至目前,轄區傳統加工低端企業,依然占企業總數的90%。
此外,因地處邊遠,經濟特區的普惠政策很少照這里,交通不便,配套不足、基礎設施落后等等,一系列歷史欠賬,使坪地的發展受限。
轉型,在這里是還賬,也是重生。
在這樣的追求中,從最初的高橋產業園區,到現在的“國際低碳城”,坪地的轉型一路升級嬗變:
從新能源、生物科技優勢資源,到新材料、光電節能等戰略性產業,這類企業抱團扎根;從低碳技術研發和應用,到低碳城建設與綠色建筑服務,以此為支點,“國際低碳城”,一步步向著標桿性示范區邁進。
隨著一批高技術產業項目落戶,高新技術產業積聚效應初顯:深南電路、冠旭電子及珈瑋光伏等高技術自主創新企業,相繼在此生根、開花——
在深南電路,其研發的“高端印制電路板”處于世界領先水平,2010年公司工業總產值達14億元;
在冠旭電子,主攻數字化音頻和視頻技術研發的公司,其研發的“降噪”耳機具世界領先水平,吸引了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訂單,2010年公司工業總產值達6億元;
在珈瑋光伏,同樣由留學生創業的節能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專利60余項,主打產品太陽能草坪燈已占全球市場15%的份額、北美市場40%份額,海外市場份額超過90%,預計2011年收入8億元,納稅4400萬元。
在園區,記者見到珈瑋光伏公司總裁李靂。年輕有為的李靂畢業于深圳大學,之后赴加拿大求學,創業起步于北美,四年前落戶坪地。他告訴記者,下一 步目標鎖定LED照明產業,作為新一代產品,它比節能燈省電30%,且視覺感受更好,被認為是更人性、更低碳的新一代照明產品。
可以預見,綠色、環保、低碳將繼續成為這塊土地的主調;“國際低碳城”的輻射能力和輻射效應將成倍增長;可持續的國際級企業,勢必使坪地作為現代意義的產業之城和后花園,屹立在深圳版圖之上。
轉型之際,傳統產業尚能“活”否?
在轉型、升級成為熱詞的當下,傳統產業是否應一刀切地被“趕走”?對此黃惠波書記以“務虛”的名義闡述了他的觀點:“在高端、低碳、全球化的背景下,優秀傳統產業的出路,只能是做大做強。”
無疑,低碳、環保、可持續已成全球共識。某些時候、某些場合,“談高端眉飛色舞、說傳統心有顧忌”的極端化趨勢,成為時髦。
對此,黃惠波書記的看法是:轉型升級,依然要堅持實事求是,特別是對于擁有品牌價值的傳統產業。比如說,在追求高端、低碳的同時,那些已經形成品牌效應的企業,已經具有良好附加值的產業,依然應該給予應有的生存空間。
七彩人生家具廠,以生產兒童家具為主的企業,中國同行業的翹楚,這樣的企業,在坪地,沒有受到粗暴的排斥;
米蘭登服裝廠,以服裝加工制造為主的企業,全國的行業領軍者,這樣優勢的傳統企業,雖沒有高新技術,但其所體現的產業與藝術附加值,至今令許多產業無法超越。坪地仍實事求是地給予其持續發展的空間。
可以說,轉型升級中,坪地的這種堅持,是對產業轉型的科學詮釋,是對優秀傳統產業的保護和升華,更是對實事求是執政理念的創造性貫徹。
的確,當過度、武斷的城市拆遷大行其道,許多城市的文化標簽、溫暖記憶也隨之消亡。老一代深圳市民就常常慨嘆:東門老街,這座城市最獨特的記憶,但在今天,新則新矣,可歷史已經割裂,文化早已斷裂。這樣的城市,你能說溫暖、可愛、親切嗎?
堅定的轉型,同時不忘實事求是地堅守傳統,這是坪地的發展經,也是關于如何現代、怎樣高端的科學解答。
百姓熱望:地鐵三號線早通坪地
開篇提到的孫彩云,一位如俄羅斯名將伊辛巴耶娃一樣的傳奇人物。上世紀90年代,這位坪地姑娘曾11次刷新世界紀錄。
孫彩云一直是坪地人的驕傲,坪地人的精神榜樣。坪地街道宣傳部長駱正思告訴記者,“這種自強不息精神的背后,有一種氣質叫堅韌。”
的確如此。
在深圳經濟總量不斷刷新,特區內建設日新月異的時光里,坪地的居民生活依然循著傳統的軌跡,日復一日,并無大的改觀。15年前,記者去坪地采訪世界冠軍孫彩云,在她的家里,目光所及,除了基本的生活必須品,幾乎就是昏暗的四壁了。
后來。雖然“三來一補”改善了一些居民的生活,但代價也相當沉重:不得不忍受皮革廠的難聞氣味,以及它們排除的大量污水,“牛皮城”因此得名。
眼下,坪地的主動求變,需要政策的陽光,更需要有力的多方推動。
目前,歷史欠賬在坪地依然突出,基礎設施、公共交通落后而不便,產業政策亟須從定性轉向定量,這些支持力度如何,決定了下一步是加速發展還是舉步維艱。
記者在實地采訪中,時常聞聽當地百姓的殷切期盼——
希望地鐵三號線的延長段接到坪地,與深圳中心城連通,讓一小時通達市中心的30年夢想照進現實;
“低碳城”的企業家和員工們,則渴望就是配套工程盡早完善,沒有一家星級酒店,沒有一家品牌超市,生活不便可以想見,也與“國際低碳城”愿景差距甚遠;
新通車的橫坪路,至今無法接通市區公交,多數路口沒有鋪設紅綠燈,居民出行不易,孩子上下學更是令人牽腸掛肚。
據具體負責“國際低碳城”項目的林楠最新介紹:“國際低碳城”由深圳與荷蘭方面共同論證后,已上升為中荷國家合作項目。目前市政府已著手對這一項目進行規劃。
希望這樣的“利好”,成為加速器,助推坪地真轉型,助力坪地新發展。
有理由樂觀預見,借助“國際低碳城”,坪地未來必將引進更多國際理念,更徹底地執行低碳環保轉型,加速城市化的騰挪嬗變,那將是一個充滿現代氣息和人文精神的嶄新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