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課題組教授李輝與中文系副教授陶寰合作,通過多年研究,發現人類語言的語音多樣性分布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歐亞大陸的語言語音比較復雜,而非洲的略簡單,美洲與大洋洲的更簡單,而語音最復雜的前幾種語言都出現在中國。這一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
在西方的傳說中,人類最早都是用同一種語言的,為了到天上去,大家齊心協力要建造一座“通天塔”,這冒犯了“上帝”,于是,他讓人們的語言變得不同,不能相互溝通,人們也就四散而去了。所以,在語言人類學中,把尋找語言擴散的中心比喻為尋找“通天塔”。
在過去的研究中,因為人類起源于非洲,語言學家普遍認為語言也起源于非洲。李輝、陶寰等專家收集了全世界95個語系的579種語言資料,詳細分析了語音多樣性的分布規律,發現非洲的語言并不是語音最復雜的,歐亞大陸的語音要比非洲的語音復
雜得多。所以,如果全世界的語言有一個擴散中心——“通天塔”的話,不應該在非洲,而是最可能出現在亞洲,精確地說,是在里海南岸。
據兩位專家介紹,隨著人類遷徙到不同的地方,語言也變得越來越不同,體現在語法、語音和詞匯三個方面,其中語音最有規律。語音包括元音、輔音和聲調三方面。世界各地的語言在這三方面的復雜性上差異很大。輔音,也就相當于漢語中的bpmf等聲母,在所有語言中最少的只有7個,而最多的高加索山區的優必語甚至達到過180個,不過優必語在1992年就已經滅亡。聲調并非所有語言都有,主要出現在東亞、西非和北美。漢語普通話只有4個聲調,而聲調最多的是廣西和貴州南部的侗族語,可以達到15個聲調。元音,就相當于普通話中的aoeiu等韻母,其多樣性差異比較適中,一般從兩個到十幾個,但是,上海奉賢區金匯鎮一帶的方言,卻發展出了20個元音,可能是世界上元音音位最多的語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