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運與往年有別,鐵道部全面推行實名制、網絡購票、電話訂票等新措施。這些舉措有力打擊了旅客長期詬病的“黃牛”猖獗的加價倒票活動,開通了新的購票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春運難題。為推行購票實名制,鐵路系統先后投入大量資金改造升級軟硬件,僅春運期間就需增加數萬名驗票人員,投入了大量的人、財、物。據悉,今年春節期間鐵路將發送近3億人次,人、證、票的“三確認”量大而費時,難免會延緩了廣大旅客的進站過程。另外,在網絡售票環節出現登陸難、電話訂票無法接通等問題,也亟待進一步解決。
火車票購票難,實際上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一些深層次問題的外化,解決火車票購票難,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是進一步優化售票環節流程,提高效率。如延長售票期,從目前的12天延長到1個月、3個月甚至更長,以緩解網絡和電話訂票無法接通的現象;采用實名驗票方式,在進站環節特別是在高峰期采取隨機抽查方式,三查一或五查一,減少旅客等待時間。
鐵路售票系統機制也有待完善之處。目前鐵路訂票系統封閉的的運作模式,與市場需求之間仍存差距。鐵道科學研究院電子計算技術研究所是具體負責12306訂票網站運營的主要單位,自主發展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其售票的技術系統平臺與訂票需求難以完整對接,售票渠道沒有向攜程等代理商開放,進一步降低了訂票網站的支撐能力。
在這方面,我國民航的售票系統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民航體制改革后,于1997年成立專業提供售票技術平臺的企業(中航信),并進一步發展成第四大的GDS(全球分銷系統)運營商。其所開發的民航的電子客票系統,曾遇到的最高點擊次數為每秒7600次,相當一天6.6億次而沒有發生擁堵。鐵路可以與中航信及其他代理商合作,形成更開放的鐵路客票銷售模式。
其次是增加鐵路運輸能力。再好的售票系統,如果鐵路線路通過能力飽和,開不了更多的客車,鐵路購票難的問題仍然不能解決。據鐵路部門預計,春運期間鐵路將發送旅客2.35億人次,同比增加1352萬人次,日均達到588萬人次,而目前鐵路的春運客運能力僅為382萬人次,每天有200萬人次能力的缺口。不管是為了解決春運問題,還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都應在優化現有鐵路運能的基礎上增加運能,預計2020年我國鐵路應達到16萬公里。
提高運輸能力并不一定要片面追求高速度,建一條時速300公里高速鐵路的成本,可以建兩條以客運為主的鐵路,或三條貨運鐵路。實踐已經證明,在現階段多建普通鐵路,我國鐵路運輸能力緊張的問題就可能有所緩解。
與此同時,也不能片面追求高科技,鐵路運輸的市場定位不可能僅服務于高收入旅客。由于與高鐵技術標準不兼容,普通客車線路無法運行高鐵,又不能停掉,致使其貨運能力無法充分釋放,鐵路運輸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問題依然如故,國民經濟大動脈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最后,最根本的是加速我國的城市化進程,讓更多的人能夠在就業地安居樂業。特別是京津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應容納更多的就業人口,解決相關人員的戶籍、社保、住房和孩子上學問題,使他們成為城市居民。這樣可以減少春運的人口流動,進而緩解春運壓力,同時也符合百姓福祉及經濟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