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綱。
“大城市更有效應,特大城市特有效應,我們要鼓勵建大城市、中心城市和城市帶。”昨日,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在雙年展閉幕式上指出,城市化一定要有資源和人口的聚集。
城市化一定要有較高程度的資源和人口聚集
樊綱說,城市化由于產業和經濟活動的聚集,使得基礎設施的成本比較低廉,能發揮基礎設施的集約化效應和規模效應,因為有產業聚集而更有競爭力,城市化還因為有人口的聚集,使得人的生活社會化,從而使服務業能有大發展,擴大就業。
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城市更有效應,特大城市特有效應。但現在很多地方遍地開花搞小城鎮,這是有問題的,不能把有限的資金“撒胡椒面”一樣撒到各地, 如果每個鎮每個村都搞城市化,那就不叫城市化,城市化一定要有資源和人口的聚集,聚集程度要高到一定程度才有效應。聚集程度不夠高將來要變成“鬼城”,因 為這里的人口是流出的。
武漢應做大城市規劃,防止修了再挖
武漢作為中國一個得天獨厚的城市,城市規劃應該做大,包括大人口規劃,因為現在我國城市規劃呈現出的問題是,有的地方不該搞大但做了大城市規劃,有的地方該搞大卻沒有大城市規劃,結果天天改規劃,成天把路修了再挖,挖了再修。
樊綱提出一個“城市活動人口”的概念,這類人不一定住在這個城市,但是白天在這里上班,家可能在衛星城,通過一兩個小時的輕軌到達。
漸進式提高保障,加速農民工市民化
當前沿海地區城市化中出現的“民工荒”等問題,樊綱認為原因在于城市化滯后于工業化,而一個地區如果勞動力短缺,就相當于勞動成本提高了,這會引起經濟停滯,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從這個意義上講,地方政府應該加快為更多進城農民工提供服務的進程。
“農民進城才叫城市化。”樊綱說,城市化最重要的不是建設問題,而是人的問題、社會變遷的問題,需要一系列的公共政策來予以處理和解決。
去年人口普查統計,我國農民工平均年齡27歲,比2008年統計的還要低一歲,因為農民工在城市沒有地位和保障,很多人進城后年齡稍大又回去了。樊 綱建議淡化戶籍制度,突出常住人口概念,通過雙軌制逐步過渡,加速農民工市民化的進程。對非戶籍常住人口提供公共服務,水平可以相對低一點,先解決最緊迫 的問題,通過漸進地縮小差距來完成城市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