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設計引領轉型”,對城市各類資源進行高效優化與配置,不僅可以推進城市產業的轉型升級,而且在城市建設中通過規劃設計可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
當前,武漢面臨著建設構建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開展“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三個最突出的“國家戰略”機遇。換句話說,武漢已經進入“國家戰略疊加的時代”。對于武漢來講,被稱之為機遇的東西很多,但是能夠稱得上戰略層面的機遇大概二十年左右才面臨一次,三大國家戰略機遇同時降臨武漢更是百年難遇。如何搶抓新一輪發展機遇,成就“武漢復興”夢想,考驗我們的勇氣和智慧。
我們提出武漢打造世界工程設計之都。通過“申都”,與世界一流工程設計和創意城市進行交流互動,不僅可以學習、借鑒,促進推動“工程設計之都”的建設,還可以把武漢的發展通過設計窗口傳向世界,更是武漢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
為何打造世界工程設計之都
“世界工程設計之都”對獲得加盟資格的城市而言,不僅僅是肯定其在設計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是以設計為發展主題和發展定位的創意城市,強調要將設計理念融入城市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方方面面,它應成為武漢的新戰略、新路徑和新品牌。
(一)加快城市轉型的新戰略。武漢作為國家兩型社會綜改試驗區,如何解決加快發展與資源環境硬約束之間的矛盾,如何完成國家賦予又好又快發展的改革任務,必須走轉型發展之路。“工程設計之都”的建設恰恰為這種轉型提供了一種新的戰略思路。“以設計引領轉型”,對城市各類資源進行高效優化與配置,不僅可以推進城市產業的轉型升級,而且在城市建設中通過規劃設計可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
(二)引領城市創新的新路徑。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漢口開埠150周年。張之洞督鄂18年所開創的“湖北新政”實際上是“武漢新政”,他留給我們的最大精神財富就是革故鼎新。從漢口開埠研究武漢發展的精神脈絡,可以說創新是武漢的根、武漢的魂,是武漢再次起飛的引擎。打造“工程設計之都”,成為全球創意城市網絡中的一員,與成員國共同分享發展創新創意設計的經驗,承擔推廣發展的義務,這是武漢敢為天下先的稟賦演繹,也是地域文化中創新元素的生動注腳。
(三)鑄造城市文化的新品牌。美國學者劉易斯· 芒福德指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城市的城市形態、基礎設施、經濟運行、行為方式等基礎結構和效率日趨雷同,只有城市文化保持各自獨特的面貌,文化也因此成為城市提升競爭力的關鍵要素。而設計正是將城市變成精美“文化容器”最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工程設計之都”的建設承擔著傳播、傳承城市文化的重任,不僅能夠為武漢集聚更多的“技術+創意”設計資源,激活更多的本土“科技+文化”文化資源,還能夠塑造具有“實力+魅力”本地文化特色的城市品牌,成為武漢在世界舞臺上的一張靚麗名片,在廣泛的國際交流中實現武漢城市文化的創新與復興。
打造“工程設計之都”的基礎
(一)工程設計企業擁有多項世界第一。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世界第一條高速鐵路、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大橋、長江第一橋、長江第一隧、國內首座跨海大橋、世界第一條特高壓輸電線網、世界知名的鋼鐵廠、化工廠和汽車生產廠……均由武漢的工程設計企業設計。
(二)工程設計產業規模居全國領先。武漢工程設計產業已經形成了較大的產業規模,2010年全行業綜合產值接近500億元,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武漢有設計單位364家,從業人員超過6萬人,已經成為全國最重要的工程工程設計服務基地之一。
(三)工程設計產業輻射力強。武漢工程設計產業服務市場遍及全國各地,并向國外市場延伸。2010年,武漢工程設計產業營業收入中的70%、總金額超過300億元的營業額來自國內其他城市和海外市場。
(四)工程設計產業門類齊全。國家在工程設計行業對武漢進行了重點布局,行業龍頭企業集聚。“十一五”期末,武漢工程設計有21個行業的相應的設計類型,門類齊全在全國僅有,并在冶金、化工、醫藥、鐵道、公路、水利、水運、橋梁、電力等領域,形成了明顯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
(五)工程設計產業配套環境良好。工程設計與制造業和建筑業具有很密切的聯系,是整個產業鏈的上游。武漢擁有門類齊全的工業基礎,特別是鋼鐵、汽車、電子通訊、電力與機車制造等裝備工業方面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武漢的建筑業在國內外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這為武漢工程設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六)工程設計產業人才資源豐富。工程設計產業的持續發展依賴于科教事業提供人才及原始創新成果。武漢高校云集,進入“211工程”的高校有7家,與工程設計行業緊密相關的工科院校多,實力強,此外還擁有一批國家級的研究院、實驗室,能夠為產業的持續發展源源不斷輸送人才,為產業的技術進步提供支持。
打造世界工程設計之都的舉措
國家住建部對我市發展工程設計產業、打造工程設計之都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支持和關注。
(一)成立武漢工程設計產業聯盟。產業聯盟由武漢地區的建筑、市政、鐵路、公路、水利、電力等工程設計行業龍頭企業和代表性企業,以及國內著名的工程設計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咨詢機構、建造企業、投資公司、行業協會和政府部門自愿組建而成。由32個單位組成的產業聯盟擁有工程院院士和勘察設計大師30多名,高級技術人才近10000名,注冊工程師5000名。
(二)編制產業發展和空間布局規劃。目前,我市已將《武漢市工程設計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這一產業專項規劃納入十二五總體規劃之中,并明確了總體目標:到2015年,武漢市工程設計產業將實現產業規模和效益“雙倍增”目標,即產業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產業利潤達到100億,行業增加值達到500億;同時,新增工程設計產業創新型企業數量100家,新增勘察設計和科研中高級人才10000名,新增省級以上勘察設計大師50位。
同時,逐步推動建設“一城、兩園、五片區”的產業集聚區,重點建設國家級東湖工程設計城,使之成為國家級工程設計集成創新中心和國家級專有技術產業化示范基地,為工程設計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三)啟動國家級綠色工程創新基地建設。已與中國市政工程協會、中國城市規劃協會、中國勘察設計協會達成共識,共同建設中國地下城市開發建設研究基地,并正在與國家級協會、商會、學會等共同籌建中國綠色交通綜合研究基地、中國低碳建筑研究及產業化基地等。
(四)強力推動國際交流和市場拓展。申報世界工程設計之都不是目的,而是展示城市的手段。因此,在申都過程中必須走國際化與市場化之路。一是由政府與工程設計產業聯盟及社會組織聯手,舉辦以“世界設計大會”、“工程設計產業”等為主題的高層論壇、博覽會、雙年展和設計比賽等,提高工程設計產業的影響力。二是對我市經濟外向度高的設計企業中冶南方、長江設計院、五環科技、中鐵大橋、中交二航研究具體對策,鼓勵其參與海外市場競爭,提高產業輻射力。
(五)大膽探索產業融資模式。為加強對設計及創新發展的支持,倫敦設立了“創意之都基金”,香港特區用2.5億港元成立基金,深圳、上海等城市都有一定規模的產業基金。我市也可充分借鑒其經驗,設立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同時,率先建立全國工程設計產業交易平臺,吸引國內外規劃設計機構參與交易,爭取成為全國工程設計產業交易中心。
(六)盡快形成產業示范高地。在東湖自主創新示范區重點打造低碳建設示范區和工程設計產業集聚區,并試點扶持工程設計產業發展政策,盡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武漢工程設計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制度性、政策性的支持體系和框架,如人才集聚、企業集聚的政策、專有技術產業化等扶持獎勵的政策等。
總之,我市發展工程設計產業、打造“工程設計之都”將圍繞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開展“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三個“國家戰略”,從傳統型設計向低碳型設計轉型,從跟蹤模仿的技術進步路徑向自主創新的技術進步方向轉型,通過工程設計產業的發展,將武漢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程設計之都”,為我國經濟社會實現科學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武漢市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