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現代城市”是無法依靠改進技術機械手段創造出來的。那種事情只有在科幻作家的作品里才會有。19世紀末期,有一批這樣的作家,例如愛德華·貝拉米,以及H.G維爾斯,他們都用自己的作品表達了對于人類未來社會,以及“未來城市”的種種設想。到了20世紀20年代,更有一批美國摩天大樓的建筑師們,以充滿童趣的語言,構想出了超級摩天大樓城市。這種城市當中,采光大多是人造的,按照收入水平高低來劃分不同的居住樓層,采用各種機械設備來維持運轉,當然,這就進一步加劇了擁擠,增加了土地價格,也刺激了快速交通……
事實上,單靠建筑手段是根本無法展現一座現代城市的;因為,城市所包含的人類各種需求,包括生物學的、社會學的、個人的種種需求,都還沒有調查清楚;因為城市文化的、教育的職能和目的,都還沒有搞清楚;還因為,人類的全部活動還沒有很好地整合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有一種很不成熟的社會學論調,讓一群現代建筑師和規劃師,在觀察城市的時候居然得出結論,認為城市只有四種職能:工作、交通居住,以及游戲。怎么能夠設想,一個完備的建筑學的城市概念,能夠建立在如此簡單幼稚的社會學理念上呢?城市,如果還有一點點意義,它就首先是人類整體性的表達和象征,不是個簡單、膚淺的概念,它來自人類無比豐富的興趣、活動、追求,也來自人類豐富的勞動分工,來自人類分門別類的社會組織、機構、制度、習慣等等,還來自人類無盡無休的潛在能力,這種能力其實很早就潛伏在人類原始村落之中,只是當時尚未得到機會發展、體現。
那么,人類的永恒的需求,又包括哪些內容呢?若想滿足這些需求,城市自身該具備哪些集體手段,才能逐一實現這些要求呢?當我們勘察一塊場地,或者投石下料之前,總是要在一些基本問題上暫時達成一致形成共識吧?這些問題就包括:人類的基本屬性,以及人類當今文化中的價值理念及其潛在問題。
從歷史過程來看,城市起源于鄉村:所謂鄉村,就是一群住戶簇擁在一起,依附土地為生。這其中,生兒育女,密切的鄰里合作,是鄉村生活兩項最基本的要素。極目一望,天際線并不寬廣,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周而復始,讓成長中的孩子有了安全感,也讓成年人形成了社會團結的基礎,這就是他們相互之間完全一致的思想觀念。家庭和鄰里關系構成其他一些社會聯系的基礎;家庭和鄰里關系這種社會單元,也被美國社會學家庫利稱之為“首屬群體”。這樣的社區,共享同一塊生存場地,其成員對飲食營養、生兒育女的生物學需求完全相同,就形成了社區統一的共同生活目的。
生活利益和需求的一致性,要求成員間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溝通;原因在于,這個時期社區價值觀念的交流溝通,大多不是經過中介性的符號或者象征物,而是通過語言、手勢、日常慣例等等直接來進行的。
所以,這個時期最基本的鄰里單位,其所占有的面積范圍,大體上不超過一個小孩子的每天正常活動半徑,或者——用現代的話語來說,——不超過一個母親推著嬰兒車能夠輕松完成的活動半徑范圍。這樣,原始人群自然聚落的規模,大體上只有250——1000人的樣子。顯然,這樣一種社會組織及其經濟職能,都是直接屬于家庭組織特有的那些活動和職能。
這種鄰里組織中的核心成員,是母親和孩子。而且,出離家庭范圍之外的首次社會組織生活分化,就發生在兒童們的玩耍團體之中,所發生在當時的“育兒學校”團體當中。這種社區內的全部空間聯系,都必須限定在步行距離之內,甚至要限定在爬行距離之內。
可見,我們的建筑師們,在他們制定環境處理手法的時候,從這里可以獲得的啟發就在于“安全、清凈沒有危險因素,親密聯系很方便,以及有機會進行自然而然的會面和交往,而無需特別費力,也不必求助機械手段的參與。弗蘭克·勞埃德·賴特提出的廣畝城市模型當中,每家每戶都占有1英畝,這樣寬廣的占地就把首屬群體成員的聯系范圍局限于一個很小范圍的鄰居以內,更大范圍內,即使是非常隨意的會面,非常短暫的會面,也不得不使用汽車交通。
從建筑學上來看,這樣的首屬群體所在的鄰里單元,要求一處封閉的私人花園,若干習慣固定景點——一叢樹木、一眼噴泉,或涼亭、攀緣植物的棚架,這樣的地方可供母親們散心,舒展心胸,來這里聊天,做針線活兒,照看孩子們,而不必永遠蝸居在家庭小環境中。當建筑物一排排間隔開來,方位又朝陽,這時候,長遠方向的景物往往難以一眼望穿,會被一些陽臺、胸墻、棚架,欄桿,以及花木綠茵等遮擋了視線。這樣的地方,可以容納蹣跚學步的孩子們行走玩耍,還能因為前景環境中景物豐富而增添視覺美感。在這一點上,建筑師有許多地方可以從中世紀城市設計中注重“內部聯系”的做法中借鑒到許多優點和經驗,他們這樣做,體現了對首屬群體內親密人際關系的重視,甚至于重視到了不吝夸張的程度。這樣一種親密關系的表達,或許,最佳范例莫過于馬修·諾維茨基對于印度東旁遮普邦擬議中的首府城市中的鄰里單元設計方案所做的相關研究。
社區成員的認同感本能地起源于村莊,而與之相對立的,另一種更為注重理性的成員間紐帶聯系,則起源于現代大都市的鄰里單元。這是一種非血緣嫡親的關系,是一些無特定身份的、孤獨成員之間的聯系;這正是現代化大都市典型的病態產物。而且,這種疏離感的人際關系,又被大都市里各種做法進一步強化和放大,包括人為地把每一天都搞得很機械,整齊劃一;也包括把每個居住社區都設計得難以區分,鄰里單元失去了邊界,鄰里建筑沒有特色,毫無個性,等等,都進一步強化了這種疏遠淡漠的人際聯系。這樣的城市當中,唯有大規模的活動,諸如橄欖球賽、汽車拉力賽、游行示威等等,人們才會產生一些自發的反應,他們會在車賽、球賽這樣的場合暫且感到自己有了鄰居,有了伙伴,有了共識者。
實際上,法西斯主義,無論其公開形式或隱蔽形式,其力量之源泉,就部分地來自巧妙地利用了人們需要團結和同情,將其導向商業或政治上有利可圖的形式。當前有許多時髦提議都受到勒·柯布西耶的追捧,這就是把家庭和住戶都放歸到單元住宅樓房中去,馬賽、鹿特丹、紐約城等等,都正在實施這樣的計劃。殊不知這樣做完全無視首屬群體的特性和各種需求,并且在創建人工環境當中完全遺忘了人文尺度。這樣的大型單元當中,兒童們必須編組成團隊形式,放置在警覺的成年管理人員眼皮底下嚴加看管。而良好的鄰里單元規劃設計的要求則在于,要為他們提供最大限度的活動空間自由,加上物質環境的安全可靠。
住區鄰里單元內,顯眼的房屋,適度規模的花園,都是一些重要措施,能夠保證為鄰里兒童成長提供安全和穩定的環境。加上鄰里住區的規劃設計方案,更能保證讓這些特點擴大到更多范圍。如今更多的人接受了這一看法,這無疑會促使郊區建設中也會提出同樣要求。然而不幸的是,在低于最高收入水平的群體也提出類似要求之后,他們在自己社區中所見到的那些為解決問題而建成的建筑作品,簡直是對他們所懷熱望的漫畫般的嘲諷。
當然,城市不僅僅是許多首屬群體和鄰里的簡單組合;即使有十萬個家庭如此方式組合到一起,也無法構成一座城市。原因在于,與鄉村對照來看,城市是首屬群體,還有次級群體,相互聯合的產物;還是本能性社區以及有目的的組合,兩者聚集結合的產物。具體來說,一個人可以憑借自己的出生地、居住地來確定其鄉村社區成員的資格;而成為一個城市社會的成員,從歷史上來看,卻是可以通過自己的選擇,通過自己從事某種職業,通過經常去某個教堂,或者參與某個兄弟組織、工會,通過錄取進入某所院校,或者通過成立一個公司、建立一所工廠,等等。簡單地說,就是通過把自己與利益相同的人連結起來,進而去追求自己更為專門的特殊的目的。
于是,本來鄉村生活的簡單旋律,就變成了復雜的四聲部的城市對位和弦總樂譜:包括了生物學的、經濟的、政治的,以及教育的主題,共同編織成更高級的,卻又不那么穩定的整體城市社會。社會多元性、各種沖突、社會分化、自覺形成的組織、各種合作形式、都體現了城市社會生活的特征。這里要強調指出,在城市自身作為社會的外殼和象征物,尚不能奮力維護自身整體性的時候,上面所說的這種社會分化對于城市社會就有可能產生致命的后果。
設想一下,一座城市也可以建造在地下、或者,也可以設想在一個封閉的、巨型的、內部不加分割的玻璃盒子里面,根本不開設窗戶,與外部世界完全隔絕。事實上,上面所說的兩種設想都作為提案被提出來了。但是,這樣的所謂城市當中,缺少了社會發育的一個基本元素,這就是社會內容、活動,以及存在意義的美學象征物。
道理在于,城市作為一個建筑實體,任務之一就是要展示其內部社會團體的生活活動情景,賦予這些活動以適當形式,以便承載和實現這些活動的實際目的;除此之外,還要通過各種建筑設計來強化城市的潛在含義。
更為重要的是,城市乃是各種永恒社會關系的集體象征。城市當中各種單體建筑物和構筑物的規劃設計,本身就是一項重大貢獻,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務于自身的實際功能;而且,城市規劃中這些建筑構筑物相互之間的聯系,還能夠形成一種強大手段,共同促進城市社會的進一步團結。這種效應首先體現在人們日常生活在精神上獲得的都市景觀印象,其次體現在這些建筑物共同發揮的具體職能和作用。城市是社會結構和秩序的外部體現,但是,在城市完全建成之前,這樣的有序性是絕不會自行上升到具有自我意識程度的,更說不上去自我展現。
城市本身不僅包含了各種重要的社會功能,這些社會功能還在尋求自身的表達,要求有表現的路徑。其中,建筑學和城市規劃就是兩種明顯的介質,可以傳出一種文化的全部內涵。城市里的每一代人都在自己營造的建筑中寫下了自己的傳記;而在城市當中,每一種文化又都扼要體現出貫穿于城市各種活動中的統一思想。假如沒有城市的這種整合效果,即使最小規模的城市所具有的那種豐富和復雜,也足以令觀察者暈頭轉向;而有了這種整合效果,人們就能于一瞥之中洞察一切,就像你能夠從臉色、神情看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身份地位、教育和職業背景、甚至于還能看出他的學養、造詣和成就。中世紀城市在上帝眼皮底下表達出的內容是“保護”;巴洛克城市在君王的袒護之下表達出的內容是“權力”;工業時代的城市表達的主題是“生產”,而且不顧人類將為此支付出什么樣的成本;美國的大都會地區表達的內容是“金融”,說金融可以主宰一切。
都市的側影形象如何,街景效果,城市的高度和細節,凡此種種都表達了上述一些基本的,又是綜合的內容。現在我們要考慮現代城市的理想形式了,首先應該關注的,是如何超越迄今已有的全部文化,尋找到一種更加綜合的形式,以便更加充分地表達、體現出人類的全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