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深開放—未來的時代主題
時間:2012-01-17 09:59:28
來源:城市化網 作者:蔡義鴻
1978年改革開放是中華民族新生的開始。在經歷了一二百年改革與反改革、開放與反開放的流血斗爭與開閉循環之后,中華民族又開始走上市場經濟、民主政治、法治國家的現代化道路。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然而,中國的現代化之路注定是不平坦的,正如許多學者指出的那樣,由于我們的改革主要側重點集中在經濟領域,也就是說三十多年來主要是經濟開放、經濟改革和經濟增長。因此,政治體制改革進展相對緩慢,從而積累了許多嚴峻的社會問題和大量的社會矛盾。
近年來,我國政治改革進展與經濟改革的現狀已明顯不相適應。盡管現時實行的村官直選、擴大差額選舉等改革,但改革步伐顯然邁得 “太小”。政府官員中的貪污腐化,分配不公,刺激了社會矛盾,引發各種社會沖突。
應該看到,隨著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已經富裕起來,城鄉、東西部以及各階層的貧富差距懸殊,兩極分化的趨勢比較明顯,進一步激化了各種矛盾。主要表現在:中國億萬富翁的數量僅次于美國,但仍有幾千萬人每天的生活費用不足1美元。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4聚焦民生》顯示,目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比為3.23:1,成為世界上城鄉收入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中國的基尼系數在2004年已達0.473(編者注:2005年至今未見相關數據),早已突破了國際公認的貧富差距0.40的警戒線。
伴隨經濟發展帶來的是社會道德水準下降,出現了造假、吸毒、賣淫等丑惡現象,是人們始料未及的。從制販假藥、假酒,到生產毒奶粉,以及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反映的是改革開放三十多來社會道德淪喪的嚴酷現實。打假14年的民間“打假英雄”王海認為,如今內地假貨泛濫愈來愈嚴重,而且表現得愈來愈具隱蔽性。中國每年的盜版音像制品約有1.2億張,盜版圖書年生產量約5億冊左右,使得正版市場每年至少蒙受幾十億的損失。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中國因環境污染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目前全國地下水資源符合Ⅰ類至Ⅲ類水質標準的占63%,符合Ⅳ類至Ⅴ類水質標準的占37%。中國一些地區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和工業廢棄物污液以及化肥農藥等滲漏滲透,造成地下水環境質量惡化、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給民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如紫金礦業污染、太湖和滇池的藍藻、婁底鉻污染、城市內澇、渤海漏油以及“癌癥村”等環境事件,都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
作家狄更斯曾經這樣描寫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這是個最壞的時代,這是個最好的時代,這是個令人絕望的春天,這是個充滿希望的春天,我們前面什么也沒有,我們前面什么都有。” 狄更斯的哲言也正可以用來描寫改革開放中的中國。
有學者認為,中國三十多年的改革發展方式應進行根本轉變,要實現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新聞出版、公益慈善和社會組織、政治體制等全方位的進步,就需要全面的改革,其動力就在于把改革開放引向縱深。
當前,各種綜合改革配套區、試驗區遍及全國,特別是福建的平潭、珠海的橫琴和深圳的前海,這些區域是否真正觸及到了中國未來幾十年改革開放縱深的關鍵?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