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剎住”汽車尾氣污染
北京提出了淘汰老舊汽車、使用國Ⅴ排放標準、治理揚塵、鍋爐煤改氣、大面積植樹造林、加強京津冀地區聯防聯控、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加強生態環境治理等八項整治措施
北京,車多,機動車保有量逼近500萬輛,而北京空氣中的PM2.5有相當一部分正是來自汽車尾氣。對每個生活在北京的人來說,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PM2.5。
“知道PM2.5的一大來源就是汽車尾氣之后,我更愿意選擇綠色出行了。與其抱怨空氣質量差,不如盡量減少自己的污染排放。”每天坐4號線地鐵上下班的佟鑫說。他家住在北京南三環草橋,單位在北三環黃莊附近,上下班路程將近20公里。
“如果更多的人選擇公共交通,會更好地改善整個城市空氣質量。其實坐地鐵也挺方便的,比自己開車路上能夠節省半個小時。”佟鑫笑著說。
除了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倡導市民綠色出行、適當控制機動車數量,北京還將繼續加大控制機動車污染排放。在去年共淘汰轉出22.4萬輛老舊車的基礎上,今年北京將淘汰10萬輛以上,到“十二五”末將達到40萬輛以上。此外,在燃油排放標準上,北京在全國也總是率先垂范。繼2008年3月1日正式實施國Ⅳ排放標準后,將于今年實施國Ⅴ排放標準以及配套車用油品標準。
在“剎住”汽車尾氣污染的同時,北京也加大了綜合治理力度。上周召開的北京市“兩會”提出了減少PM2.5排放的八項整治措施,其中除了淘汰老舊汽車、使用國Ⅴ排放標準之外,也將在治理揚塵、鍋爐煤改氣、大面積植樹造林、加強京津冀地區聯防聯控、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加強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入手。特別是今年將在五環和六環之間建造20萬畝林地,未來3年的種樹目標將達到100萬畝。
這些措施都無疑將對降低PM2.5濃度,提升空氣質量,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
上海
加大綜合治理力度
本報記者沈則瑾
上海將采取機動車污染控制、電廠脫硝、清潔能源替代和區域聯防聯控等一系列措施
1月11日,上海市市長韓正表示,上海未來要認真做好PM2.5監測與治理相關工作,力爭列為國家首批發布的城市之一。
從今年起,上海將啟動實施第五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清理和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風險的落后產能600項,加強大氣污染治理,加快燃煤電廠脫硝工程建設,大力推進電廠高效除塵工程,擴大布袋除塵試點,強化機動車控制和重污染車輛淘汰,加強揚塵和秸稈焚燒治理,進一步強化污染減排目標管理責任制,完成主要污染物年度減排目標。
上海是2005年啟動PM2.5試點監測的。去年年底,上海市環保局公布了過去5年上海市PM2.5試點監測數據。按環保部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征求意見稿》標準,上海5年的PM2.5年均濃度均已超標。
據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介紹,下一步上海將根據第五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加大PM2.5治理力度。例如加大高污染車輛整治和淘汰力度,全面實施加油站油氣回收,強化揚塵污染全過程控制等措施。
據悉,上海將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加快完善PM2.5自動監測網絡的建設,并根據環保部要求公布PM2.5數據,還要采取機動車污染控制、電廠脫硝、清潔能源替代和區域聯防聯控等一系列措施,不斷加大PM2.5污染治理力度,推進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陳艷梅:多種樹,發揮大自然的凈化作用
本報記者來潔
公益植樹活動最初目的并非為了降低PM2.5,是希望改善當地日益沙化的環境,當然沙塵少了,也有助于改善北京的空氣質量。
“治理空氣污染,控制PM2.5應該成為大眾共同的使命。我們每個普通人可以多種樹,積極發揮樹木的自然凈化作用,不僅能夠有效的吸附空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阻擋沙塵,還可以美化環境。”陳艷梅在廣汽本田工作,從2008年開始負責公司在內蒙古興和縣的公益植樹項目。
陳艷梅很高興在這樣一家綠色企業工作。“我們的環保口號就是‘讓孩子的天空更蔚藍’,希望最終實現人、車、環境的和諧發展。”
早在2001年,廣汽本田就與Honda駐廣東的3家企業向中國綠化基金會捐款300萬元,用于河北豐寧小壩子鄉喇嘛山口的防沙治沙工程,共完成造林2620畝,形成了多樹種混交、喬灌草結合、群落結構穩定的生態公益林,植被綠化率達到90%以上,為改善首都周邊生態環境、保障京津用水發揮了積極作用。
“豐寧公益林項目完成后,我們又立刻啟動了新一輪的造林項目。2008年5月,聯合其他汽車企業在內蒙古興和縣友誼水庫開展植樹造林項目,計劃在5年時間里投入1000萬元,植樹7000畝。”陳艷梅說。
從2009年開始到2011年,公司每年都會組織兩次赴內蒙古興和的植樹活動,一次是公司員工,另一次是車主或環保家庭。
“公益植樹活動最初目的并非為了降低PM2.5,而是希望能夠改善興和當地日益沙化的環境。當然,興和的環境改善了,沙子也少了,吹到北京的沙塵暴也會日益減少,也有助于改善北京的空氣質量。我們主要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更多的人行動起來,加入環保的行列。”陳艷梅說。
孫然: 沒有煙花爆竹,年味一樣濃
本報實習生郝杰
只要家里人都團團圓圓地聚在一起,年味兒一樣濃!把年過好了,還為環保做了貢獻,是好事!
孫然是在北京打工的外地小伙,每年春節回到家鄉,總能感受到和大城市不一樣的、濃烈的過年氛圍。“每家每戶都會準備很多年貨,當然放煙花爆竹也是少不了的。就等著大年三十那天熱熱鬧鬧地放一把呢!”就要啟程回家的孫然,掩飾不住心里的激動。
“不過這幾年,我都不讓家里再買很多的煙花爆竹了,畢竟對空氣污染比較大。特別是最近我看新聞,知道空氣中PM2.5的污染,今年更不想放煙火爆竹了。”
生活在北京的這幾年,孫然越來越認識到了空氣污染的嚴重性。“我老家一到過年放完鞭炮,到處也是灰蒙蒙的一片,就和北京的大霧天一樣,還有很難散去的硫磺味兒。這幾年,燃放的花炮越來越大型化,對空氣污染也越來越厲害了。”孫然略帶思考地說。
“不過,沒有煙花爆竹沒關系,只要家里人都團團圓圓地聚在一起,年味兒一樣濃!把年過好了,還為環保做了貢獻,是好事!我相信,在日益重視環境保護的趨勢下,空氣質量會日益好轉的,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孫然憨厚樸實的笑容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