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武昌洪山禮堂,省長王國生作《政府工作報告》。一個新提法首次在《報告》中出現——長江中游城市集群。王國生說:“加強與長江中游省份 合作,聯手打造長江中游城市集群,培育全國區域發展新的增長極”。“長江中游城市集群”——全國區域發展新的增長極。身處這片蓬勃待興、蓄勢而發的熱土 上,參會的一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這個熱詞,充滿期待。
會后,省社科院副院長、長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秦尊文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長江中游城市集群”應該也有條件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京津冀)城市群之后獨具特色的中國經濟“第四極”,成為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塊之一。
“中游暢則長江暢,中部活則全國活”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說,隨著中部崛起國家戰略推進,隨著產業從沿海向中西部轉移,中部省份和城市群在崛起和發展。當它們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尋求跨省的聯合發展之路。
他提到,在長江中游城市集群中,武漢、長沙和南昌三個省會城市,呈“品”字形分布,以這三個城市為中心形成的三大都市圈,在各省的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都在60%以上,是帶動周邊地域經濟發展的拉動力量。
湖北、湖南和江西有著不同的資源稟賦,互相協調,在產業布局、產業鏈分工等方面進行合作,取長補短,是推動中部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最佳選擇。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區域經濟研究專家秦尊文說,長江中游在整個長江流域起著承上啟下、溝通全國東中西的重要作用。“中游暢則長江暢,中部活則全國活”。
全國人大代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說,中部六省之間的合作一直不足,河南已與山西形成中原集群,安徽一直依托長三角發展,而長江中游的三個省份已經到了必須聯合的時候。
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第四極”
長江中游城市集群未來將如何?
省政協常委、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李長安說,我國沿海地區三大經濟區的形成——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灣,充分表明大都市帶的中心功能和經濟輻射作用,對推動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他說,近來隨著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和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設和發展,長江中游城市集群已經具備形成國家經濟區的條件,如果規劃得好、協調好,極有可能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的“第四極”。
全國人大代表葉青展望這片熱土的未來,也提到“第四極”。他說,湖北距離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三大經濟區都比較遠,需要積極投入長江中游城 市集群,打造中部崛起的戰略平臺。承接產業轉移、拉動內需等國家大政方針已定,中部的長江中游城市集群有望成為中部地區核心增長極和全國繼長三角、珠三 角、京津冀城市群之后的“第四增長極”。
“中三角”近億人口將從中受惠
秦尊文將“長江中游城市集群”形象地稱為“中三角”。“中三角涵蓋整個長江中游,跨三省,越兩湖,國土面積達21.78萬平方公里,人口總量9000多萬,經濟總量2.5萬億元。一旦攜手發展,將珠聯璧合,惠及近億民眾。”秦尊文對“中三角”充滿期待。
這位從事長江流域經濟問題研究近20年的專家指出,在長江中游港口群放大“黃金水道”水路優勢的同時,目前,漢長昌高速公路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環 線,已將三大城市群融合為“三小時經濟圈”;隨著高速鐵路的建設,漢長昌之間在“十二五”期間將融為“1小時經濟圈”。目前,在鄂江西籍商人20余萬,在 鄂湖南籍企業2000多家。“中三角的建設,將使三省經濟往來更為密切,民眾將從中得到出行、就業、消費、旅游等多種便利。”
在秦尊文看來,以武漢、長沙、南昌為核心的長江中游城市集群,目前有湖北武漢城市圈、湖南“3+5”城市群、江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這三個城市群是三省經濟精華地帶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三省城市群的合作,將出現1+1+1遠大于3的前景。
省政協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朱書剛說,三地處于相同的發展階段,都處于工業化中期,既要完成工業化,又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三地可 以一起探索走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的道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是國家批準的“兩型”試驗區,鄱陽湖建設生態經濟區,三者協同發 展,在一定意義上可建成全國生態發展示范區。
建議三省打破壁壘形成合力
長江中游城市集群正整裝待發,代表和委員對她充滿期盼,殷殷期盼之情體現在每一條建議的字里行間中。
湖北省政協委員、武漢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傳江說,三省要打破行政局限形成合力,在“中部崛起”這個國家大戰略的層面進行推動,建立跨越三省的 機構進行協調,推進發展。他說,長三角、珠三角的協同發展,都是靠國務院推動的,這樣才能打破本位主義、條條塊塊,實現共同發展。
省政協委員、荊門市科技局局長朱才坤建議,武漢、長沙、南昌三地要加強技術、人才和資源的互通,把“兩型社會”的文章做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迎接產業轉移。
李長安認為,應從發揮區域整體優勢出發,對重大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聯合投資,既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又進行產業的合理分工。他還建議, 重視網絡建設:包括交通網絡、信息網絡、產品的產供銷網絡等。如在交通方面,要統一發展規劃,大力推進航空、高速公路、鐵路、水運整體聯動的大交通體系一 體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