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軍網記者頻道發布了一條“不起眼”的新聞《婦女為避貨車落水,海軍士兵見義勇為》,一個小時,此頁面的點擊量達數萬次,各大微博也有滾雪球般的轉發量。
并非“無心插柳柳成蔭”——這些天來,我們記者頻道的編輯們一直在思索如何深入報道現在流行語“扶不起”背后的那令人坐立不安的隱憂。
此前,記者頻道還以《74歲老人暈倒無人敢扶,戰士出手相助并墊醫藥費 》為題,報道了南京軍區某部戰士萇光玉救助跌倒老人并主動墊付醫藥費的事跡。隨即,新華網、人民網等數十家媒體相繼轉載,并引發了數十萬網友評論熱議。
這兩則新聞的感染力真有那么大嗎?
曾幾何時,見義勇為、扶老攜幼似乎還只是街頭巷尾的“舉手之勞”,為何如今卻在各大媒體上引起軒然大波、招來眾說紛紜?
我們常說,我們是有五千年文化積淀的禮儀之邦;我們常講,我們是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我們曾創造了無數贊美禮義的詞匯,我們總是告訴孩子“人之初、性本善”……
那么,我們為什么還“扶不起”一位跌倒的老人?“救不起”一名被撞的女童?
真正“扶不起”的,究竟是老人還是社會大眾的道德良知?
真正“救不起”的,究竟是小女孩還是眾生胸中那顆“救人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每個公民都準備好了嗎?我們到底還缺失了些什么?
是啊,總有些事,我們下不了手。
總有些話,我們說不出口。
但13億人的泱泱大國,豈能說出“扶不起”?
是扶不起老人和女童,還是扶不起腰桿和良知?是扶不起他人還是扶不起自己?是扶不起跌倒的人還是扶不起站著的人?
從今天起,中國軍網記者頻道將展開一個大討論:《泱泱大國怎能說出“扶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