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論壇背景
1、武漢開埠的歷史意義
今年是武漢開埠150周年。武漢自1861年設立英租界,由不平等條約被動開埠而成為開放城市。武漢在開放中全方位遭遇了現代工商業、交通運輸、市政工程、城市管理等人類先進文明的撞擊,經受了全球化的洗禮,也前所未有地激發出中華民族巨大的生命力,轉而在這場與高手的過招之中主動響應,發奮自強。漢陽鐵廠的創建曾被西方視為“中國覺醒的標志”,而清末新政的藍圖,亦主要擘畫于張之洞治下的武漢。
2、開放中崛起的“東方芝加哥”
1889年張之洞督鄂之后,武漢在工業、商貿、交通、教育等領域全面發展,一躍而成“駕乎津門,直追滬上”的“東方芝加哥”:
創辦亞洲最早的鋼鐵企業——漢陽鐵廠,改變了中國鋼鐵全部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
創辦湖北槍炮廠,使得“漢陽造”聞名全國,為抵抗日本侵略立下汗馬功勞;
設立紗、布、絲、麻等輕工企業,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壟斷格局;
編練新軍,為辛亥革命打下良好基礎;
廣開學堂,奠定武漢一個多世紀的科教優勢;
修筑平漢(北平至漢口)鐵路等交通體系,奠定武漢“九省通衢”格局;修筑張公堤,革除漢口數千年水患……
二十世紀初的武漢成為中國僅次于上海的大都市,擁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
3、孫中山寄予厚望的城市
武昌漢陽原本地區性行政中心,但是在中國參與國際競爭中展示了一個世界城市的巨大潛力。辛亥革命之后,擁有世界眼光的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對武漢寄于厚望。孫中山為武漢制定的發展目標和城市規模是:
“溝通大洋計劃之頂水點;
中國本部鐵路系統之中心;
中國最重的商業中心;
世界最大都市之一”
因此,“為武漢將來計劃,必須定一規模,略如紐約倫敦之大”。
4、新世紀武漢的國家使命
國家開放則武漢興,國家閉關則武漢衰。武漢的命運與中國對外開放的運程緊密聯系在一起。武漢是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風向標。
新世紀的中國,面臨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機遇:
堅定不移地走開放之路,做新一輪縱深開放的排頭兵:
長江中游城市群——中部崛起
世界工程設計之都——拉開武漢走向世界的世紀帷幕。
5、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1840年以來,中華民族正經歷著自秦漢以來兩千年中最為深刻的社會大變革。從接受西方的物質文明、到借鑒西方制度文明和政治文明,中華民族在與人類文明前沿交流中開始了從一個中世紀農業國家通過工業化和城市化向著現代文明民主國家的偉大轉型。這一轉型在百年前表現為被動而全方位的開放,在近三十年表現為主動而部分的開放,未來一定是主動而全面的開放,開放的落腳點一定是眾多開放城市。可以說,全面的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在此背景下,以中國武漢設計雙年展為契機,于今年11月30日在武漢舉辦主題為“面向改革開放的第二個三十年”的開放城市論壇,將邀請有大陸、香港、臺灣地區等關方面領導、專家學者、媒體等共同參與,并將圍繞相關話題展開對話與研討。
二、論壇時間: 2011年11月30日(下午14:30-17:30)
三、論壇地點: 湖北省武漢市市委禮堂
四、論壇規模:500人
五、出席嘉賓:
中共武漢市委、武漢市人民政府領導
龍永圖:高級經濟師,博鰲亞洲論壇咨詢委員會委員、原外經貿部副部長
樊綱: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主要學術專長是理論經濟學,長期從事經濟學研究。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會副會長,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
葉嘉安:地理信息科學、城市規劃、城市地理學家。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環境管理研究中心講座教授、研究學院院長、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交通運輸研究所所長和香港注冊規劃師。于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科院地學部首位香港院士,2010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
黃瑞茂:臺灣地區著名專家學者、教授,主要從事設計理論、小區設計、都市設計、都市設計史等;
李津逵: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主任研究員、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戰略咨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理事、深圳城市化研究會副會長(雙年展、開放城市論壇專家主持人);
蔡義鴻: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秘書長、城市化雜志主編、城市化網總裁。
六、論壇議題:
1、主持人致辭——中共武漢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毅致辭(10分鐘)
2、國際大都市的開放戰略思考——演講者:龍永圖(45分鐘)
3、從漁村到國際城市:香港城市發展的經驗——演講者:葉嘉安(25分鐘)
4、臺灣城市發展與文化治理——演講者:黃瑞茂(25分鐘)
5、開放城市與中國城市化(結合武漢)——演講者:樊綱(45分鐘)
七、相關單位:
1、主辦單位:首屆武漢設計雙年展組委會
2、承辦單位: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
中國武漢工程設計產業聯盟
4、媒體支持: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通訊社、中國新聞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建設報、中華建筑報、21世紀經濟報導、城市化雜志、城市化網、騰訊網、搜狐焦 點房地產網、新浪樂居、搜 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