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總量政策運作空間很小,結構調整壓力加大
記 者:去年,世界經濟是在風云激蕩中度過的。今年,這種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激變的后續影響仍然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按照常規思路進行經濟預測會有點困難吧?綜合內外部環境變化,你們怎么看今年的中國經濟走向?
范劍平:根據我們的預測,2012年我國出現經濟增速和物價漲幅雙雙小幅下降的概率較大,經濟運行的總量矛盾有所緩解,國內外多重兩難甚至三難 因素的挑戰,將使我國宏觀調控總量政策無論進一步收緊或放松的空間都很小。因此,鞏固宏觀調控的積極成果,需要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 “控物價”和“穩增長”之間尋找恰當的政策平衡點。
同時,國際經濟再平衡進入制度變革新階段,發達國家需要修正過度負債、過度消費的制度性缺陷,新興市場國家需要改變過度依賴出口和投資的發展模 式。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促進國民經濟內外平衡和投資消費均衡增長的結構調整壓力加大。能否在調結構、轉方式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不僅關系到2012年中國 經濟的穩定發展,更關系到長期發展的可持續性。
為此建議,2012年將調整經濟結構放在經濟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積極主動深化改革進一步激發自主增長活力。
發揮積極財政政策對結構調整的引導作用
記 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今年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你們估計今年中國的財政情況會怎樣?積極的財政政策在內容上跟以往會有什么不同?
范劍平:今年,受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和價格水平高位回落的影響,財政收入增速將低于前兩年。隨著工業生產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放緩,主要以工 業增加值和商業增加值為稅基的國內增值稅增速將有所回落;隨著國內外需求增長放緩導致進出口減速,進出口環節稅收增速也將回落;企業經營環境偏緊影響到企 業效益,企業所得稅增長面臨困難;汽車銷售增長維持低水平,國內消費稅和車輛購置稅增長也難有起色,綜合考慮到資源稅等增稅因素和結構性減稅因素,初步預 計2012年全國財政收入增長15%左右。
今年,政府在建項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設需要繼續投入大量資金,社會保障、就業、醫療等民生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 “三農”、節能減排、區域協調發展等經濟結構調整也需要財政支持,需要財政支出保持較高增長。在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財政支出依然保持較高增長的背景下,有 必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保持適當規模的財政赤字。
建議今年繼續支持部分財政狀況較好的省級政府直接到債券市場融資試點,適當擴大地方債券發行規模。財政支出結構的安排中,要在壓縮行政支出、保 證政府在建項目支出的同時,推動財政支出大力向社會保障傾斜,向改善民生傾斜,不斷提高其所占比重。政府投資要在確保在建項目投資順利完成的同時,嚴格控 制新開工項目。除確保“十二五”規劃中的國家級重點建設項目陸續開工外,嚴格控制一般性的地方政府投資項目的開工,防范地方債務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過 度積累。適當提高中央財政對保障性住房的補助水平,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對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適當降低增值稅和部分消費稅名義稅率
記 者:稅制改革是各方關注的熱點。對此你們有哪些建議?
范劍平:財政政策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作用較大,積極的財政政策執行重點應由擴大政府投資支出轉向結構性減稅。建議適當降低增值稅名義稅率,同時 逐步取消名目繁多的增值稅優惠政策。消費稅制改革在堅持對一些過度消費會損害健康和環境的商品繼續課以重稅外,其他諸多商品的消費稅率應適度下調,部分已 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商品已不再適合課征消費稅,部分傳統上視為奢侈品的商品的消費稅率也應大幅下調。這樣做會帶來諸多好處。
第一,有利于降低商品國內售價,促進居民消費。我國稅收以間接稅為主,間接稅在很大程度上都會通過稅負轉嫁的形式由最終消費者承擔。增值稅和消 費稅等價內稅率的下降將有助于降低商品售價,一方面有利于控制物價總水平,另一方面,商品降價有利于擴大居民消費,有利于增強企業應對成本上升能力,使企 業有能力提高勞動者報酬水平,從而改善政府、企業與居民的收入分配關系。
第二,取消名目繁多的增值稅優惠政策,有利于幫助中小企業獲得公平稅負環境。我國增值稅名義稅率偏高,但外資企業和國內大企業往往可以通過各種 辦法獲得不同名目的優惠稅率,真正承受高稅負的是國內中小企業。降低名義稅率同時逐步取消優惠稅率,有利于公平稅負,明顯減輕中小企業在結構調整中的經營 壓力。
第三,降低增值稅名義稅率必然下調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有利于促進內外需平衡。近年來,我國陸續出現部分國產商品國內售價高于國外售價的不正常 現象,除流通費用等其他原因外,內銷與外銷的稅負不同是重要原因之一。為了進一步擴大內需,減少來自國外的反傾銷反補貼貿易磨擦,有必要適當降低增值稅內 銷稅率,同時適當下調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下調增值稅和部分消費稅名義稅率的同時逐步取消增值稅優惠稅率對實際稅收影響較小,但對公平稅負、調整結構影響 較大。
更加重視運用經濟手段改善物價調控
記 者:去年物價是一大熱點,今年會怎樣呢?會采取哪些調控手段?
范劍平:在去年的物價調控中,較多借助于約談生產企業等行政性手段,物價調控中屢屢出現“摁倒葫蘆起了瓢”這樣顧此失彼的現象。行政干預在強行壓制短期通脹壓力的同時,還導致遠期通脹壓力進一步積聚。
今年需要采取多種措施,進一步改善物價調控。
一要更加重視經濟手段、市場化手段的運用。今年我國迎來難得的匯率和利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的歷史機遇,應不失時機推進匯率利率市場化改革措 施,取消信貸規模行政管制措施,讓國內資金要素價格找到真正的市場定價,在此基礎上有助于形成市場基礎的均衡匯率水平。富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可以調節進出 口供求關系,為利用國際資源穩定幣值創造條件。
二要改進對通貨膨脹形勢的判斷標準。除考察CPI外,還應將核心CPI、“低收入群體CPI”等納入考查范圍。需要看到,我國農產品(11.15,0.18,1.64%)價格上漲將是長期趨勢,是工業化、城市化推進以及居民膳食結構改善升級的必然結果。而且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較高,隨著我國工業化的進一步推進和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石油對外依存度會進一步上升。
當前,我國CPI持續上升的主要力量來自于食品,而國際油價上漲成為我國輸入型通脹的主要來源。僅通過CPI走勢來判斷全面通脹形勢,就會造成 對通脹壓力的過分渲染和過度擔心。從現階段我國國情來看,需要改進對通脹形勢的判斷標準,除了繼續將CPI走勢作為重要的判斷依據外,還需要將剔除了食品 和石油價格影響的核心CPI納入考察范圍。
此外,由于低收入群體恩格爾系數高,還需要特別關注“低收入群體CPI”,以更加真實、準確地了解物價上漲對低收入群體的影響。貨幣政策應更多關注核心CPI趨勢和資產價格走勢,財政補貼政策更多關注“低收入群體CPI”,提高政策的針對性。
三要注重促進農業企業化、規模化經營。在確保農民對土地長期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鼓勵農民將土地經營權以入股、出租等方式流轉到農業企業,對商 業銀行、流通企業、科技企業的涉農金融、流通、科技等經營活動給予營業稅減半等政策優惠,實現農業生產與現代金融、現代流通和現代科技的對接,提高農業生 產科技水平,增加對農業的金融投入,加快實現農業大生產與城市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暢通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完善糧食、豬肉、 食用植物油等大宗農產品儲備制度和調節機制,從生產、金融、科技、流通等多環節有機結合著手穩定食品價格。
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全方位擴大消費
記 者:擴大消費內需已經成為轉變發展方式的戰略基點之一。消費其實和收入分配的關系也十分密切。對此你們有什么建議?
范劍平:國際經濟調整對我國提高居民收入、擴大國內消費形成新的壓力,這也成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要積極推動收入分配的實質性改革,通過政府減稅、企業讓利為提高勞動者報酬形成制度性保障,在我國經濟實力逐步增強時期讓居民收入大幅增長。
同時,要通過提高存款利率和穩定證券市場促進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增值保值,提升消費信心。應果斷降低中高檔消費品進口關稅,釋放高端消費需求,讓高收入群體的高端消費需求留在國內,有助于擴大消費總量。要建立食品等消費品安全的嚴查重罰制度,讓居民放心消費。
我國已進入物品供應極為豐富的階段,必須多部門配合,建立精細化、標準化、誠信安全的生產流通和法律監管機制,為消費者創造便利、安全的消費環境,促進終端消費需求持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