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萬科集團總裁郁亮在談及中國房產業現狀時表示,房產企業的好日子已經過去,從現在開始,房產業進入了下半場,游戲規則發生了變化。郁亮指出,未來的房地產一定是以居住為主,成為最大需求,而投資功能僅為輔。同時,郁亮表示,房產業應該像中國制造業學習,賺取合理利潤才不會被罵;其次,房產企業之間的競爭也以“軟”為主,比如關注房屋的配套設施等;最后,房地產應該向“產業化”方向發展。
郁亮:好日子已經過去了,對房地產企業來說,再留戀過去并不現實。從現在開始,中國的房地產進入了下半場,游戲規則發生變化,在新的市場里踢球的開發商,要發明不同的踢法。比如,過去覺得有好產品就一定可以賣掉,賣高價,賺快錢。此邏輯已不再成立。
一些同行抱怨這個行業不好做。這是事實。現在和過去的房地產黃金十年不能同日而語,但過去的美好歲月應該持續嗎?正常嗎?在我看來,這個行業的黃金歲月仍然存在,不過那種過于不正常的、富得流油的狀態不存在了,接下來,做企業應該做的事,仍有機會。
最近溫總理在講話中提到,地產行業該調整的調整,房價問題不合理就調下來,但居民正常的居住需求是需要支持的。我認為,中國房地產行業在未來15年到20年的時間內,一些支持行業穩定發展的大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比如城市化,所以,沒有理由對未來悲觀。
未來的市場一定是以居住為主的市場。在各種政策手段相互配合下,不太可能再出現過去那種一放就亂、一亂就收、收了就打的局面。單個政策的退出, 一定會有一個替代政策,政府會有序地進行未來的政策安排。所以,開發商可能要對原來的很多做法說再見了,要開始創造新的發展模式,做新的產品。
為什么地產市場將進入下半場,而不是拐點?因為從長期趨勢來看,行業并不是往下走,還會往上走的,所以我并不認為行業出現了拐點,只不過在大的趨勢下,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市場讓企業做什么”這個問題發生了很大變化。
未來的市場,我看得非常清楚的一點是,房子要回歸最基本的居住屬性,投資屬性是附屬屬性。未來,投資屬性的房子不會有太大市場,基本居住需求是 最大的市場,在這個要求下,企業做的產品就要考慮未來中國家庭結構的變化,比如家庭成員在減少,因此小戶型的住房需求會不斷增加,畢竟中國人多地少的基本 面仍然沒有改變。
想贏得下半場,需要做出哪些改變?我認為首先是思想意識的轉變,這個行業未來還會有暴利嗎?基本上不太可能。因為政策和市場環境的變化,都會讓這個行業賺取不合理利潤的情況不再出現。
中國的房地產企業需要向中國的制造業學習。30年前中國制造業一塌糊涂,20年前也被人罵,但現在,全世界都在消費中國制造的產品。房地產行業如果像制造業一樣賺取合理利潤,大家就不會罵我們。但是,如果地產開發商一味留戀過去的做法,就一定行不通。
其次,隨著整個建筑水平的提高,競爭會轉向“軟”的方面去。萬科的一個變化是,上半場,我們堅持“為普通人蓋好房子”;下半場我們加了一句話, “蓋有人住的房子”。下半場,企業需要在產品里增加很好的配套,比如食堂、運動場等等,吸引人們住進來,未來的房子一定是要有人來居住的。所以,上半場可 能是拼產品、綠化等等,下半場不止這些,還要有軟的服務配套、綠色節能建筑等其他要求。
最后,房地產應該向“產業化”方向發展。到了下半場,產業化的春天即將到來。現在,深圳、上海、北京、沈陽等城市都出臺了相關的支持政策。未來 將會有兩個對房地產行業產業化影響比較大的因素,首先是國家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政策,“十二五”期間將加大節能減排的力度,建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塊;第二是 開發商自身發展的制約,現在人工成本增長得太快,萬科部分建筑工人的年齡已到了45歲以上,很少有年輕人愿意加入,今年以來工資漲幅達到40%-50%, 這種人工費用上漲的趨勢,一定會使得機器逐漸替代人工,這有助于提高整個建筑的效率和質量,同時滿足綠色建筑的要求。
所以,這兩個因素導致未來“產業化”是一個趨勢。產業化是手段,幫助企業更高效地蓋房子,蓋更高質量的房子。
下半場企業如何把握戰略?和登山一樣,先到5000米,然后再到6000米,現在不用去想8844米的珠峰,企業只能一步一步往上走,不要拿命去冒險。戰略方面,對房地產企業來說,領先市場半步很關鍵。領先市場半步就足夠,領先兩步會成為先烈。
核心的問題還是向制造業學習,中國的房地產企業能夠學到制造業的一半就能成功,就足以贏得下半場。中國制造業不僅質量好,而且性價比高,現在房 地產行業質量問題都沒做好,更不用談性價比了。中國制造業的售后服務也是很好的,但房地產好像很賺錢,但現在的服務還有很多問題,在內部管理方面也非常粗 放,比如如何實現管理精細化,包括資金使用的精細化。
我從來不認為中國的房地產企業有核心競爭力,現在政策和游戲規則變化這么快,哪有一個東西是以不變應萬變,能夠讓你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不斷的波動中把握方向,做到最好。
現在有一個現象是,很多開發商轉型去做商業地產。我并不認為商業地產會成為下半場的競爭優勢。有很多開發商覺得,商業地產好像不受調控影響,現 金流很多,但現金流需要先用大量的錢堆出來。我認為做商業地產應該緊緊圍繞住宅,為住宅提供配套服務。認為商業地產不受調控影響,可賺大錢的想法是不現實 的。
回到目前的地產調控。這次調控其實是2008年調控的延續,本來應該在2009年見效,結果突然來了金融危機,拯救了中國房地產行業。當初應該 完成的調控沒有完成,這次是補調,就像骨折了沒接好,這次又拉開了重新再接,反而會更痛。惟一不一樣的地方,是這次調控增加了政府的保障性住房,政府和市 場共同解決住房問題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這是之前調控沒有的。
保障房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其對宏觀經濟的拉動效應還需要觀察,量多大?是否持續建設?資金怎么解決等問題都有待觀察。
2012年萬科的發展策略就是過冬,走冬天模式。冬天模式的要求包括:第一,現金為王,拿到錢很重要,現金流比利潤率更重要;第二,賣樓要更積 極,不能有存貨,不能囤地;第三,要更謹慎地買地,買地是最花錢的事,一旦買錯虧起來很要命;第四,整個管理要圍繞冬天來運營,該節約的節約。最后一點很 重要,冬天要把身體練好,冬天會持續多久,沒有人知道,冬天也不是由房地產企業來定義的,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在冬天模式下,萬科根本不去想如果形勢好轉了,該怎么應對的問題,我特意不想這件事,因為這會妨礙我做冬天的準備。當初做出冬天模式這個選擇的時候,就知道并且愿意放棄一些東西,有可能春天來了,失去機會,但我已經想好了放棄這個東西。
在調控的背景下,你不妨把日子想得艱難一些,這可能讓你失去一些東西,但這與企業有可能面對的風險來說,還是值得的,失去就失去吧。
下半場要來了,或者已經來了。每個企業都希望贏得未來,但贏得下半場所需要的技能和要求是不一樣的。沒有任何一個開發商,能保證在下半場穩操勝券,一切才剛剛開始。對每一個開發商來說,現在是拋棄幻想、轉變思想、面對現實、努力鍛煉本領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