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我們了解到,2011年上海政法工作特別是社會管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請您談一談2012年上海社會管理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什么?
吳志明:2012年上海市“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也將進入關鍵時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任務將更加艱巨繁重。全市政法綜治系統將深入貫徹落實 科學發展觀,以服務保障上海“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為主線,以群眾滿意為首要標準,以綜合試點工作為契機,以解決突出問題為重點,統籌結合、整體推進社會 管理綜合治理工作,確保城市安全有序運行,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和上海市第十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記者:近年來,群眾安全感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2012年上海在提高公眾安全感方面有何具體舉措?
吳志明:我們一是聚焦突出治安問題及重點地區,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整治,建立集打擊、整治、管理、建設、服務于一體的長效工作機制;二是強化社 會治安形勢的評估和研判,完善分級分色預警機制,將警力向犯罪高發的城鄉接合部傾斜,注重打防控一體化運作;三是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方案,完善以街 面巡邏防控網、城鄉社區村莊防控網、單位和行業場所防控網、區域警務協作網、技術視頻防控網、虛擬社會防控網等“六張網”為骨架的治安防控網;四是繼續嚴 格執行基層治安狀況公安派出所長、街鎮黨(工)委副書記負責制;五是推進企地共建、鄰里守望、軍警民聯防、接合部區域聯防等多種形式的治安聯防,探索行業 協會、社團組織參與治安防范的機制,發揮民兵和各類保安組織在治安防范中的積極作用。
記者:在實有人口服務管理方面,2012年上海有哪些設想?
吳志明:實有人口管理是社會管理的核心任務。我們將完善“兩個實有”全覆蓋管理長效工作機制,規范居住證管理工作,確保實有人口信息登記率和準 確率均在90%以上。進一步完善來滬人員綜合服務管理工作,在工業產業園區、大型企業等來滬人員聚居地區推廣集中居住、集中管理、集中服務,探索在就業、 居住、醫療、社保等方面向來滬人口提供更加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 下轉第二版
>> 上接第一版鼓勵、引導來滬人員參與社區事務管理,推動基層社區的包容性發展。全面推進上海戶籍“人戶分離”人員居住登記工作,推行戶籍人員“人戶分離”居住地服務和管理,推動將政府公共服務和行政管理基礎從戶籍地管理轉向居住地管理。
記者:10年前上海在全國率先構建了預防和減少犯罪工作體系,加強特殊人群教育管理。2012年上海將如何深化這項工作?
吳志明:特殊人群特別是吸毒人員、刑釋解教人員、社區閑散青少年等犯罪多發人群是社會管理中的牛鼻子,是影響社會治安的重要因素。2012年, 我們將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試點推動政府購買服務增量部分用于面向來滬人員的社會工作項目。具體說,對社區矯正人員,要完善社區矯正工作流程,健全審前 社會調查制度和社區矯正銜接機制,全面推進個別化矯正工作。對刑釋解教人員,要創新分層次、多類型的安置幫教途徑,拓展過渡性安置基地建設,建立非滬籍刑 釋解教人員信息數據庫。對吸毒人員,要強化社區康復和收治強戒工作。對涉罪未成年人,要完善未成年人社會觀護體系,重點向來滬涉罪未成年人延伸覆蓋。同 時,進一步探索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對流浪乞討少年兒童,要完善民政、公安、城管“三合一”救助管理機制,加大救助和保護力度。對易肇事肇禍的精神病人,要 健全救治管理機制,落實重性精神病人監護責任。
記者:當前,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的聯系日益緊密,網絡對社會的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上海在加強信息網絡管理方面有何措施?
吳志明:2012年,我們將進一步完善信息網絡綜合防控體系,探索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完善輿情引導應急響應等機制。要繼續積極穩妥推進網絡、 手機實名制,強化運營商管理責任和行業管理力度,培育網絡自律性組織,嚴厲打擊網絡違法犯罪、造謠惑眾行為,凈化網絡環境,維護網絡安全。完善虛擬社會警 社合作機制和網絡“社區化”管理,實現專門部門和自治組織的協作。
記者:社會管理的活力源泉在基層,重點難點也在基層。上海在社會管理基層基礎建設方面有何考慮?
吳志明:實踐表明,沒有強有力的基層基礎工作,再好的思路、政策、措施也很難落實。我們將逐項列出基層基礎建設的項目清單,明確責任人和完成的 時間節點,確保每年辦成幾件實事。一是以規范化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建強基層政法單位。在繼續加強硬件建設的基礎上,從業務工作、內部管理、隊伍建設、工作 保障等方面,分類探索出臺基層政法單位規范化建設的標準體系,細化政法干警的職責任務、工作目標、工作要求和考核獎懲,全面提升基層政法單位的軟件建設水 平;二是以治安復雜地區為重點,進一步壯大基層政法力量。配合鎮管社區工作的試點推進,統籌均衡配置與城市化程度、人口規模相適應的警力資源。完善干警職 業保障制度,把待遇、經費、裝備更多地投向基層,確保一批有經驗有水平的干警穩定在基層一線;三是以大聯勤大聯動為方向,進一步整合基層社會管理資源。強 化綜治工作中心在基層社會管理中的樞紐性作用,重點推動實現相關基層力量集中辦公、統一指揮、統一考核、優勢互補、相互銜接,建立“一站式”、“一條龍” 服務管理機制,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綜合服務;四是以社區建設為依托,進一步夯實基層政權基礎。完善社區治理結構,配齊配強基本管理力量,夯實 基層政權基礎。加快完善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模式,把人、地、事、物、組織等要素全部納入網格進行管理。本報上海1月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