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近日大手筆地對轄區4個區縣進行了行政區劃調整。
2011年12月26日,經國家民政部批準,重慶綦江區正式掛牌。新誕生的綦江區系原萬盛區、綦江縣整合而成。在此前一天,新的大足區,也在原雙橋區、大足縣基礎上組建成立。
整合之后,重慶管轄的40個行政區縣,減少到38個。國家民政局對此表示,這將有利于重慶加快資源整合,實現優勢互補,形成與建設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相適應的行政區劃格局。
兩個新區在五年內都將建成城區人口超過50萬人的特大城市。重慶社科院城市所所長許明玉認為,綦江和大足均位于成渝經濟帶的重要位置,兩個大板塊的崛起,將進一步改善成渝經濟區“中部塌陷”的現狀,促進成渝經濟區腹地城市群的建設。
優化行政格局
黃奇帆此前表示:“綦江和萬盛、大足與雙橋,歷史淵源本就同出一脈,但分別建立行政區,將資源分散,不僅影響了城市的發展壯大,也不利于大產業的形成。”
萬盛是在1955年因南桐煤礦開采而單獨設區。統計資料顯示,全區面積11平方公里,人口約26萬人。2009年,全區被定位為國家資源枯竭城市,面臨艱難轉型。而相鄰的原綦江縣也僅20多平方公里,總人口30萬人,因資源分散,難有長足發展空間。
黃奇帆稱,綦江和萬盛都是資源型城市,幾十年來,在交界面上對礦區資源劃分,基層磕磕碰碰,扯皮事情不斷。
雙橋區則相當于大足的“城中城”,亦在上世紀50年代因重型汽車項目設區,幅員面積僅2平方公里,人口5.1萬人。如今重型汽車廠因發展需要,開始向渝北搬遷。同時,長期與大足在交通、市政等各方面的管理以及旅游開發方面矛盾不斷。
黃奇帆表示,現在合并成一個行政區,就能杜絕類似事件,實現整體規劃,整體開發,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據綦江區政府官員介紹,新成立的綦江區面積為2747平方公里,轄5個街道25個鎮,總人口122萬,其中城市人口23萬。新區的行政中心在原綦江區。原萬盛地區則成立市級經開區,委托綦江區代管,主要發展煤化工、電力、裝備工業、制造業、電子業等產業。
據綦江區制定的發展規劃,到2015年,新區GDP達到500億,實現1000億工業總產值。同時,爭取到2016年底,基本形成50平方公里、50萬人口的大城市骨架。
同樣,大足區在2016年,也將建成一座50萬人口的城市。
重慶市工商大學教授韓愈輝認為,這是重慶優化行政區劃的重要一步。
重慶有著特殊的市情。它雖然與京津滬三個直轄市一樣采用三級行政管理模式,但京津滬更具備城市特征,而重慶農村幅員面積廣,實際屬于省際架構。
韓愈輝認為,三級行政在重慶的實踐顯示,在管理上行政成本低,行政效率高,發揮了各區縣的積極性,但是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上,并沒有發揮更加充分的作用。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重慶幅員近8.2萬平方公里,市級要直接管理40個區縣行政單位,不但超過另三個直轄市,與其他省管地級市數量相比,在省一級政府中都是最大的,這對其管理是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