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水資源警報
時間:2012-01-01 14:41:49
來源:新京報
作為首都和發展最快的直轄市之一,日益膨脹的北京,正在用光它所擁有的水資源。北京市水務局日前透露,北京市人均水資源量已降至100立方米,大大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線,北京缺水形勢異常嚴峻。實際上,近十多年來,北京一直處于水資源短缺的狀態。
如今,北京周邊被大片的黃土地包圍,整個華北地區的水資源都面臨枯竭:徘徊不去的干旱正肆虐農田,戈壁沙漠逐漸南移,被稱為中華文明搖籃的黃河污染嚴重。近年來大城市快速增長,人口分別為2200萬的北京和1200萬的天津,已經吸干了需數千年時間才能補給回來的地下水源。事實上,京津地區已拉響水資源的警報。
歷史上北京的水資源非常豐富,到處都是湖泊、濕地,地處南來北往的通道。北京的城市形成也與水密切相關,坐落于永定河流域形成的沖積平原上,曾經擁有180多條河流,如今卻是泉水消失,河水枯竭,湖泊萎縮,濕地干涸。
20世紀50年代,為防止永定河水患,北京陸續建了84座水庫,層層截流,從多水城市變成了少水城市。水利工程的大躍進,也引發了工業規模和城市人口規模的大躍進。這些工程剛剛完工,北京市就發生了城市用水困難,水資源問題開始伴隨著北京的城市發展。
城市在不斷膨脹,自然的生態能力卻在不斷退化。為減少揚塵,北京實施了“黃土不露天”工程,即所有的裸露地面都必須綠化鋪裝。一方面種草綠化本身就需要大量用水,而不用種草樹的地方,直接用水泥瀝青硬化,滲水率很低。如今的北京被鋼筋水泥包裹,就像披了巨大的防雨布,把所有的水都趕走。
急速膨脹的城市規模,快速增長的城市人口、高速發展的城市經濟,強烈地改變著水的自然循環。由于自然生態系統的正常循環機制被打破,自然來水日益減少。據統計,官廳水庫和密云水庫的蓄水量不到當初設計時的10%,而這兩個大水庫控制著北京地表水的92%。北京的地下水連續超采,形成了2650平方公里的沉降區,而北京建成區的面積才1040平方公里。
為應對首都的水資源問題,宏大而昂貴的解決方案是異地調水。而對河北和近年來干旱的南方而言,同樣飽含著缺水的痛苦與糾結。以河北為例,同處華北與海河流域,京、津、冀具有相似的水命運,三省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到300立方米,最近10年,河北省人均水資源量僅為193立方米。
世界銀行曾發布《解決中國的水稀缺》研究報告,稱“中國正面臨有效管理稀缺的水資源、以便在未來一些年維持經濟增長的挑戰。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睋Q言之,中國最讓人擔憂的不僅僅是水,更多的是對水資源的有效管理。中國一般以部門和行政單元管理水:環保部門管水質,水務部門管水量,地質部門管地下水……不同的部門都有管水的責任,現實中卻是既管也不管。一條河流的上下游之間,互相分割,各地對水的態度就不一樣,少不了推諉扯皮。
實際上,國際上很多城市,以自然單元來管理分配水資源。像泰晤士河,有流域管理局或流域委員會,擁有很大的調度權力。此前,北京官廳水系曾經也有跨省市的管理辦公室,后來卻被撤銷了。這個機構消失后,官廳水庫的水質一路下滑,到1997年時因嚴重污染,不能作為北京城市的飲用水源。
即便面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高耗水產業依然不斷出現,這加劇了北京水危機。以滑雪場為例,2010年以來眾多人工造雪游樂項目異?;鸨磕耆斯ぴ煅┑挠盟恐辽?00萬噸,相當于北京市8300個家庭一年的用水量總和。此外,高檔洗浴業、高爾夫球場等高用水企業,對水資源的需求與消耗同樣讓人觸目驚心。
連續干旱使北京水資源風險加劇,迫切需要通過轉變發展方式、產業轉型、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等,繼續縮小對水資源的需求和消耗。